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8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9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目的:采用药枕盐熨疗法干预椎动脉型颈椎病,分析其对双侧椎-基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并对患者症状、颈椎功能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SPSS 17.0软件随机序列生成模块按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以大青盐为中药热导体,采用长柱形药枕进行盐熨治疗,对照组予以颈椎牵引加蜡疗干预,2组均治疗4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2组治疗前后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不对称性、搏动指数(PI)进行比较,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定患者症状程度与功能变化,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2组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与不对称性、PI、ESCV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4周后,2组血流速度减慢患者双侧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的均值[(LVA+RVA)Vp/2]、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值[(LVA+RVA)Vd/2]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2组血流速度增快患者(LVA+RVA)Vp/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LVA+RVA)Vd/2下降不如(LVA+RVA)Vp/2显著;组间比较,仅观察组中血流速度减慢患者(LVA+RVA)Vp/2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③2组治疗后PI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观察组中血流速度减慢患者PI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④双侧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不对称性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双侧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的差值[|LVA-RVA|V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ESCV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23.13±3.15)分]高于对照组[(21.73±3.3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药枕盐熨疗法作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椎-基动脉血流状况,有效缓解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提高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202.
阿魏酸载脂质体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继芬  王琴  贾兰  张宇  徐晓玉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2):2972-2975
目的:将脂质体与壳聚糖微球两种载体结合,研究一种新的载脂质体壳聚糖微球口服缓释给药系统。方法:以阿魏酸为模型药物,醋酸钙梯度法制备脂质体后与壳聚糖溶液混合,离子凝聚法制备微球,分别对脂质体和微球进行表征,研究其体外释放性质。结果: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79.97±0.54)%,平均粒径为(187.6±11.9)nm,Zeta电位为-12.67±1.78,4 h释药80%。再制备成壳聚糖微球后,药物以无定型态包于脂质体中,再完整地分散于壳聚糖微球中,平均包封率为(57.89±1.72)%,平均粒径为(1.17±0.15)mm。12 h时,脂质体自微球中释放出80.97%,药物释放出32.33%,明显低于壳聚糖微球78.98%的药物释放率。结论:载脂质体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203.
目的 为提高姜黄素的口服吸收,研制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优选其制备方法和工艺。方法 分别采用离子凝聚法(滴入法、注入法)和乳化交联法制备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考察工艺条件对微球载药量和释药速率的影响,并对各方法制备的微球进行表征。结果 DSC、IR和SEM证实,3种方法制得的微球均具有良好的球形,姜黄素仍以磷脂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于壳聚糖微球中而并未解离。离子凝聚滴入法制备的微球载药量高达5%以上,但粒径大,为(1.11±0.08)mm;无突释效应,累积释药量平稳增加。离子凝聚注入法制备的微球粒径最小,为(16.19±4.91)μm,载药量也达5%以上;虽有较弱的突释效应,但释药最完全。乳化交联法制备的微球粒径居中,为(77.48±19.37)μm,但载药量仅在1%左右,且突释效应强,释药量最低。磷脂复合物并没有改变壳聚糖微球的释药规律,各微球的药物释放均符合Weibull分布。结论 离子凝聚注入法更适合制备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壳聚糖微球。  相似文献   
204.
西洛他唑(CZ)能够提高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并主要由cAMP介导实现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研究发现该药能降低脑卒中风险,减少卒中复发,改善卒中患者预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