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77篇
  2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当归总苯酞活血化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书辉  徐旭  于冰  赵专友  汤立达 《中草药》2012,43(5):952-956
目的 观察当归总苯酞在活血化瘀方面的功效.方法 大鼠ig给予当归总苯酞(生药1、2、4g/kg),观察当归总苯酞对大鼠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采用高分子右旋糖酐制备高黏血症大鼠模型,观察当归总苯酞对大鼠血液黏度的影响;观察当归总苯酞对大鼠凝血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 当归总苯酞(生药1、2、4 g/kg)能延长大鼠实验性动脉血栓的形成时间(P<0.05、0.01);降低高分子右旋糖苷所致的高黏血症大鼠全血、血浆、血清黏度(P<0.05);抑制花生四烯酸(AA)、腺苷二磷酸钠(ADP)、胶原(C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P<0.05、0.01、0.001);明显延长大鼠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P<0.05、0.01、0.001).结论 当归总苯酞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作用,表现为延长实验性动脉血栓的形成时间;改善高黏血症模型大鼠的全血及血浆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凝血系统,延长大鼠TT、PT、APTT等指标.  相似文献   
92.
消化疾病中医舌脉象与内镜下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内镜下消化疾病的病理类型与消化疾病中医舌脉象相关规律,探讨消化疾病观舌识病,以脉测证的相关规律。方法采用临床分析比较与数据统计的方法对内镜下消化疾病患者病理类型及其中医舌脉象临床表现进行对比研究,并对两者联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消化疾病患者中医舌脉象表现与消化内镜下诊断完全一致占74.5%,基本一致占20.7%,总准确率为95.2%。结论消化疾病的中医舌脉象可作为消化疾病观舌识病,以脉测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磷脂酶A2(PLA2)与重型颅脑损伤后心肌功能损害发生的相关性及机制。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三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创伤指数TI≥17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2分,并除外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及在急诊科内死亡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3例,在急诊予以相应抢救、治疗的同时抽血检查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LPS、PLA,,对检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检验。以同期到笔者医院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共计53例,在门诊体检中心抽血行相同检查,试验组与对照组检测数据比较用t检验。结果心肌功能检验结果:试验组:CK-MB:73.52±26.41U/L,eTnT:184.83±68.98pg/ml;对照组:CK-MB:8.13±3.64U/L,cTnT:21.67±11.58pg/ml。损伤因子检验结果:试验组:LPS:309.38±49.41IU/L,PLA,:45.23±19.97ng/ml;对照组:LPS:87.38±46.51IU/L,PLA,:7.47±5.21ng/ml。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反映心肌功能的指标CK-MB和eTnT与可能导致心肌细胞损害的因素LPS、PLA2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结论LPS、PLA2可能通过颅脑损伤后的应激反应、微循环障碍、炎症反应的“瀑布样”效应、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等途径参与了颅脑损伤后心肌细胞功能损害的发生、发展。因此在颅脑损伤后的早期加强对心肌细胞的功能保护,加强对LPS、PLA:的针对性干预,抑制LPS、PLA2的高表达,有可能减少颅脑损伤后心肌细胞功能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4.
医院典型病案临床路径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机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制定典型病案临床路径风险控制程序,从临床路径视角下的医疗风险识别、医疗风险评价、医疗风险处理和医疗风险控制效果评价4方面分析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建立风险控制机制,以降低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95.
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早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早期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双切口提上睑肌腱膜瓣-额肌吻合术治疗15例(22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合并遮蔽性弱视的患儿,年龄4~12岁(平均6.5岁)。结果术后上睑缘高度变化具有明显规律性,术后早期上睑缘回落较快,幅度较大,一般在术后1周时,平均下降2.5mm;术后1个月时上睑缘高度又有所回升,平均1mm;术后3个月上睑缘高度再次缓慢下降,直至术后半年时稳定。随访1年,18眼上睑缘位于角膜缘下1~2mm。重睑和睑缘弧度自然美观;4眼上睑缘位于瞳孔上缘,重睑和睑缘弧度自然美观。术后睑裂闭合不全,一般在术后3个月至半年时消失。本组病例均未发生其它术后并发症。结论该手术方法适用于早期治疗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相似文献   
96.
目前许多医院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直接向血沉管推注血液测定红细胞沉降率,操作时由于血沉管倾斜的角度、注射的速度控制不佳及沉降台使用时间过久造成底端老化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操作失败。现介绍一种血沉管的改进方法:将废弃输液器的莫菲滴管橡胶乳头取下,清洗消于血沉管的顶部,使血沉管与水平面角度为5,°右手持注射器与水平面角度为40~45°,自血沉管底部橡胶乳头向管内推注达到设定高度,垂直置于沉降台上,观察1、2小时。血沉管经上述改进后,即使因操作不当堵住血沉管顶端开口,也不会使血液溅出;同时,还避免了因沉降台底端老化而致管内血液漏…  相似文献   
97.
低剂量Con A预刺激抑制足剂量Con A诱导的肝炎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剂量刀豆蛋白A(ConA)预刺激对后续足剂量ConA诱导的小鼠肝炎的抑制作用。方法:足剂量ConA(15μg/g体重)静脉注射小鼠以诱导ConA肝炎模型。低剂量ConA预刺激组,在诱导ConA肝炎模型前12小时静脉注射低剂量ConA(3μg/g体重);PBS预处理对照组,在诱导ConA肝炎模型前12小时静脉注射PBS。观察两组血清转氨酶(ALT/AST)及肝脏病理变化,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脏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及绝对数目变化。结果:与PBS预处理相比,低剂量ConA预刺激导致血清转氨酶(ALT/AST)水平显著降低(ALT由3433±788U/L降低到334±68U/L,AST由1358±297U/L降低到167±33U/L),肝脏病理切片显示由ConA引起的肝脏损伤明显减轻,同时伴随着肝脏内CD3+T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数目减少,并且其活化受到明显抑制。结论:低剂量ConA预刺激可以使小鼠抵抗后续的足剂量ConA诱导的肝脏损伤。这种现象与肝脏回流的T淋巴细胞减少及活化程度有关,其细胞与分子机制正在进一步探讨之中。  相似文献   
98.
徐旭  蓝平 《沈阳部队医药》2003,16(2):117-118
为探讨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建立家兔角膜碱烧模型后3天,7天、11天,14天处死动物,分别观察与测量新生血管数量与长度,VEGF表达,微血管数量,结果表明,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内,VEGF蛋白染色强度与宏观观察新生儿血管长度及镜下测量微血管数量是同表变化;VEGF表达与新生血管发生位置一致,结论:VEGF是一种重要的新生血管形成因子,其表达与新生血管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对比左旋门冬酰胺酶、培门冬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无锡市儿童医院收治的所有ALL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选取左旋门冬酰胺酶组和培门冬酶组,例数各37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左旋门冬酰胺酶组采用左旋门冬酰胺酶进行治疗,培门冬酶组采用培门冬酶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46天,并随访3个月。统计两组治疗46天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1天、46天后、随访3个月后糖脂代谢指标及治疗前、治疗21天、46天后细胞因子、凝血功能、肝功能。结果 治疗46天后,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比较,培门冬酶组总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完全缓解率更高(χ2=4.874,P<0.05)。治疗前及治疗21天、46天后、随访3个月后,两组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呈降低趋势,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天后,培门冬酶组高于左旋门冬酰胺酶组(t=3.372、3.704,P<0.05)。治疗46天后、随访3个月后...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比较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DL)的重建算法、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 filtering, FBP)重建算法和迭代重建(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IR)算法,探讨DL重建算法在健康志愿者肝脏低剂量薄层CT检查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联影160层CT对直径180 mm的标准水模进行扫描,比较DL、FBP和IR算法的噪声功率谱。前瞻性纳入健康志愿者100例,其中常规剂量组(normal dose, ND)50例、低剂量组(low dose, LD)50例。ND组采用IR算法;LD组分别采用DL、FBP和IR算法。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ND-IR、LD-FBP、LD-IR和LD-DL 4组的肝CT值、肝噪声、肝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 CNR)和质量因数(figure of merit, FOM)。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4组图像的解剖结构主观评分。  结果  DL噪声功率谱平均峰值最低,形态与中等迭代等级IR算法相似。ND-IR、LD-FBP、LD-IR和LD-DL的肝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D-DL的噪声低于LD-FBP、LD-IR和ND-IR(P<0.05),LD-DL的SNR、CNR和FOM均高于LD-FBP、LD-IR和ND-IR(P<0.05)。LD-DL解剖结构的主观评分均与ND-IR无明显差异(P>0.05),且均高于LD-FBP和LD-IR(P<0.05)。LD组相对于ND组减少约50.2%辐射剂量。  结论  噪声形态与临床常用的中等迭代等级IR相近的DL算法降噪能力高于IR,与FBP相比噪声形态较平滑但降噪能力大幅提高,在健康志愿者肝脏低剂量薄层CT检查中可获得肝脏常规剂量厚层CT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