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及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732例糖尿病患者血压及DR相关因素,分析不同血压对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影响,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组DR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不同收缩压及舒张压范围DR、NPDR、PDR患病率差异显著(P<0.01),收缩压、舒张压与DR患病率均呈正相关(P<0.05)。收缩压、教育程度、吸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HbA1c、血脂异常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显著加剧糖尿病发生DR风险,收缩压、教育程度、吸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HbA1c、血脂异常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发生D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宣木瓜药食安全性,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光谱法、火焰原子光谱法以及原子荧光法,检测8批宣木瓜样品中铅、镉、铜、砷和汞的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相同样品中有机氯、菊酯类和有机磷农药残留;利用免疫亲和层析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自然条件下贮藏1~2年的宣木瓜样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结果采集的8批宣木瓜样品铅、镉、铜、砷和汞含量均未超出规定限量;有机氯、有机磷和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均在检测限以下,未能被检出;贮藏的6批宣木瓜样品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总量均在检测限以下,未能被检出。结论来源于主产区的宣木瓜在重金属、农药残留及黄曲霉毒素的检查项目上均合格,呈现良好的药食安全性品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g/L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盐酸溴己新片治疗蒸发性干眼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例400眼蒸发性干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两组患者均给予3g/L玻璃酸钠滴眼液及物理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口服盐酸溴己新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泪液中炎症因子(IL-6、IL-10、TNF-α和IL-1β)水平、OSDI、BUT、SⅠt、FL,并评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10、TNF-α、IL-1β、OSDI和F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BUT和SⅠt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在观察组中以上指标的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1,P=0.019),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7,P=0.579)。

结论:3g/L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盐酸溴己新片治疗蒸发性干眼可明显降低干眼症患者泪液中的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眼部症状评分,提高临床的总有效率,且不增加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体结膜角膜缘移植(Conjunctival limbal autografi,CLAU)与羊膜移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对翼状胬肉患者修复及复发情况的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医院收治的98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的患者病历资料,分为A组(78例,CLAU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20例,羊膜移植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观察两组临床各项指标,随访12个月,将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结膜红肿恢复时间为(5.87±0.59)d,B组为(5.91±0.67)d,两组患者结膜红肿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为(32.75±2.87)min显著高于B组(22.48±1.74)min。角膜上皮修复时间为(3.18±0.45)d显著少于B组(5.35±0.76)d,A组治愈率为71.79%高于B组45.00%,复发率为10.26%低于B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AU联合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翼状胬肉具有较高的治愈率,且复发率低、手术后恢复迅速,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黄斑形态学改变和视功能的恢复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接受单纯巩膜外加压或联合环扎、玻璃体腔内注气术的18 例(19 眼)患者,术前行双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术后1周、1 个月、1年分别行双目间接检眼镜、P-VEP 与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 19眼术后视网膜均复位良好,观察期内未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术后1周、1 个月分别有9、6眼表现为黄斑部视网膜浅脱离,术后1 年所有术眼黄斑区视网膜均解剖复位.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点P-VEP 潜时均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P-VEP峰值均明显增大(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P-VEP 峰值呈逐渐增大趋势(P<0.05),黄斑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随着黄斑区RNFL厚度的下降,P-VEP 潜时缩短,P-VEP峰值增加,均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视网膜下液的残留是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的主要原因,术中视网膜下液的引流有助于减少脱离的发生.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黄斑形态与视功能的恢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