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明确乙基多杀菌素(XDE-175-J和XDE-175-L)在枸杞鲜果、干果中的降解动态,为其安全施用提供依据。参照《农药残留试验准则》进行田间试验设计并取样,采用乙腈超声提取,以UPLC-MS/MS进行残留检测分析。结果显示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SC)按推荐剂量(1 500倍)和加倍剂量(750倍)于枸杞果实成熟期施药1次,乙基多杀菌素在枸杞鲜果、干果中的降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推荐剂量半衰期3.65~4.25 d。施药14 d后,推荐剂量和加倍剂量在干果和鲜果中的降解率均在95%以上,属于易降解型农药。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植物叶面水分蒸发抑制剂的作用效果及其抗环境干扰稳定性。方法:随机选取枸杞树,设4种浓度的抑制剂处理和清水对照处理,分别喷施,考察抑制剂的水分抑制作用时间和相对蒸发速率,取最佳浓度抑制剂进行抗环境(温度、风速和含盐量)干扰测试。结果:抑制剂浓度在1 g·L~(-1)时作用效果最佳,且对植物生理行为基本无影响,其中温度越高风速越大,抑制剂相对蒸发速率越低,作用越显著,而在不同含盐量环境下,其相对蒸发速率基本稳定。抑制剂的传质系数约为清水的50%,有效抑制水分蒸发。结论:抑制剂具有良好的水分抑制作用效果,且具有良好的抗环境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23.
枸杞瘿螨田间迁移扩散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明确枸杞瘿螨Aceria pallida田间迁移扩散规律,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枸杞瘿螨在枝条上的分布特点及扩散规律,同时调查虫瘿内其它节肢动物种类及数量。结果与结论:枸杞瘿螨在植株内传播主要通过主动爬行方式进行迁移扩散,随新叶生长从枝条基部向顶部迁移;枸杞瘿螨在植株间,主要利用风进行传播扩散;枸杞瘿螨虫瘿内小型节肢动物有枸杞瘿螨姬小蜂、蓟马、枸杞蛀果蛾等,可辅助枸杞瘿螨的扩散传播。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聚类分析法对不同加工方式肉苁蓉的宏观差异进行分析,为名贵濒危中药肉苁蓉加工方式的鉴别和选择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通过采用带有全反射衰减附件(ATR)的红外光谱仪,在4000~650 cm~(-1)波段内检测3种整株加工和5种不同切片加工方式处理的180个肉苁蓉样品粉末,得到红外光谱图,图谱通过ATR校正及预处理后,应用Assure ID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以识别率和拒绝率为指标判断聚类结果,当两个值都越大时,表明这两类物质之间没有重叠,可以较好地将其聚类然后分开。整株加工和切片加工的药材样品分别聚类,结果显示整株加工的肉苁蓉样品中,3种加工方式的识别率和拒绝率最高值均达到100%,最低值为76%;切片加工的肉苁蓉样品中,识别率最高达100%,拒绝率最低为72%。结论:红外光谱结合聚类分析不仅能有效区分不同加工方式的肉苁蓉样品,并且能佐证产地加工对药材成分变化的影响,为加工炮制药材的快速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低毒内吸性杀虫剂吡虫啉在化橘红果实中的残留动态。方法:在化橘红采果前期,树干基部注射吡虫啉可溶性溶液,施药后定期采集化橘红果实,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实中吡虫啉的残留量。结果:以每厘米树干胸径注入0.8mL吡虫啉药剂后,化橘红果实中的农药残留量始终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以每厘米树干胸径注入1.5 mL吡虫啉药剂后,前7 d果实中的农药残留量一直在很低的水平,7 d后迅速上升,14 d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30 d降至0.835 mg.kg-1,低于国内和国际上吡虫啉在柑橘类成果中最大残留限量(MRLs≤1 mg.kg-1)。以施用1.5 mL.cm-1吡虫啉药剂对化橘红蛀茎害虫的防治效果最佳。结论:在化橘红果实采收期前30 d,以每厘米树干胸径注入1.5 mL吡虫啉药液,能有效地防治化橘红蛀茎害虫,且果实中的农药残留量始终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2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漏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 ic cholecystectomy,LC)胆漏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512例LC中8例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全部治愈,2例经过非手术治愈,占25%,2例行再次腹腔镜探查,占25%,4例开腹探查手术,占50%。结论:严格掌握LC手术适应证,良好显露Calot三角,靠胆囊钝性分开Calot三角,认准胆囊壶腹与胆囊管交汇部并游离出其延伸段是确认胆囊管的可行方法,适时把握中转开腹手术时机是预防胆漏等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脱叶剂对枸杞红瘿蚊的防控效果及对枸杞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脱叶剂处理区和农药处理区,于枸杞夏果采摘结束后,分别喷施脱叶剂和农药,定期调查统计不同处理区红瘿蚊虫瘿数量和枸杞果实数量。结果:在红瘿蚊为害高峰期,脱叶剂处理区红瘿蚊虫瘿数量与农药处理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脱叶剂处理区枸杞果实数量显著高于农药处理区。结论:脱叶剂对枸杞红瘿蚊的防控效果与农药相当,但脱叶处理可通过调控枸杞生长促进花蕾形成,显著提高枸杞秋果产量。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化橘红害虫花蕾蛆越冬幼虫在不同品系化橘红树冠下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及绿僵菌对其幼虫的室内致病力测定,为花蕾蛆的地面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筛土法对花蕾蛆越冬幼虫在不同品系化橘红树冠下土壤中的水平方向、垂直深度及不同方位的分布格局进行调查;采用喷施孢子悬浮液法在室内初步测定了绿僵菌对其幼虫的致病力。结果:凤尾品系化橘红为花蕾蛆的易感品系,越冬幼虫大都集中在北侧、地表土层0~3 cm、滴水线内100 cm处的土壤中,呈聚集分布格局;绿僵菌对花蕾蛆幼虫有一定的致病力,尤以4号菌株的致病力最强。结论:花蕾蛆对不同品系化橘红有选择性,在土壤中呈聚集分布规律;绿僵菌对花蕾蛆幼虫有致病力,表现出良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明确昆虫病原真菌绿僵菌对化橘红害虫曲牙土天牛幼虫的毒力,筛选高致病力菌株,为曲牙土天牛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先利用从化橘红基地土壤中分离及其他实验室提供的36株绿僵菌,制成孢子浓度为1×108 个/g的孢子土,对曲牙土天牛1龄幼虫进行初步的毒力测定;在此基础上选取7株分离自化橘红基地土壤的绿僵菌作进一步筛选;并通过液固双相发酵法对筛选出的高毒力菌株的产孢能力进行初步评价。 结果: 用于作初步毒力测定的36株绿僵菌中,有28株能够侵染曲牙土天牛幼虫,其中6株僵虫率达100%,8株达80%,8株达60%,2株达40%,4株达20%;用于作进一步毒力筛选的7株菌中,有6株表现出较高的毒力,最高僵虫率均大于74%;对这6株菌的产孢量进行测定,产孢量均大于10亿个/g,其中1,4株菌产孢量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分别为2.35±0.25 (1×109个孢子/g),2.21±0.27(1×109个孢子/g)。 结论: 1号和4号菌株对曲牙土天牛1龄幼虫表现出了较高的毒力,并有最强的产孢能力,因此最具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测定并比较2种采收时间和干燥方式下不同品种来源枸杞子中多糖及甜菜碱含量差异,为枸杞子质量评价和适宜药用或食用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苯酚-硫酸法及雷氏铵盐法分别测定枸杞子样品中的多糖及甜菜碱含量,并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品种枸杞子多糖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不同采收时间和干燥方式处理的品种间差异规律不同,其中7月采收、烘干方式加工的“宁杞10号”多糖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而“宁杞5号”及“宁杞4号”中多糖含量最高,食用和药用效果较佳。2个采收时间的枸杞子多糖及甜菜碱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但仅“宁杞10号”多糖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宁杞1号”“宁杞4号”的甜菜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以6月20日采收含量较高。不同品种枸杞子采用2种干燥方式,多糖及甜菜碱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烘干处理“宁杞1号”“宁杞4号”多糖含量较高,“宁杞5号”“宁杞10号”甜菜碱含量较高,而晒干处理仅“宁杞0909号”甜菜碱含量较高。结论 不同品种宁夏枸杞子在2种采收时间和干燥方式下多糖及甜菜碱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枸杞子的质量控制,药食同源适宜品种、采收期及加工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