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可动式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可动式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应用可动式椎间盘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0例、退变性椎管狭窄症60例、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122例.26例有同一节段手术史.法国Bagatelle医院212例,均为单处开窗减压,双侧狭窄者潜行减压至对侧;天津医院100例,单处开窗82例、两处开窗14例、三处开窗3例、四处开窗l例,其中4例伴失稳者行镜下B-Twin椎体间融合术.根据Macnab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1~24个月,平均12个月.法国Bagatelle医院单侧手术时间平均35 min,双侧减压平均4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5ml;术中硬膜囊撕裂1例;术后当天下床活动,平均住院1.2 d.疗效优191例,良15例,可6例;200例于术后3周内恢复原工作或牛活.天津医院单处手术平均5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0 ml;术中转开放手术2例,定位错误4例,神经根部分损伤2例,硬膜囊撕裂4例,切口浅表感染2例;术后1~3 d下床活动,平均住院5d.疗效优80例,良15例,可5例.71例术后3周内恢复原工作或牛活.结论 可动式椎间盘镜手术器械可随意倾斜或摆动,使椎间盘切除手术操作更方便,减压彻底,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椎间孔外入路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在治疗椎管外腰骶神经根卡压症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天津医院采用椎间孔外入路UBE治疗椎管外腰骶神经根卡压症17例, 男9例、女8例, 平均年龄为59.2岁(范围45~71岁)。17例患者均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 伴或不伴间歇性跛行。MRI示L4, 5椎间孔狭窄伴椎间盘极外侧突出2例, L5S1椎间孔狭窄伴椎间盘极外侧突出15例;7例诊断为远外侧综合征, 12例合并腰骶移行椎;17例椎间隙高度均降低, 相应节段出口神经根和神经节卡压。切口在相邻椎弓根投影外侧2 cm处, S1因髂骨遮挡在髂骨内缘设计切口, 以椎间孔外口峡部外缘为靶点, 自峡部和上关节突外缘逐步磨除上关节突腹侧和尖部, 必要时磨除遮挡的骶骨翼和横突下缘, 去除增生的韧带显露出口神经根, 在神经根腹侧显露并摘除突出的椎间盘, 远外侧综合征沿出口神经根向外侧减压直至完全松解。术后及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  相似文献   
93.
椎间盘退变是导致慢性腰痛最常见的原因, 也是成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椎间盘退变一般表现为迁延不愈, 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椎间盘退变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年增加。机械创伤、遗传因素、生活方式以及代谢障碍等与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均以缓解症状、改善功能为目的, 不能从根本上逆转椎间盘退变的进程, 远期疗效并不理想。生物学疗法理论上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或延缓椎间盘退变的进程, 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恢复椎间盘正常的生理功能, 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残存细胞增殖分裂、干细胞移植、细胞支架及新型生物材料的研发都为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就椎间盘退变的干细胞疗法、细胞因子疗法、基因疗法以及组织工程和细胞支架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4.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IDD)是腰痛(low back pain, LBP)的主要原因之一,由IDD引起的LBP被称为椎间盘源性LBP。导致IDD因素众多,本文重点探讨炎症因子调控、神经血管增生在椎间盘源性LBP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回顾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等生物疗法在治疗IDD及椎间盘源性LBP的进展。  相似文献   
95.
背景:病理性骨折的国内外文献报道虽然较多,但大宗病例随访极少,诊治方法各异,尚缺乏规范的原则。 目的:探讨肿瘤致四肢长骨病理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方法:2002-08/2009-08收治143例四肢病理性骨折患者,将其中明确肿瘤来源的100例长骨骨折患者纳入分析,其中单发96例,多发部位4例;转移癌32例,原发恶性肿瘤24例,良性肿瘤29例,骨巨细胞瘤15例。通过回顾性分析,对其诊治特点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与结论:随访6~56个月,平均26.5个月。骨折致伤暴力:自发性18例,功能性29例,轻微暴力46例,严重暴力7例。76例受伤前骨折局部有疼痛等先驱症状。转移癌中局部广泛切除,肿瘤假体置换13例,无局部复发;切除大段异体骨移植,髓内钉固定11例,其中死亡1例;病灶刮除、骨水泥或颗粒骨填充,髓内钉固定5例,其中2例复发,2例死亡;未手术3例。骨肉瘤根据化疗的敏感性选择是否保肢,其中7例行肿瘤切除、假体置换,未见局部复发,功能良好,2例切除大段异体骨重建,4例截肢治疗,共3例肺转移。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行切除后假体置换,2例截肢,其中1例早期误诊,随访死亡。提示致伤暴力轻微和具有先驱症状的骨折应高度怀疑为病理性骨折。应结合局部肿瘤性质及骨折部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病理性骨折治疗方案,假体置换对于重建临近关节病变是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
椎体成形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5  
近年来向椎体内注入凝固性材料的椎体成形术vertebroplasty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就此做一综述。一、经皮椎体成形术1984年法国的Deramond首先应用经皮椎体内注射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的方法成功地治疗了1例长期疼痛的C2椎体血管瘤患者,此手术被称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1。Duquesnel首先应用PV治疗骨质疏松或恶性肿瘤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2。1994年,PV开始在美国应用34,近年来逐渐推广。…  相似文献   
97.
目的:通过解剖学和临床研究,探讨微创腰椎前路腹膜外入路的理想显露方法。方法:尸体解剖:成人防腐尸体标本21具,行左侧腹直肌旁纵切口掀开三层腹肌,观察腹膜外间隙和腹膜特点,经腹膜外入路显露L 2~S 1节段椎间盘,观察大血管与椎间盘的位置关系。影像学测量:收集100例成人腹部CT扫描,在L ...  相似文献   
98.
目的 评估以丝素蛋白为材料构建的一体化纤维环-髓核双相支架作为组织工程椎间盘支架的可行性。方法 以丝素蛋白溶液为原料, 分别采用石蜡球致孔法和相分离法制备三维多孔一体化纤维环-髓核支架。采用体视显微镜、 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内部结构, 测定双相支架纤维环相和髓核相的孔径、 孔隙率及一体化压缩弹性模量; 分离培养兔纤维环细胞和髓核细胞, 接种至双相支架的相应部位, 体外培养 48 h, 扫描电镜、 死活 (Live/dead) 细胞染色评价支架与细胞的生物相容性; CCK-8 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 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可见双相支架纤维环相和髓核相均呈相互连通的多孔结构, 孔隙高度连通, 纤维环髓核交接区域结合紧密; 纤维环相孔径为 (220.0±23.1)μm, 髓核相孔径为 (90.0±17.8) μm; 孔隙率分别为 91%和 93%; 一体化支架压缩弹性模量为 (150.7±6.8) kPa。扫描电镜可见均匀地黏附在支架表面, 细胞周围有细胞外基质分泌; Live/dead 染色显示细胞在支架上活性良好, 无死细胞;CCK-8 增殖分析显示纤维环细胞和髓核细胞均具有良好的增殖活性。结论 以天然丝素蛋白构建一体化纤维环髓核双相支架, 具有良好的孔径、 孔隙率和细胞相容性, 一体化支架两部分结合紧密, 并且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 是构建组织工程椎间盘的理想支架载体。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利用定向结晶技术制备具有仿生取向微孔结构的丝素蛋白支架,探讨其作为软骨支架的可行性。方法 以丝素蛋白为原料,采用定向结晶技术制成具有仿生取向微孔结构的支架,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结构,测量支架的孔径、孔隙率和力学性能。从兔颈背部分离出脂肪干细胞,培养后获取第3 代细胞,接种到支架上。CCK 8 检测支架上细胞增殖情况;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能力;LIVE/DEAD染色观察支架上的细胞活性。结果 扫描电镜显示,支架纵切面可见平行排列的微管样结构,具有较为统一的方向性,横切面可见椭圆或圆形孔隙结构,横截面微孔结构的平均孔径为(112.43± 12.65)μ m ,孔隙率高达(90.25± 2.05)% ,支架压缩弹性模量为(52.48± 5.78)kPa;复合脂肪干细胞培养,HE染色和扫描电镜可见细胞均匀黏附在支架表面及孔隙内,分泌大量沿微 孔结构取向分布的细胞外基质;CCK 8 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在支架上增殖良好;LIVE/DEAD染色显示细胞保持良好的活性,未见死细胞。结论 取向性丝素蛋白支架具有均匀的仿生取向微孔结构,具有合适的孔径、孔隙率和生物相容性,力学强度良好,可作为软骨组织工程的支架载体。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单边加压式外固定器在治疗小腿严重开放性粉碎骨折并软组织挤压伤中的疗效及经验.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单边加压式外固定器治疗小腿严重开放性粉碎骨折176例.结果 随访2~36个月,下肢功能恢复佳,仅4例延迟愈合,2例骨不愈合.结论 该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无畸形愈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