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69篇 |
综合类 | 17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26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微创入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创入路脊柱手术(MASS)是在经典微创脊柱手术(MISS)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MASS通过应用一些特殊设备或器械,经微创手术入路在直视下完成脊柱手术,减少手术入路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同时又能达到传统开放手术同样的手术效果。MASS有效结合了MISS与开放手术的优势,减少了传统开放手术和MISS手术的并发症,具有手术组织创伤小、学习曲线相对MISS缩短、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医疗效价比高等优点,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33.
球囊扩张与SKY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球囊扩张与SKY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2004年6月~2008年6月应用Kyphon球囊和SKY扩张器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1例80个椎体.其中球囊组41例52个椎体,SKY组20例28个椎体。术前、术后和随访时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拍摄X线片测量伤椎高度、Cobb角等指标。结善:注射量:平均每椎2.5—6.5ml,球囊组4.5ml,SKY组4.0ml。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都有明显下降(P〈0.01),疼痛缓解在术后2—72h内,平均12h。术后两组伤椎前缘、中部、后缘高度恢复为1.7—2.9mm,恢复率为29.4%-8.8%;伤椎高度、后凸角及Cobb角两组均较术前恢复(P〈0.01),但恢复度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时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骨水泥未见松动。结论:球囊扩张与SKY扩张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能迅速缓解疼痛,并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球囊组灌注剂充填量稍多,但两组复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4.
高速磨钻在侵袭性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高速磨钻在治疗侵袭性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首先开窗刮除瘤腔内肿瘤组织,然后直视下应用高速磨钻沿各个方向仔细磨除瘤腔内壁表面骨嵴,尤其是瘤腔顶部,额外磨除瘤腔皮质骨下1~5mm的骨组织,直至显露正常骨质。必要时也磨除部分软骨下骨,部分病变区域需至关节软骨平面。选择非结构性移植物,包括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碳酸化羟基磷灰石,填充骨缺损。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7个月(7~41个月)。3例局部复发,无远处脏器转移。术后关节功能轻度受限1例;切口早期炎性反应2例;深部感染1例;病变部位远侧肿胀1例。未发生继发性病理骨折。结论:高速磨钻对骨组织具有较强的切割作用,能较易磨平凸出的骨嵴,虽然仍为病灶内手术,但应用高速磨钻后扩大了手术切除的范围,可以达到边缘切除的效果,保证手术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高速磨钻在治疗侵袭性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0年4月~2001年9月收治长骨侵袭性骨肿瘤病例28例,采用高速磨钻方法治疗17例。首先,开窗刮除瘤腔内肿瘤组织,然后直视下应用高速磨钻沿各个方向仔细磨除瘤腔内壁表面骨嵴,尤其是瘤腔顶部,额外磨除瘤腔皮质骨下1~5mm的骨组织,直到显露正常骨质。必要时也磨除部分软骨下骨,部分病变区域需至关节软骨平面。即使病变部位骨皮质因侵蚀破坏后变薄或已经穿破,应用高速磨钻可能钻破骨皮质,也应继续磨除残留骨皮质,达到磨除干净为止。选择非结构性移植物,包括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碳酸化羟基磷灰石,填充骨缺损。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7~24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脏器转移。术后关节功能轻度受限1例;切口早期炎性反应2例;深部感染1例;病变部位远侧肿胀1例。未发生继发性病理骨折。结论:侵袭性骨肿瘤腔壁在肉眼和显微镜下均可见凸凹不平的骨嵴,常刮匙并不能刮除骨嵴间的肿瘤细胞。高速磨钻对骨组织具有较强的切割作用,能较易磨平凸出的骨嵴,虽然仍为病灶内手术,但应用高速磨钻后扩大了手术切除的范围,可以达到边缘切除的效果,保证手术的彻底性。高速磨钻的应用是减少侵袭性骨肿瘤复发的有效手段,值得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MRI T2加权像(T2WI)量化指标与扩散张量成像(DTI)量化参数对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 方法 收集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天津医院术前行MRI及DTI检查并完成术后随访的140例CSM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行系统康复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系统(JOA)评估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术后1年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将上述患者分为恢复良好组(其JOA评分改善率≥50%)和恢复不良组(其JOA评分改善率<50%)。比较2组患者MRI T2WI量化指标[包括脊髓受压百分比(MSCC)、脊髓信号强度比值(SCR)和脊髓横截面积(TA)]和DTI量化参数[包括脊髓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MRI T2WI与DTI各量化指标对CSM术后脊髓功能恢复不良的预测价值。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临床与影像学指标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CSM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MSCC、SCR、TA、ADC及FA预测CSM术后脊髓功能恢复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93、0.682、0.706、0.719和0.749,其预测界值分别为44.85%、1.561、0.46cm2、1.339×10-3mm2/s和0.386。DTI各量化参数的AUC均大于T2WI量化指标。MSCC与SCR的预测价值较低(其AUC均小于0.7);TA、ADC和FA具有中等预测价值(其AUC 0.7~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JOA评分、TA≤0.46cm2和FA≤0.386均为CSM术后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并据此建立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CSM术后预后不良的AUC(0.871)明显高于JOA评分的AUC(0.760),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模型以0.360为预测界值,敏感度为80.39%,特异度为77.53%。 结论 将JOA评分、MRI T2WI与DTI量化指标相结合,可更准确地预测CSM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同时也为术后康复方案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文题释义:退变性腰椎滑脱:是一类常见的老年退变性疾病,影像学上表现为在椎弓完整的情况下,一个椎体相对于另一个椎体向前或向后移位,好发于L4-5节段,临床上多表现为腰椎管狭窄症状,行走后症状加重,休息时减轻,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由脊柱和骨盆共同构成,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脊柱在矢状面呈“S”形,上承头颅,下连骨盆,有颈、胸、腰、骶4个生理弯曲,对于维持脊柱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的异常与退变性腰椎滑脱等疾病发生、发展相关,同时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受姿势的影响,当姿势变化时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也会发生相应改变。
背景: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对于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诊治十分重要,但是目前关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的研究局限在站立位体位,坐位下的脊柱-骨盆矢状面序列未见相关报道。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坐-立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的影像学资料,探究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脊柱-骨盆矢状位序列从站立位到坐位的变化特点。
方法:纳入2019年3至9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收治的44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男12例,女32例,年龄50-84岁,所有患者均拍摄站立位全脊柱X射线片和坐位全脊柱X射线片,通过院内影像归档与通信系统测量每例患者的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胸椎后凸角、矢状面平衡轴等参数,比较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站立位、坐位矢状位序列的不同,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站立位、坐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间相关性。试验获得天津市天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由站立位转变为坐位时,44例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的骨盆倾斜角增大[(21.3±10.1)°,(34.0±10.4)°,P < 0.001]、骶骨倾斜角减小[(31.5±8.6)°,(20.8±12.7)°,P < 0.001]、腰椎前凸角减小[(40.9±14.6)°,(25.8±15.0)°,P < 0.001]、矢状面平衡轴增大[(43.0±43.4),(75.0±34.8)mm,P < 0.001],骨盆入射角与胸椎后凸角无明显改变(P > 0.05);②无论站位还是坐位,腰椎前凸角与其他5项参数均具有相关性(P < 0.05);由站位转换为坐位后,骶骨倾斜角与矢状位平衡参数矢状面平衡轴的相关性消失(P > 0.05),腰椎前凸角与矢状面平衡轴的相关性仍然存在(P < 0.05);③结果表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从站位转换为坐位时,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表现为骨盆围绕双侧股骨头发生后旋,骨盆呈后倾状态,腰椎生理曲度变浅,脊柱矢状位平衡轴前移。
ORCID: 0000-0002-9690-3188(刘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制备软骨脱细胞细胞外基质多孔支架,并探讨其与山羊髓核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猪关节软骨经研磨、脱细胞、冷冻干燥技术等处理制成三维多孔支架;从山羊腰椎间盘中分离出髓核细胞,培养后获取P1代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支架浸提液毒性;将髓核细胞以5×106/ml的密度接种在支架上体外培养48 h,通过倒置显微镜、HE染色、死活细胞染色(LIVE/DEAD染色)、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及活性.结果 软骨脱细胞基质多孔支架在敷水状态下光滑透明,分离的髓核细胞呈典型的软骨细胞样形态;MTT检测各组间增殖,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倒置显微镜、电镜观察髓核细胞呈球状或短梭形均匀地贴附在支架内部,HE染色观察可见髓核细胞均匀分布在支架内部,LIVE/DEAD染色显示全部为绿色荧光(活细胞),未见红色荧光(死细胞).结论 软骨脱细胞基质多孔支架在组成上与髓核组织相似,与山羊髓核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髓核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39.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后的远期疗效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脊髓型颈椎病 (CSM)前路手术后的远期疗效变化情况 ,探讨变化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随访CSM前路手术后 10年以上的患者 10 2例 ,至少 2次随访 ,其中 32例行颈椎动力X线拍片和CT扫描检查 ,2例行再手术治疗。结果 :远期疗效变坏率为 2 1 6 % ,其中 81 8%为轻度变坏。 32例中影像学异常的发生率为 75 % ,影像学异常者 33 3%变坏。结论 :CSM前路手术远期疗效变坏的主要原因为减压区骨质再增生、相邻节段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椎体滑移或以上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40.
疼痛作为创伤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具有发生普遍性、时间紧迫性、程度严重性等特点。急性创伤时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患者可能因为焦虑或兴奋等因素使非甾体类镇痛药物效果不佳,而传统强效阿片类镇痛药物和神经阻滞易产生较多并发症,使创伤性疼痛的控制仍充满挑战。近年来随着脑功能刺激技术的快速发展,以经颅磁刺激(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等为代表的脑功能调节技术在治疗慢性偏头痛、纤维肌痛、脑卒中患者肌张力下降、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等神经、精神疾病方面展示出巨大潜力。有文献报道tDCS对缓解急性创伤性疼痛具有显著疗效。本文就tDCS治疗急性创伤性疼痛的可能机制、适应证、临床疗效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综述,以期为急性创伤性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