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69篇 |
综合类 | 17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26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Ponte截骨联合骨桥切断和椎间隙植骨治疗僵硬性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10月采用Ponte截骨联合骨桥切断和椎间隙松解植骨治疗僵硬性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患者资料, 男7例、女14例;年龄(67.6±9.1)岁(范围59~76岁)。所有患者均有顽固性腰痛伴行走受限, 15例伴下肢放射性疼痛。术前站立位腰椎正侧位X线片示侧凸Cobb角为51.3°±24.1°(范围36°~61°)、腰椎前凸Cobb角为5.4°±13.6°(范围-10°~19°)。脊柱冠状面平衡(coronal balance distance, CBD)即C7铅垂线(C7 plumb line, C7PL)与骶骨中垂线(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 CSVL)的距离为(4.3±2.0) cm(范围0.5~6.2 cm)。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即C7PL与S1后上缘的距离为(5.9±3.1) cm(范围1.5~6.8 cm)。所有患者顶椎区均有巨大骨赘和骨桥, 伴明显的成角和旋转畸形。仰卧位左右bending... 相似文献
22.
德化县是以马来丝虫病为主的流行区。 195 6年开始防治时 ,人群感染率高达 8.78%。 1977年和 1998年 ,先后达到部颁基本消灭丝虫病和消灭丝虫病标准。1999年步入消除丝虫病后残存传染源监测。1 内容与方法1.1 监测重点 疑似病例为流火 ,即下肢淋巴管炎、腹股沟淋巴结炎 ;近年来发生的象皮肿、鞘膜积液、乳糜尿 ;原微丝蚴血症者。1.2 监测方法 以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为疫情报告单位 ,县卫生防疫站负责采血、镜检。调查慢性丝虫病病人 ,以行政村为单位 ,每 3~ 5年复查随访 1次。2 结果经过 2年的监测 ,未发现微丝蚴阳性病人。查治慢…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探讨自锚式腰椎侧方椎体间融合术(self anchored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SA-L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至12月采用SA-L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龄(59.6±11.3)岁(范围49~77岁)。诊断包括腰椎失稳伴椎管狭窄17例、椎间盘退变性疾病8例、退变性滑脱8例、退变性侧凸5例、融合术后翻修3例,其中5例伴骨质疏松;责任节段包括L2, 3 2例、L3, 4 11例、L4, 5 20例、L2~L4 3例、L3~L5 5例。手术采用侧卧位,取椎间隙中点斜向腹侧6 cm小切口,经腹膜外入路显露腰大肌前缘,向背侧牵开腰大肌,切除椎间盘及处理椎间隙,试模撑开,经同切口取髂骨填充融合器,正侧方植入融合器,以融合器远侧和近侧嵌片锚定融合器与相邻椎体。术后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融合器位置、腰椎前凸角、椎间隙高度和滑脱率。结果 手术... 相似文献
25.
摘要
背景:以组织工程技术修复退变椎间盘,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如何修复摘除的髓核组织,然而髓核组织工程方法无法完整重建椎间盘的结构和功能,所以相应的纤维环组织工程被认为是组织工程椎间盘治疗策略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目的:制备天然猪脱细胞脱钙骨基质明胶,并验证其作为组织工程椎间盘纤维支架的可行性。
方法:取猪股骨近端松质骨,用环钻钻取直径10 mm、内径5 mm、厚3 mm的中空环状骨,高压水枪冲洗,进行脱脂、脱钙、脱细胞等相关处理,制成环状的支架材料。对材料进行大体、组织学、光镜、扫描电镜观察,并对支架的吸水率、孔隙率、生物力学参数等进行检测。分离培养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MTT法分析支架浸提液毒性。
结果与结论:支架为乳白色,中空环状,质地柔软的多孔结构。苏木精-伊红染色示组织无细胞结构残留。光镜及扫描电镜示支架孔隙均匀,孔隙相通,平均孔径为(401.4±13.1) μm,孔隙率为(62.12±1.52)%,吸水率为(409.77±11.34)%。生物力学结果示支架的弹性模量为(47.75±6.32) kPa。MTT法显示不同浓度支架浸提液与对照 DMEM 培养液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支架无细胞毒性。提示猪脱细胞脱钙骨基质明胶去细胞彻底,具有良好的孔径、孔隙率及生物力学强度,并且无毒,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组织工程椎间盘纤维环支架材料。
关键词:纤维环;支架;脱钙骨基质明胶;生物相容性;组织工程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03.005 相似文献
26.
背景:腰椎间盘退变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椎间盘退变的病理改变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目的:介绍腰椎间盘退变的分子病理改变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以"disc histology,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disc gene"等主题词检索PubMed 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5/2010年,筛选与腰椎间盘组织学变化和发病机制相关的文献,总结归纳腰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结果.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与腰椎间盘退变有关的文章118 篇,共纳入30 篇.结果表明腰椎间盘退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基因遗传因素、自然老化和积累性损伤等,基因的多形性是诱发退变的重要前置因素.椎间盘退变可通过免疫反应、机械性压迫或不稳定、血循环障碍和炎性递质等因素导致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老化和病理性退变在影像和病理上难以区别,应根据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生物学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但目前仍处在实验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27.
背景:腰椎间盘退变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椎间盘退变的病理改变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目的:介绍腰椎间盘退变的分子病理改变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以"disc histology,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disc gene"等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5/2010年,筛选与腰椎间盘组织学变化和发病机制相关的文献,总结归纳腰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结果。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与腰椎间盘退变有关的文章118篇,共纳入30篇。结果表明腰椎间盘退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基因遗传因素、自然老化和积累性损伤等,基因的多形性是诱发退变的重要前置因素。椎间盘退变可通过免疫反应、机械性压迫或不稳定、血循环障碍和炎性递质等因素导致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老化和病理性退变在影像和病理上难以区别,应根据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生物学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但目前仍处在实验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28.
摘要: 目的 为腰椎椎间盘退变性疾患提供一种可达到充分减压和腰椎椎体间融合 (LIF) 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 可动式椎间盘镜 (MMED) 由外层操作套管和内层手术套管构成, 根据 LIF 的操作需要, 研制可通过 12、 14 mm 高度融合器的大号操作套管。设计手术方法: 在症状严重侧的椎弓根投影连线与棘突之间行纵行切口, 紧贴棘突安置操作套管, MMED 下经椎板间隙开窗减压, 切除椎间盘, 刮除椎间盘和终板软骨, 如对侧狭窄可经硬膜囊背侧行对侧潜行减压; 退出手术套管, 松解椎间隙并植骨、 植入融合器, 透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临床应用 MMED 行椎间盘镜下腰椎椎体间融合 (MED-LIF)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 102 例, 节段包括 L34 11 例、 L45 64 例、 L5S1 21 例、 L3~5 3 例、 L4~S1 3 例。记录手术时间、 出血量, 随访评估疗效。结果 患者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1 例因螺钉位置不佳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 90~200 min, 平均 (120±30) min, 术中出血 50~300 mL, 平均(120±80) mL。术后 X 线片和 CT 示内固定位置良好, 减压充分并保留对侧骨性结构。术后随访 6~36 个月, 功能障碍指数 (ODI) 由术前 44.2%±16.3%降至末次随访的 4.9%±4.7%;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 腰痛由术前 (5.3±4.1) 分降至 (2.1±1.7) 分, 腿痛由术前 (6.7±3.5) 分降至 (1.0±0.8) 分。根据 Macnab 标准: 优 46 例、 良 50 例、 可 6 例。结论 MMED 下 MED-LIF 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可达到充分减压、 复位及融合固定, 同时减少手术创伤和稳定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对周围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5天及3个月三次检测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术前下肢远段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异常者占81%,于术后3个月内复查发现已明显恢复。结论:颈脊髓损伤对下肢远段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微创腹膜外入路技术应用在腰椎前路手术中.方法 采用微创腹膜外入路对52例患者进行腰椎前路手术,术前诊断有腰椎退变性失稳23例,腰椎间盘源性疼痛25例,腰骶部椎体先天畸形2例,腰椎后路髓核摘除术后翻修2例.手术方式包括前路椎间Cage融合32例,人工腰椎间盘置换20例.手术间隙均为L4-5或L5-S1间隙,单间隙47例,两间隙5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术后下地时间、切口长度、腹部切口疼痛情况、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没有因显露不充分而延长切口的.手术时间平均85 min,失血量平均155 ml,术后下地时间平均3 d,切口长度平均6.5 cm,术后切口部仅有轻度疼痛,术后住院时间7~10 d.1例术中出现腔静脉分叉处撕裂,2例出现腹膜撕裂,3例出现术后腹胀,5例出现术后低热,男性病例没有出现逆行射精.结论 微创腹膜外入路能很好的显露椎体和椎间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脊柱周围组织损伤很小,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