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4篇 |
临床医学 | 17篇 |
内科学 | 10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69篇 |
综合类 | 17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26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背景:腰椎小关节及其对称性与腰椎间盘突出之间是否存在关系,文献报道争议很大。目的:测量分析腰椎小关节方向性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方法:收集因腰腿痛行CT检查的169例患者,L4/5腰椎间盘突出35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67例,无间盘突出对照组67例。在CT终端机上选取L3~S1椎间隙的远侧椎体上终板层面,测量3个节段的腰椎小关节角。结果与结论:①L4/5和L5/S1腰椎间盘突出组L3/4、L4/5、L5/S1每个节段腰椎小关节角左侧均大于右侧(P<0.05);各组小关节前内侧角和后外侧角两侧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各节段腰椎小关节角、前内侧角、后外侧角3组之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各组腰椎小关节角、后外侧角自L3/4至L5/S1节段均逐渐增大(P<0.05);而前内侧角L4/5节段最大,L3/4节段最小(P<0.05)。提示腰椎间盘突出与腰椎小关节角左右侧不相等有关;腰椎小关节角和后外侧角自L3/4至L5/S1逐渐更偏向冠状位,而内侧角在L4/5节段更偏冠状位,可能与腰椎管狭窄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2.
背景:传统的结构性天然骨脱细胞的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目的:用新的理化方法对结构性骨块进行脱细胞处理制作新型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并检测其理化性能。方法:以股骨头负重区结构性骨块为原料,高压水枪冲洗,继而利用Triton-100、脱氧胆酸钠等进行脱细胞等理化处理,制备新型脱细胞骨基质材料,并对支架进行大体、组织学、扫描电镜、Micro-CT观察、生物力学等相关检测。结果与结论:新型脱细胞骨基质材料保留了骨的细胞外基质成分,脱细胞彻底,扫描电镜及Micro-CT观察显示支架具备三维多孔网状结构系统,具有天然骨的孔径和孔隙率;生物力学测试脱细胞组支架的弹性模量为(552.56±58.92)MPa,强度为(11.34±3.49)MPa,与新鲜骨的弹性模量及强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03.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指发生在老年和绝经期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作为老年退行性重要疾病之一的骨质疏松症及其所引起的骨折已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在美国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病人约120万人,治疗费用高达70亿~120亿美元,占全部骨折治疗费用的85%.而在中国骨质疏松症患者高达约6000万~8000万人,且随增龄患病率明显增高.有资料表明60~69岁男、女患病率为33%和73.8%,70~79男、女患病率为55.6和89.7%,>80岁的男、女患病率为65.4%和100%.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 探讨PKH26荧光标记和分子荧光活体成像技术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法 用PKH26荧光标记犬软骨细胞,种植到多孔支架上,体外培养1周后异位移植到裸鼠背部,4周后用分子荧光活体成像系统示踪,并与X线检查结果对比。然后处死裸鼠取材,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观察结果对比。结果 4周分子荧光活体成像系统观察裸鼠背部标本处呈圆形强荧光,表明组织工程软骨在裸鼠体内生长良好。组织学切片结果显示番红O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阳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显示组织工程化软骨中细胞均呈红色荧光,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呈绿色荧光,叠加后呈黄色荧光。结论 PKH26荧光标记和分子荧光活体成像2种方法结合应用于软骨组织工程中,能够较理想地且大体无创伤性评估组织工程化软骨组织在体内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06.
近年来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发展迅速,但同时也产生很多争议。第三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微创脊柱外科工作组年会针对七个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的选择及骨水泥灌注量、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和椎间盘镜的选择、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微创手术策略、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手术选择、颈椎间盘突出症显微镜和内镜的选择、退变性腰椎滑脱微创手术策略、胸椎管狭窄的手术策略;会议充分讨论了各种微创技术的特点、优势和局限性,取得了很多重要共识,有利于各种微创技术的合理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7.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镜下治疗始于20世纪80年代,如经皮髓核镜、侧方入路椎间盘镜(athroscopic microdiscectomy system,AMD)、侧后方经椎间孔入路内镜等。由于视野局限、器械操作受限等问题逐渐停用。 相似文献
108.
<正>德化县原属淋巴丝虫病流行的历史重病区,查治工作试点于1956~1957年,1958年起全县开展全民滚动式的普查普治工作,1977年7月基本消灭丝虫病和1998年12月消灭丝虫病,前后均由省卫生厅组织专家组审评、验收、确认并通过卫生部颁标准。然而其对征兵体检丝虫病微丝勒血检(下称血检)资料收集的重要性,早期认识不足,是在基本消灭丝虫病之后进入巩固成果阶段及其监测工作中方逐渐引起重视,并将列入监测期间的工作内容之一。现在回过头来总结经验,为争取资料的连续性,填补基本消灭丝虫病之前征兵体检对象血检资料空白特别重要。为此,笔者于2000年4月下旬做了回顾性调查,具体于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调查德化县近10年产妇铅中毒情况,探讨健康教育作用。方法分析德化县近10年产妇铅中毒趋势。结果利用宣传教育有效地降低产妇铅中毒率。结论充分利用基层卫生医疗单位,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可避免产妇铅中毒。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侧卧位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对于腰骶段结核治疗的独特优势.方法 2004年4月至2009年6月对15例腰骶段结核患者采用侧卧位一期前后联合入路病灶彻底清除重建术,其中男6例,女9例,平均48.9岁.病变累及:L3~4,5例,L4~5,5例,L5S1,2例,累及L4,1例,累及L5,2例;15例患者中有14例病变累及椎管且7例临床上有马尾神经受压表现.术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进行评估.结果 11例为右侧卧位,其余4例采用左侧卧位.15例患者手术时间230~380 min,平均280 min.术中出血1100~3000ml,平均1720 ml.复查影像学除有2例钛网轻度塌陷外,其余内植物无松动或移位.术前和术后腰骶段的前凸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5)°比(31±5)°,P<0.05].Kirkaldy-Willis分级评价结果满意为13例.结论 侧卧位一期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腰骶段结核可以达到病灶彻底清除,前后路协同,重建脊柱的目的同时避免了因体位变换的二次消毒,缩短手术时间,无需二期手术.此入路腰骶段结核手术治疗吸收了前路、后路和前后路二期手术入路各自的优点,而且弥补了它们的不足.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a one-stage combined posterioanterior approaches for the treatment of lumbosacral tuberculous spondylitis with the patients lying in a lateral position.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was conducted for 15 patients with lumbosacral tuberculosis undergoing one-stage combined posterioanterior approaches for radical lesion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All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nd evaluated by clinical and imaging studies. Results Operative posture: 11 cases for right side and 4 cases for left side. The mean operative duration was 280 min ( range :230 - 380 min) and the mean estimated volume of blood loss 1720 ml (range: 1100 -3000 ml). Imaging results: No recurrence of tuberculose focus was found until the last follow-up. Upon image reviewing, it showed no loosening or displacement except for two cases of slightly collapsed titanium mesh.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hanges in the degree of lumbar lordosi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20 ± 5 ) ° vs ( 31 ± 5 ) °, P < 0. 05]. The Kirkaldy-Willis classification rating yielded satisfactory results for 13 cases.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 lumbosacral tuberculosis undergoing one-stage combined posterioanterior approaches may achieve radical lesion resection, posterioanterior collab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t avoids a 2-stage operation, eliminates the need of changing a patient's body position with secondary sterilization and shortens the operative duration. Lumbosacral surgery for tuberculosis combines the respective advantages of anterior, posterior and combined posterioanterior approaches and yet makes up for their deficienci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