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于全球患病率已达31.3%的高血压,其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性,有切肤之痛的,恐均感触良多,而那些貌似病微甚至还未发觉的患者,则更要提早注意。正如你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致死及致残原因,而高血压正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并不危言耸听,目前,每年因高血压而死亡的人口已占到全世界死亡人口的6%,  相似文献   
22.
近来,冠心病的常用药,特别是冠心病手术后的用药,氯吡格雷的应用越来越多。氯吡格雷,是新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心脏支架术后有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可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在氯吡格雷出现之前,这些任务通常都由阿司匹林去完成。那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有何不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替代还是相互帮助?究竟什么时候必须用到氯吡格雷,什么时候可以用阿司匹林?本期专家评药,为您阐述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23.
脂代谢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质紊乱是目前已知的心血管疾病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降胆固醇治疗已经使心血管疾病逐渐减少。他汀类药物治疗使众多以病死率和心肌梗死发作、卒中或血管重建手术为临床终点的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显示出降脂治疗已经进入他汀时代。然而,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在个体间存在着显著的芹异,解释这些差异的因素包括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预后、疾病的严重程度、药物的用量、规定的药物治疗顺应性等,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患者的基因型特征已成为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4.
血管支架的临床应用及其进展第四军区大学唐都医院心内科徐国辰综述,张宁仔,杜日映审校随着血管阻塞性疾病的增加,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正逐渐成为基本的血管再通方法[1],特别...  相似文献   
25.
体外无创性起搏术在急诊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无创性起搏术在急诊临床中的应用徐国辰党广搏马翠芝尹长富作者单位:10037北京市解放军三○四医院急救部徐国辰男32岁硕士,主治医师1952年Zol等首创体外无创性起搏术(NP),并在一段时期内成为治疗心动过缓和心脏骤停的唯一电生理手段。但由于当时...  相似文献   
26.
心血管病临床中的循证医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的概念是由加拿大临床流行病学家 Sackett创立的。1 993年美国 JAMA杂志开始以“医学文献使用指南”为名发表有关 EBM的文章。 EBM的概念是指“医生慎重、准确而明智地应用目前所能获得的最佳证据 ,为自己所面临的具体患者做出处理决策”。1  EBM的临床医学再教育以问题为基础的 EBM课程最早起源于加拿大的 Mc Master大学 ,EBM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尚不足 1 0年 ,而 EBM传入中国仅有 4~ 5年的历史。通过解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获得的有关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重要信息是实践 …  相似文献   
27.
俗话说,女人更年要静心.实际上,更年期女性做好心脏保健,预防心脏病发生更为重要.大量临床资料证明,40岁前,男性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一到更年期,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就会明显增大. 从生理学角度看,在更年期前,女性体内高水平的雌激素可以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水平,使血管不易发生硬化阻塞.而更年期之后,体内雌性激素大幅度减少,心脏血管缺乏缓冲适应力,所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急剧上升.女性血管脆弱、易受损,血管硬化的速度较快,修复功能较差,这些都可能是女性更容易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28.
无明显症状的高血压在医学上称为无症状性高血压或适应性高血压。此疾病常常悄悄袭击年轻人,一旦到医院确诊时,常已发展为高血压心脏病、心力衰竭、高血压性肾病、肾功能不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