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5篇 |
免费 | 32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22篇 |
内科学 | 48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5篇 |
外科学 | 146篇 |
综合类 | 34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29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基于肩胛下肌足印区不同的解剖面,评估常规MRI预测关节镜术中肩胛下肌撕裂Yoo分型和Lafosse分型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10—2022-06完成的171例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术中确认98例肩胛下肌正常,73例肩胛下肌不同程度损伤。以关节镜下分型为金标准,分析常规MRI预测关节镜术中Yoo分型和Lafosse分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及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 关节镜下肩胛下肌撕裂Yoo分型:Ⅰ型9例,ⅡA型18例,ⅡB型20例,Ⅲ型14例,Ⅳ型11例,Ⅴ型1例。常规MRI诊断Yoo ⅡA型以上撕裂的敏感性为85.9%,特异性为80.4%,准确性为82.5%;诊断需要手术修复的Yoo ⅡB型以上撕裂的敏感性为89.1%,特异性为88.0%,准确性为88.3%。关节镜下肩胛下肌撕裂Lafosse分型:Ⅰ型27例,Ⅱ型18例,Ⅲ型16例,Ⅳ型10例,Ⅴ型2例。常规MRI诊断Lafosse Ⅰ型以上撕裂的敏感性为86.3%,特异性为76.5%,准确性为80.7%;诊断需要手术修复的Lafosse Ⅱ型以上撕裂的敏感性为89.1%,特异性为91.1%,准确性为90.5%... 相似文献
92.
《骨质疏松分级诊疗政策解读及方案专家共识》编写组张萌萌 林华 徐又佳 程海涛 马倩倩 毛未贤 高远 张岩 张东伟 杨书满 吴岩 李英华 张智海 葛继荣 史晓林 吴涤 李毅中 王永福 赵国阳 张秀珍 黄宏兴 徐辉 郑洪新 胡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2,(7):937-941
2015年9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指导各地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围绕总体要求、以强基层为重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分级诊疗保障机制、组织实施等四方面提出了意见。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治疗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分别承担规范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骨质疏松分级诊疗需要构建一个全新的概念单元、命题和理论体系。其结构实体包括:个体、科室、基层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等多层组织框架。骨质疏松分级诊疗是对骨质疏松患者全程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全程管理的人群可分为4组:骨密度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严重骨质疏松。对每组人群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畅通转诊,连续治疗,上下联动,闭环管理。该共识旨在推动骨质疏松分级诊疗工作。 相似文献
93.
铁蓄积可能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许多研究表明铁蓄积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目前,骨内血管是骨质疏松研究的热点,骨中特殊的血管亚型偶联了骨形成与血管形成。那么,铁蓄积能否通过影响骨内特殊血管亚型,进而引起骨量下降?本文就铁蓄积与血管的关系作一综述,探讨铁与骨内血管调控骨代谢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及自身相关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HSS评分系统对109例(138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前、术后评分,并计算各要素的改善率;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对术后HSS评分与患者自身有关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对109例(138膝)患者24~117个月(平均59.7个月)的随访和统计分析示:术后HSS各要素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优良率95.7%.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示:术前HSS评分、病因对术后HSS评分有显著影响(P<0.05),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50461、0.45655,而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对术后评分无影响(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重症膝关节炎的理想、有效的手术方法;术前患侧膝关节功能状况、病因对术后疗效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破骨细胞的功能对骨质疏松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丹参及其有效成分有抗骨质疏松和影响骨代谢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成破骨细胞作为细胞模型,用丹参注射液的稀释液进行干预,探讨丹参水溶性成分对破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机制。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甲磺酸去铁胺(DFO)干预对铁蓄积导致的小鼠骨量下降骨代谢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32只2 月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8只,A组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干预),B组、C组、D组均运用铁剂腹腔注射干预2 月,2月后A、B组处死;C组和D组分别再用生理盐水、DFO干预1月后处死;检测血清铁、钙、磷水平,骨转换指标I型胶原C 端肽(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骨钙素(BGP)含量,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 (MDA)水平;测定肝脏铁含量,肝脏铁Peris ’染色;股骨远端松质骨mkro-CT扫描分析和三维重建。结果①血清铁、肝脏铁 含量测定及肝脏Peris’染色示B组铁指标显著髙于A组,铁蓄积模型成功建立;DFO干预后D组铁指标显著下降。②血清骨 转换指标示B组CTX、Trap-5b显著髙于A组,BGP水平低于A组;D组CTX、Trap-5b水平均低于C组,BGP含量髙于C组,提 示DFO可以部分逆转铁蓄积导致的骨吸收增强和骨形成抑制。③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示B组MDA水平髙于A组,SOD活性 低于A组;D组较C组MDA水平显著降低、SOD升髙。④mkro-CT示B组较A组骨密度下降,各骨小梁参数减低;而降铁干 预1月后D组较对照干预C组各骨参数指标均有改善。结论DFO可部分逆转铁蓄积导致的骨吸收活性增强和骨形成抑 制,从而提髙骨密度、改善骨的微结构,其机理可能与降铁改善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8.
104例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104例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的治疗。其中开放性损伤80例,闭合性损伤24例。伤后患肢恢复血运时间8h内41例,8—12h36例,12h以上18例。9例因创伤等因素I期截肢。伴有骨折47例(50处)。行血管修补缝合25例,血管端-端吻合42例,自体静脉移植28例。术后因合并严重感染行Ⅱ期截肢4例。死亡1例,肾衰1例,缺血性肌挛缩8例。认为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的治疗中,及早诊断是关键;其预后与创伤的性质、程度及肢体缺血时间关系密切;在其治疗中尽早恢复血运至关重要;早期筋膜间隔减压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脆性骨折的疗效及技术关键。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行锁定钢板治疗的32例肱骨近端脆性骨折患者。术中复位骨折后锁定钢板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采用Neer评分标准随访患者肩关节功能。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肩关节Neer评分优18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4.38%(27/32);无肱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适合于大部分肱骨近端脆性骨折的治疗,尤其是三部分及部分四部分骨折,可提供可靠的骨折固定,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