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03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02篇
综合类   125篇
预防医学   5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长骨骨折固定失败后的治疗较困难、失败率较高。 1997年以来 ,作者等应用交锁髓内钉 ,单臂外固定支架配合自体髂骨植骨及术后注射自体红骨髓等综合方法 ,治疗此类病例 2 4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4例 ,自术后计算内固定失败时间为 6~ 15个月 ,平均 10 .5个月。男性 17例 ,女性 7例 ,平均 4 2 .8(15~ 6 4)岁。骨不连接部位 :肱骨 4例 ,股骨 10例 ,胫骨 8例。其中AO钢板 7例(钢板断裂 3例 ,钢钉松动 4例 ) ,普通钢板 10例 (均断裂 ) ,胫骨V型髓针 3例 (2例折断 ,1例弯曲 ) ,股骨梅花骨髓针 3例 (均折…  相似文献   
52.
目的:骨缺损的局部基因治疗是将具有促进骨愈合作用的基因转入靶细胞,由靶细胞转录成mRNA并翻译成蛋白质,在蛋白质的作用下靶细胞被刺激分化,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促进骨愈合。随着细胞重组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参与骨修复的生长因子基因被成功克隆,使得基因治疗骨缺损成为一种可能。为此就骨缺损局部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资料来源:检索PUBMED1965-01/2006-01关于骨缺损局部基因治疗的文章,检索词为“gene therapy,bone defect”,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6-01关于骨缺损局部基因治疗的文章,检索词为“骨缺损,基因治疗”,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缺损的局部基因治疗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37篇相关文献,3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05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2篇文献中,4篇涉及目的基因的选择,3篇涉及靶细胞的选择,7篇涉及基因表达载体的选择,3篇涉及基因转移方法,4篇涉及基因治疗与组织工程结合治疗骨缺损,5篇涉及多基因联合治疗骨缺损,2篇涉及骨缺损基因治疗存在的问题与展望。资料综合:骨缺损的局部基因治疗是在骨再生基本理论认识和基因重组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为各种原因造成的骨缺损的治疗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其基本问题主要包括:目的基因的选择、靶细胞的选择、基因表达载体的选择以及基因转移方法的选择等。靶细胞的选择及基因转移方法方面的研究已经日趋成熟,骨髓基质干细胞成为首选的靶细胞,基因的体外转移较体内转移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也已得到公认。目前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进一步阐明骨缺损修复的自然过程,从众多参与这一过程的信号分子中筛选出最为有效的成分应用于骨缺损的基因治疗,并进一步改进基因表达载体,以确保基因治疗的安全性。相信通过骨再生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及基因重组技术的不断完善,骨缺损的基因治疗将最终走出实验室,真正造福于骨缺损患者。结论:骨缺损的局部基因治疗可以有效地激活骨缺损部位的骨再生活动,同时又可以避免直接应用细胞因子导致的免疫排斥和系统毒性等问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前这项技术还很不完善,在目的基因、基因载体和转染技术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3.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及酶切鉴定,拟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重组腺病毒载体,以便利用局部基因治疗方法进一步在体内获得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 方法:实验于2004-05/2005-10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胸心外科研究所完成。含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全长cDNA质粒pUC118.BMP-7由第一作者构建并保存。将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克隆至pcDNA3.1/CT-GFP质粒中。酶切回收的BMP-7/GFP基因片段,克隆人pAxCAwt腺病毒载体后,共转染大肠杆菌LE393,获得腺病毒重组质粒,大量扩增后转入293细胞包装,获得重组腺病毒。用病毒上清液感染293细胞及Hela细胞,293细胞受病毒感染而Hela细胞无明显病毒感染现象的克隆初步判定为重组腺病毒株。 结果:①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的获得:KpnI及XbaI双酶切、琼脂凝胶电泳检测可见2条带,略小于500bp的条带是长度为430bp的骨形态发生蛋白7基因,略大于2500bp的条带是长度约为2600bp的pUC118。②重组质粒pcDNA3.1BMP-7/GFP的构建:所挑选的5个转化子均可见略大于1000bp的条带,全部为阳性克隆。③重组粘粒pAxCAwT.BMP-7.GFP的构建:所挑选的5个转化子中2个可见大于1000bp的条带,为正向插入的阳性克隆。 结论:多聚酶链反应及酶切鉴定证明骨形态发生蛋白7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成功构建,并包装出重组腺病毒,为骨损伤疾病进行原位组织工程修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性手术探查在睾丸精索扭转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早期手术探查,术中给予1%普鲁卡因精索封闭和温热生理盐水湿敷30分钟,若睾丸颜色转为红润给予保留,并采用双侧睾丸固定术;否则,切除患侧睾丸,同时对侧采用睾丸固定术。结果:在10h以内手术治疗者4例,探查处理后保留睾丸,随访3年睾丸功能无明显异常。发病时间超过10h者12例,其中2例给予保留睾丸,随访1~3年内睾丸有所萎缩;另外10例予以切除。结论:对于高度怀疑睾丸精索扭转的患者,在超声诊断不明确以及保守治疗后疼痛无明显好转者,应该早期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56.
新型人工半骨盆的研制与临床应用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新一代的人工半骨盆并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三维重建、个体化设计及数控制造技术研制新一代的人工半骨盆,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假体,将新型人工半骨盆置换入人体。结果:临床应用1例髂骨软骨肉瘤术后复发患者,手术顺利,随访3个月,患者恢复良好,X线检查未见异常。患侧髋关节活动及下肢感觉、运动等正常,可持拐下地。结论:计算机三维重建、个体化设计及制造技术研制人工半骨盆,增加了假体固定后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较好临床应用前景。人工半骨盆的外形和功能“仿生”及生物力学上的稳定性,仍是人工半骨盆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7.
人们都认为护士是高尚的,她带给别人健康,消除他们的痛苦。然而护士超负荷工作,地位却很低微,得不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压力大,总担心工作中出差错,经常倒班,生物钟紊乱等原因,使护士压力高于普通人群。护士职业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危险,将给护士的身心健康及护理事业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现将造成护士职业压力的原因,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根据省政府保证农民享有基础卫生服务,保证农民享有基本的卫生安全保障,保证农村重点人群享有重点服务共3大类12个项目,开展农民健康档案建立及农民健康体检。2005年我院首次开展了柯城区白云街道和双港街道的农民健康体检、健康建档工作。现将农民健康体检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正>近年来,女性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发生率呈年轻化趋势。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SCC)的主要病因[1]。为了解本地区外出务工女性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状况,探讨HPV与SCC和CIN等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本研究在开展外出务工女性妇女病筛查基础上,对检出的宫颈病变患者进行了HPV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0.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猝死的原因及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最危险的并发症是死亡。鉴于国内人工关节手术的普遍开展 ,已出现这样严重的并发症。单纯由于手术出血或麻醉意外引起的死亡是很少见的 ,而更多的是考虑术中由某些特定的因素导致的猝死[1,2 ] 。1 猝死与骨水泥应用的关系早在 2 0世纪 70年代就有个案或小样本的报道指出 ,在骨水泥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中 ,出现突发心血管衰竭后的猝死 ,发病具有瞬时性 ,救治上极为困难 ,但是无法明确发病的原因及机制[3] 。许多报道指出 ,只有在使用骨水泥时才出现病人的猝死 ,因此推测骨水泥的使用是死亡的重要原因。Ortega等[4 ] 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