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8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7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及其组分丹参酚酸B盐(salvianolic acid B,SA-B)对内皮素-1(endothelin-1,ET-1)所致门静脉高压(portalhypertension,PHT)模型小鼠肝脏微循环的影响。 方法:昆明种小鼠8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内皮素A受体(endothelin A receptor,ETAR)阻断剂组、黄芪组、黄芪多糖组、延胡素组、丹参组、SA-B组,每组12只。预先灌胃等量药物或蒸馏水,1次/d,共3d。用微量注射泵以80μL/min速度从尾静脉注射ET-1(1.6μg/kg),建立门静脉高压模型。每组中6只小鼠用激光多普勒测定尾静脉注射ET-1前后肝脏平均血流灌注量;另6只活体观察注射ET-1前后肝脏微循环流速。 结果:各组注射ET—1后肝脏平均血流灌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SA—B组和ETAR阻断剂组下降幅度较模型组小(P〈0.01);黄芪组和黄芪多糖组下降幅度与模型组接近,与S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B组则与ETAR阻断剂组作用相当。从各组肝脏微血管流速的变化来看,SA—B组和ETAR阻断剂组流速下降幅度均小于模型组(P〈0.05,P〈0.01);丹参组、SA—B组的下降幅度与ETAR阻断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丹参和SA-B能对抗ET-1引起的肝脏平均血流灌注量和微循环流速降低,这可能是其改善门静脉高压时肝脏微循环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2.
<正>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涉及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本文为了进一步研究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在病原治疗后周围血中T淋巴细胞功能的变化,采用~3H-TdR淋转试验及小鼠抗人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OKT_3、OKT_4、OKT_8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以期了解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在病原治疗后周围血中T淋巴细胞功能的变化,并望对临床治疗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3.
栀子水提液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及肝毒性作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有肝毒性的栀子治疗小鼠急性肝损伤时会否加重肝损伤和健脾保肝方是否有助于栀子的药效。方法:c57bl雄性小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栀子组、健脾保肝组、栀子合健脾保肝方组。正常组小鼠灌胃饮用水,其余小鼠均以相应药物灌胃,连续5天。第6天,除正常组小鼠,其余各组小鼠给予0.5%CCl4/橄榄油溶液,0.01mL·g-1腹腔注射,17h后处死。标本作病理和生化检测。结果:模型组肝细胞普遍变性,有散在的点状或灶状的坏死及炎细胞浸润;栀子组肝细胞损伤情况较模型组轻;健脾保肝组的变性肝细胞更少;栀子合健脾保肝组肝细胞的变性为4组中最轻者,未见肝细胞坏死。生化检测示栀子组和栀子合健脾保肝组的ALT活性明显较模型组轻[(597.89±364.17)、(466.90±222.26)vs(1008.30±460.73)U·L-1,P〈0.05,P〈0.01],栀子组、健脾保肝组、栀子合健脾保肝方组的AST活性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974.56±146.55)、(1033.13±137.01)和(721.33±127.2)vs(1238.7±260.51)IU·L-1,P〈0.01或P〈0.05]。结论:相当于临床成人剂量18g的栀子能够减轻CCl4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健脾保肝方与栀子配伍,增效或减毒,治疗急性肝损伤的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94.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介绍肝纤维化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包括病理机制与诊断方法等;回顾中医学对肝纤维化的研究过程及其认识,指出我国的肝纤维化临床治疗学研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继而介绍我国抗肝纤维化新药与经过多中心临床试验的中药制剂,包括扶正化瘀方、复方鳖甲软肝片、复方861合剂等。接着介绍抗肝纤维化中药-扶正化瘀方的多途径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如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包括抗肝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与肝细胞凋亡、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改善肝窦毛细血管化等,而且针对肝纤维化的不同病理阶段,该方具有各自的药物配伍特点, 目前已知该方的主要药效成分包括丹酚酸B、苦杏仁甙与虫草组分等。最后,展望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发展前景,一方面加强临床试验,提高临床研究水平,促进其国际化;另一方面,开展中医药治疗肝硬化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发展肝硬化的中医病机与治法新理论。  相似文献   
95.
中药调节肝脏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门静脉高压是肝内血管阻力增大和门静脉血流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肝内血管阻力增大主要缘于肝窦结构的改变和肝内血流的再分布。近几年来,有关肝硬化时肝内微循环的改变,特别是肝窦毛细血管化方面的研究,成为肝纤维化研究领域的又一热点。中医中药在这方面作了初步探索,并在治疗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
扶正化瘀胶囊对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扶正化瘀胶囊对乙肝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将53例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2组,扶正化瘀胶囊组(28例)予扶正化瘀胶囊;安慰剂组(25例)予相同剂量的安慰剂,2组患者均按常规予必要的西药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检测患者给药前、后门静脉(PV)主干内径、门静脉左支(LPV)内径、门静脉右支(RPV)内径、脾静脉(SV)内径及最大血流速度(Vmax),并计算各静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扶正化瘀胶囊组治疗前后PV和LPV的血管内径无显著差异,而RPV的内径则明显缩小(P〈0.05);LPV和RPV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增加(P〈0.05);SV内径和平均血流速度均无明显改变;安慰剂组RPV血流速度治疗后显著减慢(P〈0.05),其他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能有效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相似文献   
97.
机体免疫与纤维化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其中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Th) 1/Th2之间的细胞平衡在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介绍了Th1/Th2细胞平衡与肝纤维化、肺纤维化及肾纤维化之间的相关性。认为除对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检测外,还应对Th与其他细胞之间的具体关系及机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5种经研究有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中药成分:灯盏花素、青蒿琥酯、红景天苷、黄芪总甙、粉防已碱对肝星状细胞(HSCs)收缩的影响,筛选出能抑制HSCs收缩的中药成分。方法:分离培养大鼠HSCs,通过MTT及细胞形态观察研究100~0.1μmol/L灯盏花素、青蒿琥酯、红景天苷、黄芪总甙、粉防已碱对HSCs增殖及毒性作用,以10nmol/L内皮素(ET-1)为刺激因子,用凝胶收缩实验观察各中药成分对ET-1刺激下HSCs收缩的影响,筛出能抑制HSCs收缩的成分,凝胶面积用"%原始面积"表示。结果:100~0.1μmol/L灯盏花素、青蒿琥酯、黄芪总甙、粉防已碱具有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SC增殖的作用,其中100μmol/L黄芪总甙,100μmol/L及10μmol/L粉防己碱对HSCs有毒性作用。100μmol/L及10μmol/L灯盏花素凝胶面积分别为74.33±5.5%和67.39±3.47%,与ET-1组面积(49.96±4.46%)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100μmol/L及10μmol/L青蒿琥酯凝胶面积分别为79.62±1.95%和58.86±2.99%,与ET-1组面积(39.85±3.12%)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100~0.1μmol/L红景天苷、10~0.1μmol/L黄芪总甙和1及0.1μmol/L粉防己碱凝胶面积与ET-1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5种中药成分中,100及10μmol/L灯盏花素及青蒿琥酯均能抑制ET-1诱导的大鼠HSCs收缩。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观察补肾化瘀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继发骨质疏松(OP)的疗效.方法 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补肾化瘀中药加减治疗,水煎服,每日2剂.对照组给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每日1次,每次0.25μg;钙尔奇D片,每晚1次,每次600mg.两组患者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指数(SJS)、关节压痛指数(TJS)、健康评价量表(HAQ)、休息痛VAS评分,以及骨密度(BMD)、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血钙(Ca)、血磷(P)、25羟维生素D[25-(OH)D]、骨钙素(OC)、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类风湿因子(RF)、血清皮质醇(COR)等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的晨僵持续时间、SJS、TJS、休息痛VAS评分、HAQ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Ca、OC、25-(OH)D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RF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SR、CRP、P和COR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休息痛VAS评分、Ca、OC、COR、25-(OH)D治疗后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补肾化瘀法可能具有提高性腺分泌、促进成骨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并对RA的治疗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安珐特)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9只,随机分为正常组(9只)、模型组(10只)、安珐特组(10只)。后两组大鼠行腹腔注射4周DMN复制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结束后,安珐特组大鼠按照成人用药量的8倍剂量灌胃,共4周,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剂量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8周末处死大鼠,留取标本。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血清白蛋白(Alb);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Hyp的含量;采用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Bi L、ALT、AST、γ-GT水平明显升高(P0.05),Alb水平明显下降(P0.05);大鼠肝组织HE染色可见肝脏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窦狭窄,汇管区扩大,肝细胞排列紊乱,出现肿胀、变性坏死,肝组织内有明显出血现象;天狼猩红染色可见大鼠肝脏胶原增生明显,大量纤维间隔,向肝小叶伸展,分割包绕肝组织,形成假小叶;肝组织Hyp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安法特组大鼠血清TBi L、ALT、AST均显著降低降低(P0.05),γ-GT水平有所降低,Alb水平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HE染色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天狼猩红染色可见纤维化程度有明显改善;肝组织Hyp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安珐特对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