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徐凤芹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258-1259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应用视网膜电流图多焦视网膜电流图技术进行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观察感光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及视网膜血管细胞的改变,应用羟苯磺酸钙、甲钴胺、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结果尚未出现肉眼可见的Ⅰ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通过ERG、多焦ERG可观察到a、b波幅降低,N1、P波传导延迟,提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既存在神经元损伤和血管功能改变,且神经元损伤早于血管细胞损伤。早期进行干预性口服羟苯磺酸钙目的降低血浆内皮素,提高降钙素,降低血管的紧张性,减少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和血栓素B2的合成并抑制其作用,减少红细胞和内皮细胞内的山梨醇的形成,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松弛,减少微血管栓形成。应用周围神经保护剂、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对视网膜神经元的保护治疗。可以起到有效早期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细胞和微血管细胞的凋亡,并保护血-视网膜屏障完整性。结论应用电生理检查技术,早期发现隐匿的视网膜神经元,及视网膜血管细胞的损伤,提供早期干预治疗,达到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延长视网膜并发症发生,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凤芹 《医学综述》2005,11(9):823-82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dbetic retin opathy)是发达国家引起失明的四种主要眼病之一,我国近年来由于传染性眼病的明显减少,人民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并发症也有日益增多的趋势,作为一种严重的致盲的重要眼底病,其发生率已达3%~6%[12,7],具有遗传因素,危害视力严重  相似文献   
73.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医院内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状况,为临床抗菌药的选择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随机抽取300例医院内感染PA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一般情况,耐药性及用药情况。结果:300株医院内感染PA对氯霉素耐药率大于90%,平均耐药率达80%,其中78株产AmpC酶,42株产ESBLs酶,80株同时产AmpC酶和ESBLs酶。结论:医院感染PA的耐药现象严重,应该引起医生的注意,对感染的患者应加强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筛查,进行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4.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分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之范畴,传统中医多从"行气活血、通阳宣痹、散寒活血、益气活血、养阴活血、温阳活血"等角度出发进行治疗。现代研究表明,冠脉痉挛是老年冠心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解痉止痛可做为基本治法之一,目前中药"解痉止痛"法则仅在个别文献中略有提及,尚未明确将其作为治痛基本法则,对解痉止痛中药缺乏系统梳理。本文结合现代医学对老年冠心病发病机制的认识,阐述了解痉止痛法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思路,并对解痉止痛中药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5.
分别从枸杞的果实、叶和根3部分,阐述其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为其进一步系统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认为枸杞作为我国药食兼用的植物资源,有抗氧化、神经保护、抗衰老、清除自由基、抗辐射、降血糖、抗炎等功效,尤其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构建基于双向表示神经网络的中医证候归类模型,将临床记录中的证候归类为与ICD-11中相对应的证候,并为临床医生记录证候提供归类提示。方法 首先使用基于RNN的Encoder-Decoder结构和基于RNN与Sigmoid函数结合的Multilabel结构建立对照模型,其后分别使用基于BERT与Sigmoid函数结合的Multilabel结构,以及本研究提出的基于BERT候选项选择结构建立模型。以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得分对各模型进行评价。并使用提出的多模型决策错误自查法,观察模型的自查误能力。结果 基于BERT的候选项选择结构建立的中医证候归类模型在各项指标中的表现最优,均达85%以上。基于多模型决策错误自查法,发现了87.23%错误结果,模型具有错误自查能力。结论 构建的中医证候归类模型可将医生撰写的证候归类为与ICD-11和《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相对应的证候,并具备自查误功能。将模型用于中医证候的归类处理,可为大数据背景下的中医归类诊疗及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的挖掘提供有力的工具支持。  相似文献   
77.
徐凤芹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三十余载,擅长治疗心血管病及老年疾病,对于双心疾病颇有研究。徐凤芹教授认为,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与当今社会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不谋而合,双心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发挥中医优势,心身并治。徐凤芹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治疗双心疾病的基本治法为疏肝解郁、清肝降火、养血柔肝法、交通心肾等,临床根据这些治法选方用药往往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8.
79.
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其病变始于血管内皮细胞构成的天然屏障功能障碍,由各种损伤因子影响内皮细胞 Caspase-1/Sirt1/AP-1、SREBP2/NOX2/NLRP3、KLF2/FoxP1/NLRP3、NFAT5/NLRP3等通路信号转导、相关炎症基因表达,激活内皮细胞,继而单核细胞浸润主...  相似文献   
80.
清眩降压汤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病(EH)患者的降压疗效及临床症状、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探讨对高血压病心脏损害的影响。方法将56例E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组(治疗组)29例,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组)27例。两组均采用西医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清眩降压汤,半剂/次,2次/日,疗程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变化,测定诊室血压值、动态血压、填写SF-36量表。结果诊室血压,治疗组对收缩压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舒张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动态血压,治疗组改善24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舒张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症状积分疗效,治疗组症状积分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疗效总有效率89.6%,对照组症状积分疗效总有效率37.1%(P0.01)。生存质量,治疗组对生存质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身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五个维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三个维度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心脏损害,治疗组改善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较单用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对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EH患者有更好的降压疗效。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EH患者生存质量。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可改善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