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9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37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 胃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后,由于解剖和功能的改变,约于半数以上病人可发生营养障碍,主要表现为全身性营养不良,体重减轻,少数表现为铁、维生素B_(12)、叶酸、钙和维生素D缺乏症,而引起贫血和骨病变(表1)。毕氏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营养障碍较之Ⅰ式术后为重,迷走神经切断术(迷切)加胃空肠吻合后营养情况较迷切加幽门成形术后为差,胃大部切除后体重减轻较之迷切加胃窦引流术后显著。约有5%的胃切除病人可在10年以后发生严重营养不良,偶有病人的蛋白质营养不良可达恶性营养不良症(Kwashiorkor)的程度。  相似文献   
52.
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如Siurala对一组16~65岁的健康芬兰人进行观察,发现患萎缩性胃炎者,16~30岁仅9%,而51~65岁高达53%,年龄每增加10岁,平均递增率为1.4%。法国Cornet等报告,65岁以上一般人群中,每100人中有45人患轻度胃炎,29例显示重度萎缩性胃炎。国内报道,从北京、上海、广洲、宁夏等地收集了各种原因致死的非胃癌、胃溃疡的尸检胃标本333例,发现200例(60%)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性胃炎,发病率随年龄而递增,50岁以后有中、重度  相似文献   
53.
目的评估超声和CT引导经皮冷冻治疗胰腺癌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接受超声联合CT引导下经皮冷冻治疗的胰腺癌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不可切除胰腺癌67例,拒绝手术治疗的可切除性胰腺癌患者18例,共计86个瘤灶接受121次经皮冷冻治疗。依据肿瘤的大小、形状及位置,分别选用1~8根探针。胰头癌采用经腹穿刺,胰体尾癌经腹或经背穿刺的方法。采用两个冷冻一复温循环,冷冻温度为(-160±10)℃,复温温度(25±5)℃,均持续5~10min。于冷冻前后检查CT,评估状态(kam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观察冷冻治疗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全组121例次经皮冷冻治疗均顺利完成,无一例死亡。出院时KPS较治疗前提高(P〈0.叭)。冷冻后1~3个月肿瘤平均直径明显缩小[(4.7±0.3)VS.(4.1±0.4),P〈0.01],所有瘤灶冷冻区活性消失。平均住院时间为(8.0±0.6)d。结论超声联合CT引导经皮冷冻治疗胰腺癌安全可行,具有微创、准确、适形等特点,为临床胰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4.
经皮冷消融治疗局部进展性胰腺癌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前瞻性观察经皮冷消融治疗的不良反应、肿瘤变化及近期疗效,探讨该技术治疗局部进展性胰腺癌的可行性.方法 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共59例局部进展性胰腺癌患者采用氩/氦为基础的冷冻系统,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冷消融治疗.将冷冻探针插入胰腺肿块的中心,做2次循环冷冻,每次冷冻5 min,温度为-160℃,然后复温,持续10 min.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7 d的血清淀粉酶活性;冷消融后每4~6周行CT扫描评价肿瘤变化;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59例患者共有76个活检证实的肿瘤,位于胰头部56个、胰体部7个、胰尾部13个.肿瘤中位大小4.5 cm,19例伴肝转移.术后发生腹痛45例(76.3%),发热29例(49.2%),血淀粉酶升高34例(57.6%),严重并发症(腹腔内出血、胰漏、肠梗阻和冷冻探针针道转移)5例(8.5%),无冷消融相关性死亡.中位住院时间21 d.2例(3.4%)获得完全缓解,23例(39.0%)获得部分缓解,30例(50.8%)疾病稳定,4例(6.8%)疾病进展.中位存活期8.4个月;3、6、12个月存活率分别为89.7%、61.1%和34.5%.结论 超声引导下的经皮冷消融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局部进展性胰腺癌微创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冷消融前后部分生化指标及前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20例不适合手术的肝癌患者接受冷消融治疗,检测患者术前,术后1、3、7d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符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肌红蛋白(My)、肌酐(C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癌患者冷消融术后1d与术前相比,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术后3d开始明显降低;术后7d与术前相比,ALT、AST、My和Cr无显著差异,TBIL、TNF—α和IL-6仍有不同程度升高。结论肝癌冷消融治疗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前炎症细胞因子虽为一过性的,但仍需防止因前炎症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导致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56.
背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切除率低,其他疗法效果亦欠佳。目的:探讨经皮冷冻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于超声或CT引导下,对326例不能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经皮冷冻治疗,术后定期随访。结果:326例患者共接受526次经皮冷冻治疗。治疗后3个月,基线CEA水平升高者中77.6%降至正常范围。280例接受CT随访者中,冷冻病灶完全反应(CR)者14.6%,部分反应(PR)41.1%,稳定(SD)24.3%,进展(PD)20.0%。中位随访期为36食月(7—62个月),复发率为41.7%。全部病例中位存活期为29个月(3~62个月)。治疗后第1、2、3、4、5年存活率分别为78%、62%、41%、34%和23%:肿瘤直径≤3cm、肝右叶肿瘤、冷冻前CEA≤10μg/L、冷冻后原先升高的CEA降至正常、冷冻治疗2~3次和冷冻后行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治疗者存活率较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5.2%。结论:经皮冷冻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安全、有效,可作为肿瘤不能手术切除者的替代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7.
肿瘤防治和康复需要整合治疗,而运动是整合治疗的重要内容。当前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让肿瘤患者获益。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强调这一不容忽视的领域需要引起医师、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切实重视。  相似文献   
58.
阐述了"四力合一"经营模式的主要研究成果:创建了民营医院"四力合一"经营模式,创新了"多元归一"的"多元办医"理念,建立了民营医院取得成功的六大机制,为民营医院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9.
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共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60.
健脾康复丸对大鼠大肠癌端粒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脾康复丸对大鼠大肠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1,2-二甲基肼(1,2-dimethylhydrazine,DMH)腹腔注射法建立大鼠大肠癌模型。动物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希罗迭组,健脾康复丸低、高剂量组,分组给药,20周。TRAP-PCR法检测端粒酶活性,观察健脾康复丸对大鼠大肠癌端粒酶活性及对大鼠体重的影响。结果:健脾康复丸高剂量组和希罗达组端粒酶活性检测阳性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实验结束时健脾康复丸高剂量组体重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和希罗达对照组(P〈0.01),低剂量组体重也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健脾康复丸能够抑制大肠癌端粒酶活性,并能防止大肠癌大鼠体重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