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69篇 |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1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综合类 | 27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8篇 |
肿瘤学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4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0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二甲基苯蒽诱发家兔卵巢肿瘤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二甲基苯蒽(DMBA)原位埋线法诱发家兔卵巢肿瘤,并初步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棉线浸入加热熔化的DMBA中,取雌性家兔5只,分别在其双侧卵巢埋入含有DMBA的棉线,连续观察8个月,处死荷瘤家兔,通过大体、光镜、电镜以及流式细胞技术等方面进行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结果 1只家兔因术后感染而死亡,2只观察8个月无肿瘤发生.2只分别发生未分化癌及腺癌,组织学特点与相应的人卵巢肿瘤很相似;流式细胞分析S期细胞含量分别为40.72%和29.87%.结论二甲基苯蒽能原位诱发较大型动物家兔的卵巢肿瘤,可用于人卵巢癌的相关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52.
随着我国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患者维权和隐私保护意识的逐步提高,使得医学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临床实践的机会减少,妇产科临床技能教学也因面临诸多困难而遇到瓶颈。模拟教学具有教学内容及形式丰富的优势,克服了传统临床技能教学内容和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既能满足学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对患者接触的需求,又能对学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进行系统性的评估考核。文章通过对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的模拟教学的认知及需求程度进行调查,从而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打好基础,以期为全国同类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甲氨蝶呤(MTX)髂内动脉灌注时大鼠肺及其他主要脏器药物浓度的变化.方法 选择5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动脉组行股动脉插管、髂内动脉灌注药物,静脉组行股静脉插管、髂内静脉灌注药物.每组分别在5个时间点取血样及组织,利用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 分析药物浓度.结果 动脉组大鼠肺、卵巢和子宫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3.77±0.28)、(4.40±0.40)、(9.97±0.89)μg·h-1·g-1,静脉组分别为(2.31±0.25)、(3.91±0.19)、(7.65±1.54)μg·h-1·g-1,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组大鼠血浆、心脏、肾、肝和脾的AUC分别为(6.13±0.53)、(1.90±0.11)、(5.32±0.89)、(14.16±1.96)、(0.76±0.20)μg·h-1·g-1,静脉组分别为(5.79±0.71)、(1.64±0.29)、(5.15±1.69)、(14.29±3.47)、(0.76±0.13)μg·h-1·g-1,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静脉给药,髂内动脉灌注给药后子宫、卵巢和肺有较高的药物浓度,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町以有效地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肺转移. 相似文献
54.
徐丛剑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6):336-337
近年来 ,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使人们对妇科肿瘤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等各方面的认识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下简要概述癌基因、抑癌基因在妇科恶性肿瘤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进展。1 概念及研究起源2 0世纪初 ,研究者以鸡Rous肉瘤组织的无细胞滤液作同种异体接种而获得肿瘤生长 ,从而证实病毒可以致癌。六、七十年代对猴病毒SV40、多瘤病毒及Rous肉瘤病毒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发现 ,病毒之所以能够致癌 ,是因为在病毒中存在一些能诱导正常宿主细胞恶性转化 ,使其获得新生物特性的基因 ,命名为病毒癌基因 (v -onc)。… 相似文献
55.
56.
黄宇婷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9,(4):299-302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至今病因不明确,其发病机制有子宫内膜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免疫学说等多种学说。随着干细胞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多项研究均证明子宫内膜内存在着干,祖细胞,可能来源于胚胎残留干细胞或骨髓来源干细胞,这些干,祖细胞介导了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再生。进一步提出EMs干细胞起源学说,认为子宫内膜干,祖细胞异常分化增殖可能导致EMs发生,即EMs是一种干细胞相关疾病。各种来源的干细胞是“种子”,而逆流经血及局部微环境提供“土壤”,只要局部组织中同时存在“种子”和“土壤”,EMs就会发生。为EMs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研究提供新思维。 相似文献
57.
目的:进一步验证雌激素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化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病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BMSC后进行流式细胞分析鉴定,建立小鼠EMT模型并将内异病灶进行HE染色鉴定。将小鼠BMSC经尾静脉注射EMT模型小鼠内,按BMSC是否预处理分为无17β-雌二醇预处理组(对照组)和17β-雌二醇预处理组(预处理组)。1月后EMT病灶切片免疫荧光检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的B淋巴细胞瘤-2(BCL-2)、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蛋白表达差异。结果:小鼠模型EMT病灶HE染色提示建立模型成功。免疫荧光结果发现:预处理组的异位病灶BCL-2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56.58±7.07 vs 3.34±0.29),预处理组的异位病灶PCNA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83.64±13.07 vs 5.23±0.51),预处理组的异位病灶MMP-1蛋白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40.26±7.79 vs 7.64±3.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初步证实17β-雌二醇可能通过促进BMSC迁移、分化,最终促进异位病灶ESC的分化、增殖并减少凋亡,从而增加异位病灶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58.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肿瘤,近年来存在发病率上升且发病年龄低龄化的趋势,平均发病年龄为52.2岁[1],但5年生存率没有明显的提高[2],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手术治疗和放疗是传统的治疗手段,针对的是宫颈原发灶、宫旁三角区和区域淋巴结的治疗,不能控制肿瘤周边肉眼看不到的亚临床转移灶。近年来,随着肿瘤化学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的迅速发展,宫颈癌的化学治疗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动脉化疗作为综合治疗宫颈癌的手段之一,目前主要应用于宫颈癌手术和放疗前的辅助化疗、宫颈癌急性出血期的止血及中晚期、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作为一项新的有效治疗宫颈癌的手段,宫颈癌的动脉化疗在宫颈癌的治疗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9.
目的:了解上海市40~55岁社区妇女生理心理健康现状,为有针对性的开展社区卫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上海市虹口区和杨浦区共576名40~55岁妇女为调查对象,以Kupperman量表、SDS量表、SAS量表和自编问卷以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调查,完成生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522份,食物频率调查表363份。资料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上海市40~55岁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病率为48.9%,最普遍存在的前四位症状是:疲倦乏力、头晕、头痛和失眠,发生率依次为81.2%、78.2%、76.2%和73.9%。抑郁症的患病率为27.0%,焦虑症的患病率为10.5%。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相关的焦虑、抑郁症状严重影响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应提供有针对性的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60.
紫杉醇剂型、临床用药方式及联合用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杉醇是治疗卵巢癌的一线化疗药物。为了增加其治疗的靶向性,减轻其不良反应,国内外对其剂型、给药方式、联合用药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对紫杉醇在这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