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目的调查分析本地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危险因素,为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本地2所中小学中,年龄612岁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1623例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脂、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检测B超检查及体质量指数(BMI),并与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分析空腹胰岛素、三酰甘油、血压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患有NAFLD的患儿中,发病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酰甘油及体质量指数(BMI)是NAFLD发病的高危因素(P<0.05),而空腹胰岛素水平与NAFLD发生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 NAFLD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三酰甘油与体质量指数是NAFL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2.
目的评价以免费给药形式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07年起对外冈社区新发现的523名高血压患者,通过发放免费药物的方式进行综合干预。结果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患者对于高血压诊断标准、危险因素和相关疾病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了56.5%、42.5%和50.1%;患者定期测血压率上升了26%,按医嘱服药人数比例提高了30.4%。结论对高血压患者以免费给药形式进行综合干预有利于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依从性的提高及高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63.
仲景治病不仅在方在药,其所注煎法亦是增效之法,不可略之。仲景方中以酒为溶媒的记载颇多,本文借炙甘草汤、瓜蒌薤白白酒汤两方从配伍、现代药理学、临床验案等方面阐述仲景用酒之意,以求为提高中药临床治疗之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4.
彭慧  黄芳  张一英 《中国肿瘤》2016,25(10):775-781
[目的]对上海市嘉定区肿瘤登记资料可比性、有效性和完整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全面评价嘉定区肿瘤登记数据的质量.[方法]基于嘉定区2002~2012年的肿瘤登记数据,计算MV%、DCO%、M/I、O&U%、逐年发病率变化趋势的稳定性等肿瘤登记资料质量控制指标.[结果]嘉定区2002~2012年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21 716例,死亡病例13 859例,死亡例数与新发病例数之比(M/I)为0.64;病理诊断比例(MV%)为61.96%,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DNC%)为10.08%,只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DCO%)为0.06%;未指明部位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比例(0&U%)为2.46%,且逐年下降.[结论]嘉定区肿瘤登记数据质量逐年提升,但MV%指标仍处在较低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嘉定区肿瘤登记报告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65.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9~18岁儿童青少年校外用眼情况对近视发生风险的影响,为中小学生近视的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9—10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嘉定区随机选取6所学校的1 660名9~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及电脑验光仪收集学生视力检查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外用眼情况对学生近视的影响。结果:1 660名9~18岁儿童青少年中检出近视学生1 195人,总的近视率为71.9%。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中度、高度近视学生的比例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178,P<0.05);女生近视率为75.8%,高于男生(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0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近视的发生风险是男生的1.410倍;初中、高中学生近视的发生风险分别是小学4~5年级学生的4.608倍和9.161倍。父母单方近视(OR=3.428)或双方都近视(OR=5.571),每天放学后做作业/读写时长<1 h (OR=12.52...  相似文献   
66.
深圳市宝安区中学生艾滋病知信行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中学生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况,为在该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深圳市宝安区随机抽取的8所中学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基线调查。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50.2%,其中初中生的得分明显低于高中生(P〈0.01),公立学校的应答情况明显好于私立学校(P〈0.01);对于艾滋病患者大部分学生能给予关心和帮助,但很多同学认为艾滋病离他们还很遥远;目前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来源途径主要为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或书籍和宣传资料等。结论在校中学生对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处在较低水平,学校及有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加强对学生开展青春期卫生保健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7.
盆底损伤和功能退化导致的盆腔脏器脱垂(PelvicOrgan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FloorDysfunctiondisease,PFD)严重影响了中老年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常规治疗的手术方式是阴式子宫切除和阴道前后壁修补,但这些方法有较高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68.
目的比较黑顺片不同组分对正常小鼠的急性毒性。方法制备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采用经典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测定其近似最小致死量(MLD)与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醇提组分组小鼠LD50、95%置信区间分别为278.0、265.5~291.0 g/(kg·d),分别相当于临床上成人(70 kg)每1 kg体质量日用量的648.7、619.5~679.0倍;全组分组、水提组分组小鼠MLD分别为24.0、160.0 g/(kg·d),分别相当于日用量的56.0、373.3倍。小鼠急性毒性症状主要表现为给药后起初有躁动,随后怠动、呕心、流涎、抽搐、拉稀便、惊厥、休克、俯卧不动,大多发生在8 h内。结论黑顺片饮片不同组分对正常小鼠均具有一定急性毒性,其所含化学成分可能是决定毒性强弱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9.
王妍妍  施晓艳  张越  彭慧  温艳艳  彭灿  俞年军  陈卫东 《中草药》2018,49(20):4899-4904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步测定茯苓中4种三萜类成分的含量,并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以茯苓酸为内参物,建立其与去氢茯苓酸、去氢土莫酸和松苓新酸的相对校正因子(f)与相对保留时间,计算3种成分的含量,实现一测多评,并将一测多评法测得的结果与外标法比较,验证一测多评的可行性。结果 17批不同产地茯苓样品中4个活性成分,采用f的计算值与外标法的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对照品缺乏的情况下,以茯苓酸为内参物同时测定去氢茯苓酸、去氢土莫酸、松苓新酸的含量是可行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茯苓中三萜类成分的定量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大黄甘草汤中配伍饮片生大黄或生甘草剂量改变对该复方药效组分的影响,为该复方的临床合理应用和中药药效组分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DAD同时测定不同配伍的大黄甘草汤中通便止呕的药效组分芦荟大黄素-甘草酸-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波长254 nm),甘草苷-甘草素(波长276 nm),番泻苷B-番泻苷A-异甘草苷-异甘草素(波长360 nm)的含量。结果:大黄甘草汤中生大黄(或生甘草)配伍剂量增加时,生甘草(或生大黄)药效组分均逐渐降低。当大黄与甘草配伍剂量为经方比例12 g/3 g时,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和甘草酸的质量分数依次为(1 258.03±35.52),(115.26±7.88),(246.09±4.02),(15.41±0.20),(1 823.44±23.44)μg·g~(-1);番泻苷B,番泻苷A,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质量分数依次为(124.51±0.60),(189.91±7.04),(214.03±6.08),(1 110.60±24.36),(193.83±0.95),(133.21±3.28),(51.26±1.00)μg·g~(-1)。结论:配伍剂量改变时,大黄甘草汤药效组分的溶出量与经方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其功效随配伍剂量的不同而变化。生大黄(生甘草)的配伍剂量改变对甘草(大黄)、其自身及大黄甘草汤药效组分总量均有显著影响。生甘草配伍剂量对大黄甘草汤药效组分的影响强于生大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