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103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  研究催眠疗法治疗癌痛的有效性,了解医护人员和患者对催眠疗法治疗癌痛临床应用的认知与需求。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招募罹患癌症且伴有疼痛的患者120例,进行8周的认知催眠治疗。比较癌痛患者接受催眠治疗2、4、8周后疼痛数字评分(N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睡眠量表(MOS-SS)评分的变化;设计《催眠疗法治疗癌痛认知与需求调查问卷》,对2020年6月至2020年9月住院的354例癌痛患者和301名肿瘤科医护人员展开调查。  结果  120例癌痛患者参与了催眠治疗并完成了2周的评估,109例(90.8%)完成8周的治疗评估。催眠治疗2、4、8周后,NRS评分显著下降(P<0.05);催眠治疗4、8周后,HAMA、HAMD评分显著下降(P<0.05),MOS-SS评分显著升高(P<0.05)。84.1%的医护人员认为有必要常规开展认知催眠治疗;64.4%的癌痛患者能接受催眠治疗。  结论  催眠疗法可以减轻癌痛,同时降低癌痛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睡眠状况;加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宣传教育对催眠疗法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2.
患者,女,28岁,因间断腹泻伴黏液血便9年,加重1年于2010年11月13日入住我院普外科.疾病发作期粪便呈暗红色,附着白色黏液,未见脓性分泌物,3~5次/d.无发热、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可自行缓解.体重无明显改变.体格检查:焦虑病容,全腹平,肌软,未及包块,肠鸣音5次/min.  相似文献   
123.
[目的]分析与大黄清热解毒、泻火、消滞通便、利黄疸对应的7种药效组分变化规律,探讨饮片配伍、复方、剂型与药效组分的相关性,为解析中药药效本质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单味药、药对和复方制剂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P-HPLC)法测定7种药效组分的含量。[结果]与大黄功能对应的7种药效组分是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番泻苷A、番泻苷B,其含量依次为(0.140±0.020),(0.250±0.013),(1.100±0.027),(0.170±0.006),(0.050±0.002),(1.085±0.023),(0.747±0.033)mg/g。[结论]大黄药效组分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番泻苷A-番泻苷B,其清热解毒组分是2.73∶3.23∶8.85∶3.19∶1∶4.5∶12.41;清热泻火组分是2.67∶3.97∶15.52∶3.28∶1:20.89∶10.51;消滞通便组分是1.69∶6.37∶10.65∶2.23∶1∶7.11∶5.98;利黄疸组分是1.71∶2.39∶8.04∶2.30∶1∶5.43∶78.99,且各药效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黄的功能与配伍、剂型相关,大黄的功能物质是药效组分。  相似文献   
124.
目的为寻找脑瘫患儿最佳康复方法,选用医院加家庭相结合的康复方法,训练脑瘫患儿来证明其效果。方法取两组患儿各80例,治疗组:运用医院和家庭相结合的康复方法接受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医院康复,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每天在院康复的时间均无差异(P>0.05),运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儿于康复训练后的6个月、9个月,评分有差异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康复在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中有显著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5.
目的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技术对白皮杉醇(piceatann01)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方法计算白皮杉醇与BSA的结合常数K、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函数△G、△S、△H,分析白皮杉醇对BSA的荧光淬灭过程及其与BSA的相互作用类型;运用Foerster’S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测定了白皮杉醇与BSA的结合距离。结果随着白皮杉醇浓度升高,BSA内源荧光强度有规律的下降;随温度的升高,静态淬灭常数和结合常数均下降;热力学函数△G〈0、△S〉0、△H〈0。结论白皮杉醇对BSA的荧光淬灭属于自发的以疏水作用力为主导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的静态淬灭过程。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浅谈护患沟通的方法,提高护患沟通技巧.方法 在护理工作过程中掌握病人及家属的个性及心理征特,应用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进行有计划性沟通.结果 与结论良好护患沟通对提高患者满意度,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能有效地帮助患者建立心理预防机制,改变负性心理与行为,有利于疾病好转、痊愈和康复.  相似文献   
127.
通过查阅资料和检索并分析相关医学文献,综述曲马多滥用的危害性及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曲马多作为一个中枢作用的中等强度镇痛药,通过弱的阿片类因素和弱的非阿片类因素的协同增效而发挥镇痛作用。但滥用仍会产生成瘾性和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8.
rDNA ITS序列在鉴定尖端赛多孢子菌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明一例眼外伤摘除的眼球活组织中培养分离出的一株形态特异的尖端赛多孢子菌的分子生长学特征及其与波氏假阿利什菌、一般尖端赛多孢子菌标准株的亲缘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其rDNA中基因间转录区(ITS),并对PCR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结果发现,形态特异的尖端赛多孢子菌株与标准株及其它同种菌株具有相同的酶切图谱,而与预孢霉和烟曲霉则不一致,表明该菌株就是波氏假阿  相似文献   
129.
目的:验证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解热抗炎的药效作用。方法: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发热及致大鼠足趾肿胀法,考察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的解热抗炎作用。结果:在角叉菜胶致大鼠发热及足趾肿胀试验中,葛根芩连汤及其药效组分高、中、低剂量组能不同程度的抑制大鼠发热和大鼠足趾肿胀,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具有较好的解热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STC)大鼠肠道菌群变化及益生菌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STC模型成功后,将32只STC大鼠随机分为STC组(n=16)、STC干预组(n=16),另设正常SD大鼠(n=16)为对照组。利用16S rRNA Real-time PCR技术测定肠道菌群,消化道排空时间采用活性碳灌胃法测定。首先对STC组大鼠粪便肠道菌群进行检测,再根据肠道菌群检测结果对STC大鼠每天灌胃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各0.5 mL,观察干预后实验大鼠粪便主要功能细菌及消化道排空时间变化。结果 STC组和对照组粪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分别为4.22±0.07、5.26±0.10和6.51±0.10、7.68±0.17,STC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粪便总细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梭菌群Ⅳ等主要肠道优势菌群数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干预后粪便总细菌、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梭菌群Ⅳ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C组、STC干预组、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分别为4.20±0.07、5.21±0.10和6.47±0.09、6.47±0.05和6.50±0.08、7.79±0.06,STC组明显低于STC干预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STC、STC干预组及对照组粪便活性碳排出时间分别为(5.56±0.50) d、(2.55±0.67) d、(0.77±0.01) d,STC组慢于其余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肠STC大鼠粪便中肠道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数明显减少,主要肠道优势菌群数未发生改变,经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干预后可恢复结肠STC大鼠肠道菌群状态及消化肠道排空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