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目的:本研究在中医学辨证思维指导下,根据血瘀证理论探索和改良造模方法,采用多因素复合法建立血瘀型肝纤维化病证结合大鼠模型。方法:通过二甲基亚硝胺、小牛血清白蛋白和去甲肾上腺素注射液联合注射,外加乙醇灌胃及高脂低蛋白饲料喂养,多因素联合构建血瘀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结束观察大鼠的死亡率,评价中医血瘀证证候,进行证候等级评分,观察肝脏病理学大体形态,检测肝功能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I 型和III 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3种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放射酶免法血清学检测大鼠肝纤维化4项——HA、P3NP、LN、C IV的含量。将以上结果与传统四氯化碳(CCl4)单因素造模法进行比较。结果:血瘀证组:①大鼠的死亡率为20%;②大鼠出现瘀斑、舌紫暗、便溏等典型的中医血瘀证证候,血瘀证证候等级评分高;③病理学大体形态观察发现肝脏出现表面暗白、密布灰白结节、质硬脆等纤维样变化;④血清学肝功能检测发现模型大鼠的ALT和AST,以及TBIL、DBIL及IBIL的含量均显著增加;⑤肝脏I型和III型胶原、α-SMA 3种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⑥大鼠的血清肝纤维化4项—— HA、P3NP、LN、C IV的含量均显著增加。与CCl4模型组相比,多因素复合法所致血瘀证模型组以上各项结果(除了死亡率及肝功能外)更为明显,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因素复合造模方法能有效地改善CCl4 造模法的高死亡率缺点;模型动物同时具备了疾病与证候双重特征,既符合中医血瘀证证候的基本特点,又与西医肝纤维化病理特征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基于肝星状细胞分子机制的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是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ECM)的主要来源,在肝纤维化形成中起关键性作用,ECM主要成分包括各型胶原、糖蛋白、蛋白多糖等.HSCs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影响并加重肝纤维化的进程. 近年国内外围绕以HSCs凋亡和促进胶原的降解为靶标的抗肝纤维化研究成为热点,为肝纤维化的防治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天然药物及其提取物在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作用引起了医学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白花丹的提取物——白花丹醌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及其他领域成为研究者的首选之一。最近的研究表明白花丹醌在癌症治疗方面是理想的重药,鉴于其用途极大,为了进一步临床前制剂开发研究,就白花丹醌的提取、药理作用以及综合利用作如下述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花丹醌对瘦素(leptin)刺激人肝星状细胞(HSC-LX2)增殖与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C-LX2,瘦素刺激24h,各药物组与细胞共孵育24h后,采用MTT法检测白花丹醌对HSC-LX2增殖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α-SMAmRNA的表达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α-SM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白花丹醌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瘦素诱导HSC-LX2增殖,以16μmol·L-1浓度时最为明显,与leptin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白花丹醌各剂量组作用24h后,HSC-LX2细胞中α-SMAmRNA的水平降低,尤以中、高剂量组明显,与leptin组比较(P<0.01),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白花丹醌各剂量组对HSC-LX2细胞α-SMA蛋白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白花丹醌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之一是从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抑制α-SMA表达,从而抑制HSCECM的合成,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使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紫杉醇诱导的周围神经毒性的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获得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汇总DrugBank数据库、OMIM(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 OMIM)数据库、PharmGkb(PharmacogenomicsKnowledgebase, PharmGkb)数据库、TTD(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 TTD)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中有关紫杉醇诱导周围神经毒性的相关疾病靶点,Cytoscape 3.7.2用于构建复方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将作用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PPI(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蛋白互作网络,再通过DAVID(Database for Annotation, Visualiz...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注射途径的安全性,为临床上该药的应用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2016年7月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以及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相关研究,对纳入文献质量应用Jadad评分量表进行评分,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22个,均为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注射的临床试验,共2335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264例,对照组107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比值比OR值为0.44,95%CI[0.30,0.64],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性(P0.0001),治疗组(2.8%)对照组(7.4%)。亚组分析:呼吸道感染疾病亚组(1.5%6.7%)、2000—2005年亚组(2.0%6.6%)和≥7岁亚组(3.3%8.6%)、0~6岁亚组(2.0%6.5%)、疗程7 d亚组(2.0%6.0%)、疗程≥7 d亚组(3.5%9.6%)、抗病毒药对照用药亚组(3.8%10.6%)、抗病毒药+抗生素对照用药亚组(1.7%5.9%)和无合并用药亚组(1.5%11.5%)莪术油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传染性疾病亚组、2006—2011年亚组、合并用药亚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在所有合并用药中,与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30%),其次是西瓜霜喷剂(10%)。结论:莪术油注射液或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用于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能低于利巴韦林、青霉素、头孢类等抗病毒和抗生素类药,单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联合用药。莪术油注射液与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合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所有联合用药中最高,其次是西瓜霜喷剂。而更为准确与综合性的结论还需更大样本、设计严谨的研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简版:目的:研究针灸治疗慢性鼻炎的取穴规律。方法:从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三大中文数据库中收集1980年1月2019年1月关于针灸治疗慢性鼻炎的临床治疗文献,建立慢性鼻炎的取穴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针灸治疗慢性鼻炎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依次为迎香、印堂、合谷;所选经络的频次最高为手阳明大肠经;关联性最强的穴位组合为迎香印堂。聚类分析依据穴位在治疗慢性鼻炎中的主治功用分为两类。结论:针灸治疗慢性鼻炎多根据病因病机辨证后循经取穴为主,配合近端取穴,并灵活选用交会穴、背俞穴等治疗多经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莪术油对血瘀证肝纤维化小鼠TGF-β1、Smad 2、Smad 3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KM小鼠随机分为7组,即A正常组,B模型组,C莪术油治疗组[分高(C1)、中(C2)、低(C3)剂量组],D秋水仙碱组,E丹酚酸B组。除B组12只外,其余每组10只。除A组常规饲养外,其余组予"四氯化碳+去甲肾上腺素+胎牛血清白蛋白+乙醇+高脂低蛋白饮食"12周制造血瘀证肝纤维化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除A、B组外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5周,同时继续予40%四氯化碳维持小鼠肝纤维化;予A、B组灌胃与C1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5周。末次灌胃24 h后取材,HE、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 RT-PCR分别检测TGF-β1、Smad 2、 Smad 3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①病理改变:B组与A组比较,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加重(P0. 01);C(1~3)、D、E组分别与B组比较,肝纤维化程度均有明显不同程度减轻(P0. 01或P0. 05);尤其C1组最为显著(P0. 001)。②免疫组化和RT-PCR结果:B组与A组比较,TGF-β1、Smad2、Smad3蛋白表达半定量分析和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 01);C(1~3)、D、E组分别与B组比较,TGF-β1、Smad2、Smad3蛋白表达半定量分析和mRNA表达均显著有不同程度降低(P0. 01或P0.05)。结论 莪术油可通过下调TGF-β1、Smad2、Smad3蛋白和mRNA表达来减轻血瘀证肝纤维化小鼠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CHB)在我国感染率高,若治疗不当或治疗不及时,都会导致病情恶化,危害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发展。然而现有的医疗水平尚不能将CHB完全治愈。为此,文章收集和整理了近几年的中外文献,比较西医、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CHB的各自优劣。并对中西医治疗CHB研究新进展进行系统综述,为其治疗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白花丹水煎液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CCl4花生油溶液皮下注射诱导SD大鼠肝纤维化造模,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阳性对照组(0.25 mg/kg),白花丹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8、4、2 g/kg).用紫外-乳酸脱氢酶法及紫外-苹果酸脱氢酶法分别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 S T)的含量,用钒酸盐氧化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的含量;用放射免疫法观察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黏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Ⅲ,P3NP)、Ⅳ型胶原(typeⅣcollagen,CⅣ)的含量.H E染色法检测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肝组织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α-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花丹水煎液能显著降低血清ALT、AST、TBIL、DBIL及IBIL含量,同时也能显著降低血清HA、P3NP、L N、CⅣ的含量;H E染色病理结果显示白花丹水煎液能显著减轻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白花丹水煎液能明显降低大鼠肝脏内Ⅰ型、Ⅲ型胶原蛋白和α-SMA的含量.结论:白花丹水煎液具有很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以及抑制胶原合成与沉积,减少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沉积和促进ECM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