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以口干眼干为特征,并常伴有腺体外的器官受
累。目前对于SS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局部治疗以替代治疗为主,当有重要脏器受累时则需要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
和免疫抑制剂。随着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上获得极大成功,以B细胞清除为主的靶向治疗越来越多地被
用来治疗SS,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应用前景。本文将重点回顾SS规范化治疗现状和近年来在治疗学上取得的进
展,以期能够指导SS治疗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2.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唇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IL,17、IL-6、TNF-α在3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0例对照组唇腺组织在IL-17的表达,测得其光密度值。结果IL-17、IL-6、TNF-α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唇腺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分别为0.078士0.012VS0.210±0.077;0.079士0.014VS0.245士0.083;0.081士0.007VS0.251±0.073(P〈0.01)。30例pSS患者中,按照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分级,I级5例,Ⅱ级7例,Ⅲ级12例,Ⅳ级6例。IL-17在I、Ⅱ、Ⅲ、Ⅳ级间的表达分别为0.094±0.029,0.171±0.052,0.240±0.030,0.293±0.050。IL-6在各级别间的表达分别为0.120±0.06611,0.2443±0.070,0.281±0.064,0.278±0.050,TNF-α在各级别间的表达分别为0.138±0.049,0.241土0.067,0.283±0.047,0.290±0.043。经方差分析各级别间IL-17、IL-6、TNF-α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L-17、IL-6、TNF-α的阳性表达程度与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呈正相关(r=0.814、0.469、0.591,均P〈0.01)。结论IL-17、IL-6、TNF-α均参与了pSS的局部炎症反应过程,且与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呈正相关。提示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pSS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24.
目的 强直性脊柱炎(AS)伴有髋关节受累是其预后不良因素之一,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可以改善预后。本文旨在探讨AS伴髋关节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提高对AS髋关节病变的认识,以及不同干预方法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对220例有髋关节病变的AS患者(A组)和182例无髋关节病变的AS患者(B组)进行系统性分析,对其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A组患者较B组患者起病年龄早[(21.97±8.79)岁 vs. (26.60±9.97)岁,P<0.001],临床确诊时间长[(5.75±4.27)年 vs. (3.84±3.60)年,P<0.001],幼年发病患者多(44.5% vs. 20.88%,P<0.001),以髋关节首发症状为多(41.36% vs. 28.02%,P<0.05);A组患者C反应蛋白[(30.36±25.52)mg/L vs. (22.58±18.83)mg/L,P<0.01]、骶髂关节CT分级(Ⅲ级:91例 vs. 56例,P<0.01;Ⅳ级:42例vs. 24例,P<0.01)水平均高于B组。2组患者中应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联合髋关节注射玻璃酸钠的患者经1年随访预后较好。 结论 AS伴髋关节受累的患者多以髋关节表现为首发症状,发病早,从发病到确诊时间长,较强的炎性反应可能是AS髋关节受累的主要影响因素,早期应用TNF-α拮抗剂联合髋关节注射玻璃酸钠可明显缓解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可能是AS髋关节病变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5.
26.
27.
目的 探讨膝骨关节炎(KOA)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差异,并观察痹祺胶囊对不同证型KOA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6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KOA患者60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KOA患者分为Ⅰ型组(肝肾不足、筋脉瘀滞型)27例、Ⅱ型组(脾肾两虚、湿注骨节型)11例及Ⅲ型组(肝肾亏虚、痰瘀交阻型)22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KOA患者口服痹祺胶囊4片/次,3次/d,持续12周。对照组于体检时,KOA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取静脉血2 ml,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结果 各组RBC-C3bRR、RBC-I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型组、Ⅱ型组、Ⅲ型组RBC-C3bRR低于对照组,Ⅱ型组、Ⅲ型组RBC-C3bRR低于Ⅰ型组,Ⅲ型组RBC-C3bRR低于Ⅱ型组(P<0.05);Ⅰ型组、Ⅱ型组、Ⅲ型组RBC-ICR高于对照组,Ⅱ型组、Ⅲ型组RBC-ICR高于Ⅰ型组,Ⅲ型组RBC-ICR低于Ⅱ型组(P<0.05)。Ⅰ型组、Ⅱ型组、Ⅲ型组治疗后RBC-C3bRR高于治疗前(P<0.05);Ⅰ型组、Ⅱ型组、Ⅲ型组治疗后RBC-ICR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不同中医证型KOA患者RBC-C3bRR、RBC-ICR存在差异,可作为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痹棋胶囊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KOA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MCI-186)对大鼠胶原诱导关节炎(CIA)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2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依达拉奉低、高剂量组.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的踝关节足垫厚度,生化方法检测了各组大鼠血浆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对大鼠滑膜组织进行组织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取大鼠双膝关节滑膜组织,光镜下观察关节滑膜衬里层细胞(LCC)增生,衬里下层炎细胞浸润及血管翳形成等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浆总SOD活力下降,MDA含量升高,滑膜组织NF-κB、TNF-α表达增加.依达拉奉高低剂量组均能提高血浆总SOD活力,降低MDA含量,使滑膜NF-κB、TNF-α表达下降,但两组比较无差异.组织形态学光镜下表明依达拉奉组滑膜衬里层增生减少,少见血管翳的形成.结论 依达拉奉对CIA大鼠有明显的抗氧自由基及抗炎作用,能够降低CIA大鼠足垫肿胀程度,抗氧化及抑制炎性因子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9.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研究表明血小板活化与RA发病关系密切。有血小板增多的RA患者预后差。CD62p、CD41是活化血小板的膜糖蛋白,其中CD62p更是血小板活化灵敏标记物。本研究通过观察RA活动期与缓解期外周血CD62p、CD41、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用于判断RA的活动性、预后及血栓形成倾向,旨在探讨血小板及血小板活化在RA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