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6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74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92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207篇
内科学   9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34篇
综合类   410篇
预防医学   175篇
眼科学   70篇
药学   124篇
  5篇
中国医学   109篇
肿瘤学   16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癌基因H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乳腺癌ER、PR、Her-2的表达。结果 ER的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R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无相关性;Her-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乳腺癌患者ER、Her-2检测可以帮助判断乳腺癌预后。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分析CD133+表达与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集65例肝癌患者癌组织和外周静脉血,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癌组织中CD133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5-CD133+细胞百分数,另采集10例正常肝组织和外周血作对照.结果 肝癌组织中CD133阳性表达率为6.4%,外周血中CD45-CD133+细胞百分数为2.0%,正常肝组织和外周血中未见CD133阳性表达.差片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33阳性细胞含量与门静脉癌栓、肿瘤包膜完整性、病理组织分级、TNM分期显著相关(P值均<0.01).与肿瘤直径、AFP值无相关性(P值均0.05);CD133在癌纽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有相关性,二者挈正相关(r=0.36,P<0.01).结论 肝癌CD133+细胞数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检测肝癌组织和外周血的CD133表达对肝癌诊断和预后评估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检测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癌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分析CD+133 表达与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 采集65例肝癌患者癌组织和外周静脉血,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癌组织中CD133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5 CD+133细胞百分数,另采集10例正常肝组织和外周血作对照。结果 肝癌组织中CD133阳性表达率为6.4 %,外周血中CD-45 CD+133细胞百分数为2.0 %,正常肝组织和外周血中未见CD133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33阳性细胞含量与门静脉癌栓、肿瘤包膜完整性、病理组织分级、TNM分期显著相关(P值均<0.01),与肿瘤直径、AFP值无相关性(P值均>0.05);CD133在癌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有相关性,二者呈正相关(r =0.36,P<0.01)。结论 肝癌CD+133 细胞数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检测肝癌组织和外周血的CD133表达对肝癌诊断和预后评估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4.
WHO新旧分类在结直肠腺癌活检病理诊断中的差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WHO(2000)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准,对结直肠内窥镜活检癌的临床病理诊断进行探讨。方法:对52例结直肠活检诊断癌的标本进行回顾性阅片,确定癌侵及黏膜下层的标准,并与相应的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诊断进行对照,进行手术前后的病理诊断分析。结果:25例明确黏膜下层浸润,诊断为结直肠腺癌,符合率为48.1%,其余27例均未见黏膜肌或未见明显黏膜下层浸润,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理组织学新分类与活检粒数及单粒最大径之间无差异。结论:采用不同的诊断标准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实际工作中不宜过份强调是否存在“明确的黏膜下浸润”病理组织学特点,以免造成过低诊断导致贻误治疗。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伴与不伴淋巴结转移结肠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将含有16 084 条人类全长基因的PCR 产物点样于特殊处理后的玻片上制备基因芯片。用反转录的方法,分别将两种荧光Cy3-dUTP 和Cy5-dUTP 标记结肠癌组织和淋巴结转移组织mRNA,以制备cDNA 探针,并与芯片杂交。以Agilent 荧光扫描仪扫描芯片上两种荧光信号,获得的荧光信号图像用计算机分析。结果 在16 084条基因中,结肠癌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共999条,有537 条基因出现显著性表达上调,462条基因出现显著性表达下调。在4 例患者中出现共同表达上调基因44条,共同表达下调基因30条。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黏附分子、基质金属蛋白酶、信号转导因子、细胞代谢和免疫相关基因等。结论 结肠癌转移是多基因作用的综合结果,转移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分析为预防和控制结肠癌的转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线索。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新型Tet-On系统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和酪氨酸羟化酶(TH)双基因直接转移对帕金森病(PD)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携带TH、GDNF基因并含启动子为Palb的四环素应答元件的慢病毒(Lv-TH-GDNF)和四环素反式作用子rtTA2s-M2病毒共同注射到SD大鼠左侧纹状体,用强力霉素(DOX)诱导大鼠目的基因GDNF和TH的表达。1周后在大鼠的同侧纹状体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纹状体的DA能神经元。通过旋转行为、黑质TH免疫组化染色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方法(HPLC-ECD)检测纹状体DA含量评估其保护效应;通过RT-PCR、免疫印迹观察Lv-TH-GDNF在脑内的表达。实验与健康对照组、磷酸缓冲液(PBS)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在6-OHDA损伤后4周,Lv-TH-GDNF+rt-TA2s-M2+DOX组大鼠阿扑吗啡诱发的旋转效应均明显低于PBS对照组(P<0.01),损毁侧的的黑质区TH阳性细胞表达强度、纹状体DA含量均明显高于PBS对照组(P<0.01),但二者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RT-PCR、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PBS对照组比较,Lv-TH-GDNF+rtTA2s-M2+DOX组大鼠纹状体TH、GDNF基因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结论慢病毒介导的新型Tet-On系统大鼠GDNF和TH双基因脑内直接转移,在强力霉素诱导下可减缓6-OHDA诱发的大鼠DA能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7.
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2017年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
  原发性肺癌(以下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最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是脑部。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差,自然平均生存时间仅1个月-2个月。放射治疗技术的进步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新疗法的迅速发展,为晚期肺癌脑转移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和更多的期待,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地改善了生活质量。肺癌脑转移的治疗已经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之一。《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1]、《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2]和《中国晚期原发性肺癌诊治专家共识(2016年版)》[3]的颁布,对我国原发性肺癌的规范化诊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肺癌脑转移的诊疗水平,改善肺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专家,制定了《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2017年版)》。  相似文献   
998.
氩氦刀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氩氦刀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4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根据病人情况选择TACE术和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的先后顺序.1月后复查血清AFP、肝脏CT增强扫描及肝动脉造影(DSA)检查.随诊12个月.结果:治疗前AFP>400ng/ml,治疗后下降>50%者83.9% (26/31);肝脏CT增强扫描及DSA造影提示:肿瘤完全坏死50.0% (20/40);不完全坏死27.5% (11/40);部分坏死22.5% (8/40).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1.0%和76%.治疗中、治疗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氩氦刀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不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999.
氨磷汀减轻表阿霉素心脏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氨磷汀对乳腺癌表阿霉素化疗的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0例,均采用CEF化疗方案化疗,观察组化疗同时加用氨磷汀,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心电图、心肌酶谱以及LVEF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前心电图异常率,CK、CMKB水平及LVEF无差异,化疗后观察组心电图异常率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CK、CKMB低于对照组。结论:氨磷汀能降低表阿霉素化疗的心脏毒性,适合在表阿霉素化疗过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索拉非尼联合奥沙利铂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用奥沙利铂和索拉非尼单药或联合(含不同给药顺序)作用于细胞,观察最佳抑制效果。MTT法检测奥沙利铂和索拉非尼分别对肝癌BEL-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奥沙利铂单药及联合索拉非尼组BEL-7402细胞出现S期、G2/M期阻滞,索拉非尼单药组仅出现S期阻滞。先用奥沙利铂联合组的BEL-7402细胞凋亡率最高,为(40.94±4.62)%,其次为先用索拉非尼联合组的凋亡率(30.02±4.15)%,联合组的BEL-7402细胞凋亡率均高于索拉非尼单药组(<0.05)。结论 人肝癌BEL-7402细胞体外对索拉非尼和奥沙利铂均高度敏感,两药联合应用对肝癌细胞有协同抑制作用,且先用奥沙利铂联合给药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