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目的:观察针刺对超早期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缺损行为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针刺组,每组20只,分别于模型复制后3.6、12、24h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评分。结果: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针刺组大鼠神经损伤行为评分在3h、6h均低于模型组,但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缺血再灌注后12h、24h针刺组大鼠神经损伤行为评分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超早期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可促进其神经行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运用芒针透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53例,并设氟西汀治疗30例为对照组进行观察.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6%,对照组为70.0%,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芒针透刺疗法具有良好的通督调神、舒肝解郁作用.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观察舌针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吞咽功能障碍4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吞咽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舌针治疗.两组均以7d为1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组与对照...  相似文献   
54.
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脑中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脑中风肢体痉挛患者16例,以15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上下肢痉挛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上、下肢痉挛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脑中风肢体痉挛疗效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的选穴规律,为临床使用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4年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的临床文献,利用Excel 2007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使用SPSS 23.0及SPSS Modeler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57篇,针灸处方103条,描述性分析显示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前三位依次为百会、神门、印堂,督脉的选用频次最高,腧穴分布在头面颈项部和下肢部最多,所用腧穴中特定穴占79.41%,交会穴列第一;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腧穴间置信度和支持度最高的是三阴交-百会-神门,聚类分析得出7个有效聚类群和4组核心穴对。结论 针灸治疗抑郁性失眠取穴以督脉为主,遵循局部选穴和远部选穴并重的思想,重视使用交会穴;治疗抑郁性失眠的针灸处方组合规律为在主穴百会、印堂、神门、三阴交的基础上结合病机辨证配穴。  相似文献   
56.
目的 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价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联合组采用针刺风池、风府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针刺后即刻、针刺2个疗程后,分别测定两组颅内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flow velocity,Vm)和血管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结果 ①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针刺后即刻,联合组各动脉Vm较针刺前均显著增加(P<0.01),且联合组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Vm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两组各动脉PI值与针刺前比较,及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针刺2个疗程后,两组各动脉Vm均较针刺前显著增加(P<0.01);且联合组各动脉V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PCA、VA、BA的PI值较针刺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联合组PCA、VA的P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风池、风府配合常规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脑血流量增加,脑血液循环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三通三调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合并肢体痉挛的60例 患者随机分为三通三调针刺组和普通针刺组各30例,分别采用三通三调针刺法和普通针刺法治疗,2周为 单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痉挛指数(CSI)、改良Ashworth量表(MAS)的变化,评价其 疗效。结果:三通三调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7%,普通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3%,前者高于后者(P<0.05)。治疗 后,2 组的 CSI、MA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三通三调针刺组的 CSI、MAS 评分低于普通针刺组 (P<0.05)。结论:三通三调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8.
<正>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由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或缺血缺氧性脑损害导致的、以认知损害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1],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痴呆"范畴,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病因主要是髓海不足,脉络受阻,均与风、火、痰、瘀、虚有关,但在针刺疗法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将近些年的针刺方法进行总结,推进血管性痴呆的针刺研究进展。1益气调血、扶本培元法(三焦针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观察通督调神针刺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患者偏身麻木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出现偏身麻木症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予以调控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治疗并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予以通督调神针刺结合电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感觉障碍积分和数字麻木感积分。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感觉障碍积分均显著增加(P<0.05),数字麻木感积分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感觉障碍积分、数字麻木感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刺结合电针可明显减轻脑卒中患者偏身麻木症状。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保健灸法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小板CD62P的影响。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保健灸组和药物组,每组8只。采用脂肪乳灌胃法造模。保健灸组:选取足三里穴、丰隆穴,温和灸;药物组:肠溶阿司匹林,每天灌胃1次;模型对照组:每天生理盐水灌胃,共干预4周。治疗结束,采血检测TC、TG、HDL-C、LDL-C、血流变及血小板CD62P各指标。结果:高脂血症大鼠治疗后,各组血脂水平比较:保健灸组TC、TG明显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LDL-C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药物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保健灸对血脂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各组血流变比较: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保健灸组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粘度切变率降低明显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血浆粘度降低,差异显著(P〈0.05);药物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切变率明显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保健灸组和药物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保健灸能降低血流变水平。各组CD62P含量比较: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血小板CD62P含量升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后保健灸组与药物组血小板CD62P含量明显降低,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明保健灸可有效降低血小板CD62P的含量。结论:保健灸法在降低血脂、血流变水平的同时,可抑制血小板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