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8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VFM技术以彩色多普勒技术为基础,通过对心腔内血流的分析来观察心腔血液速度、流量及涡流的时间-空间分布情况,实现了心腔内血流状态实时测量、准确定位,能较全面地评估人体复杂的血流状态。就VFM对于房间隔缺损的左室心腔血流流场运动状态及能量损耗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8月6月30日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520例CHF患者,均检测RDW水平,比较不同RDW水平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死亡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CH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不同RDW水平下临床资料及死亡率比较结果显示,RDW值越高,血红蛋白、左室射血分数越低,尿素氮、NT-proBNP水平越高,死亡率也越高(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高NYHA心功能分级、RDW及NT-pro BNP水平均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RDW水平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3.
144.
【目的】探讨X线介导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心包积液患者50例,年龄22~68岁,分别在X线介导下经皮心包穿刺置入国产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研究组,n=25)及反复心包穿刺抽液(对照组,n=25),比较引流与抽取的心包积液量;停止引流与穿刺抽液时残存的心包积液量以及两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穿刺针停留心包腔时间(12.96±3.32)s,平均曝光时间(15.40±4.99)s,平均置管时间(68.40±66.43)h,引流积液总量(2928.00±1047.18)ml,心脏B超下残存心包液性暗区厚度(3.92±2.33)mm,平均住院时间(7.88±3.63)d;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3/25),穿刺针停留心包腔时间(313.60±99.78)s,抽取积液量(1314.80±688.96)ml,心脏B超下残存心包液性暗区厚度(11.60±3.75)mm,平均住院时间(12.32±4.00)d。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在X线介导下置入国产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操作简便,曝光时间短,安全可靠,引流彻底,住院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45.
目的:研究Dextroscope系统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三维重建方法,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浸润性导管癌10例患者采用Dextroscope系统软件生成虚拟图像,从任意角度观察肿瘤与乳腺的解剖关系,确定保乳手术方案并进行模拟操作.10例均行乳腺癌保乳手术.结果:Dextroscope系统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三维重建图像清晰,可以精确定位肿瘤.10例患者病理切缘均为阴性.术后病理大体标本与术前模拟图像测量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Dextroscope系统,术者提前预演手术,为精确手术创造了条件,对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实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6.
根据乳腺疾病的临床特点,用Dextroscope工作站制作虚拟现实模型并应用于乳腺疾病的临床教学中,能明显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可以缓解学生实习难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7.
张键   《中国医学工程》2011,(6):102-103
目的评价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和131碘(131I)全身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碘治疗后随访的临床价值。方法 3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接受131I治疗,治疗前停服甲状腺素4~6周,并忌碘饮食15d,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同时口服131I诊断剂量111~185MBq 24h后,和(或)口服131I治疗剂量3.70~7.40GBq 4~7d后全身显像。结果 31例DTC接受术后131 I去除治疗患者,其中9例HTg和131I-WBS均异常,12例HTg和131I-WBS均正常,10例HTg和131I-WBS结果不一致,其它影像证实11例异常。HTg诊断DTC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9%和90.7%,而131I-WBS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2.6%和86.6%,两者检查结合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2.0%和97.0%。23例被证实有转移的患者,血清HTg高于正常,并且血清HTg水平随131I治疗,治疗量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结论 DTC术后及131I治疗后,常规进行血清HTg检测和131I全身显像检查,对早期发现复发或有转移病灶、131I治疗方案的制订以及评估131I治疗疗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8.
负载rhBMP-2的CPC活性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负载rhBMP-2的CPC活性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评价其临床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06年6月-2007年9月,采用负载rhBMP-2的CPC(rhBMP-2/CPC组)和单纯CPC(对照组)修复骨缺损112例,骨缺损范围为1 cm×1 cm×1 cm~4 cm×3 cm×3 cm.其中对照组63例,男31例,女32例;年龄17~70岁,平均47.4岁.骨缺损部位:跟骨19例,胫骨平台20例,肱骨近端8例,桡骨远端9例,胸腰椎7例.rhBMP-2/CPC组49例,男31例,女18例;年龄16~68岁,平均45.6岁.骨缺损部位:跟骨11例,胫骨平台16例,肱骨近端7例,桡骨远端2例,胫骨远端2例,胸腰椎11例.术中采用负载rhBMP-2/CPC(2~5 g)或单纯CPC(2~50 g)填充骨缺损.结果 术后108例伤口Ⅰ期愈合;术后2周对照组1例及rhBMP-2/CPC组3例伤口有淡黄色清亮稀薄分泌物渗出,经换药及激素治疗后愈合.所有患者未见毒性反应,无皮疹或高热,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及C反应蛋白均正常.1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3.2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生骨髓炎,无再骨折,无明显骨缺损修复后再塌陷,无钢板及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脊柱手术的椎体前缘无高度不足发生.两组术后3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无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发生.患肢活动情况良好,屈伸功能达正常活动水平.结论 负载rhBMP-2的CPC活性人工骨修复骨缺损安全、有效,是一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49.
目的研究乳腔镜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腋窝淋巴结的病理改变。方法随机对照分析200例乳腔镜和常规各100例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收获的淋巴结总数、转移淋巴结比例、平均每例收获淋巴结数、平均淋巴结大小以及淋巴结病理形态变化。结果乳腔镜组和常规组在收获淋巴结总数(1 781枚和1 737枚)、转移淋巴结比例(11.9%和13.4%)、平均每例收获淋巴结数(17.8±5.8和17.4±4.9)以及平均淋巴结大小(0.33和0.38 cm)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总共3518枚淋巴结病理形态变化(包括淋巴结膜破裂、淋巴结内出血、淋巴结囊分离和淋巴结碎裂)的分析,乳腔镜组和常规组中淋巴结出现病理形态改变分别占6.8%和6.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脂肪抽吸法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并不影响淋巴结的整体病理性质,不会对淋巴结造成更多的损伤,没有增加淋巴结病理形态改变的可能性。脂肪抽吸法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不增加手术的危险,具有肿瘤学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构建和表达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的活性片段-C末端71个氨基酸(FGF23CTR)融合蛋白的基因工程菌,并检测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为制备FGF23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及研发慢性肾病诊断试剂提供实验数据。方法:以质粒pET22b-fgf23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FGF23CTR的基因片段,将该基因与表达载体pGEX-4T-1连接后转化至BL21宿主细胞中,通过IPTG诱导获得可溶性表达,将GST-FGF23CTR融合蛋白用Glutathione Sepharose4B亲和层析法纯化,Western blotting法鉴定蛋白。该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抗血清的效价。结果:构建GST-FGF23CTR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纯化后得到纯度90%以上的融合蛋白,并与商品化的FGF23多克隆抗体呈阳性反应,ELISA法证实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结论:成功构建GST-FGF23CTR融合蛋白基因工程菌,并纯化得到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融合蛋白,以此方法制备的抗原可用于FGF23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FGF23生物学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