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分析南京市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应对与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搜索南京市2006 - 2018年相关数据,进行流行病学描述与统计分析。结果 2006 - 2018年间共报告突发事件176起,其中重大事件1起,较大事件3起,一般事件108起,未分级事件64起;主要为传染病疫情事件,占总数的93.18%,前3位病种是水痘(34.15%)、流行性腮腺炎(14.63%)、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12.20%);暴发数量呈现两个高峰:3 - 6月份(41.48%)、10 - 12月份(37.50%);学校及幼托机构是突发事件的主要发生场所(71.59%);传染病疫情事件、食物中毒事件、环境化学物中毒事件的报告时间中位数分别为4.04 d、6.34 d、17.95 d,事件持续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2.21 d、0.61 d、17.95 d。结论 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是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点防控对象;应当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识别疫情的能力和及时报告的意识,在事件的早期阶段及时介入、科学处理,有效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慢喘支)和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两种疾病急性发作时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就诊于该院呼吸内科门诊的慢喘支急性发作患者52例(慢喘支组)和哮喘急性发作患者48例(哮喘组),采用一氧化氮检测仪检测所有患者的FeNO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率(EOS%)及肺功能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慢喘支组FeNO水平和EOS%低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慢喘支组各项肺功能指标优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慢喘支组FeNO水平与肺功能各项指标、EOS%无关(P >0.05);哮喘组FeNO水平与肺功能各项指标无关(P >0.05),但与EOS%呈正相关(r =0.626,P <0.01)。结论  FeNO、EOS%及肺功能等指标可为慢喘支和哮喘两种疾病急性发作时的鉴别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3.
摘要:目的 分析南京市2008-2013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对南京市2008-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及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3年南京市共报告手足口病77452例,年平均发病率178.09/10万,其中重症患者939例,占病例总数的1.21%。发病数在时间的分布上呈现双峰模式,4-7月为全年主高峰,11-12月为全年次高峰。主城区、近郊和远郊的发病率不同(χ2=3066.01,P<0.001),主城区发病率低于近郊和远郊。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χ2=2019.23,P<0.001)。0~5岁儿童发病数最多,占病例总数的92.92%。病例的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最多,其次为幼托儿童,二者共占总病例数的95.75%。2008-2013年共报告诊断病例1673例,病原体以EV71和Cox A16感染为主。结论 南京市手足口病在时间、地区、性别、年龄以及职业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特征,对于低年龄、男性儿童、散居儿童以及幼托儿童这类重点人群的防控应该着重关注。进一步深入开展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也将为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44.
胸椎前凸是指在X线检查中胸椎正常后凸减小或消失,形成平背畸形。特发性脊柱侧凸、综合征性脊柱侧凸(如马凡综合征)等是其常见原因。胸椎后凸减小或消失形成的平背畸形,通常表现为胸腔各脏器受压,出现心肺功能受损、呼吸困难,气管钳夹受压,支气管狭窄,出现反复咳血。目前多通过Ponte截骨矫形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来矫正胸椎前凸畸形,但其矫形角度较小,此方法不能恢复胸腔前后径和容积,缓解胸腔脏器受压,减轻呼吸困难等症。2021年5月我科曾收治1例马凡综合征合并胸椎前凸、脊柱侧凸、受压支气管狭窄患者,作者采用侧卧位经椎弓根反向截骨的手术方式纠正胸椎前凸,重建矢状面平衡,通过恢复胸椎后凸从而解除支气管受压所致的咯血、呼吸困难,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敏疏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外周胰岛素抵抗患者血糖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且符合外周胰岛素抵抗评价标准中医辨证为痰湿证的1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4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敏疏糖胶囊联合格列吡嗪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联合格列吡嗪治疗,疗程16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GHb)、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空腹血糖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其他指标的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敏疏糖胶囊对空腹血糖有较好疗效,对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有改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6.
目的:报告国内首例女性X-连锁网状色素异常症(XLRPD),并初步研究其遗传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抽外周血提取DNA,PCR扩增POLA1基因的第13内含子后测序,检测其突变情况。取患者典型皮损行HE、刚果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CK)、CK5/6、高分子细胞角蛋白(CK-H)、低分子细胞角蛋白(CK-L)、λ轻链、κ轻链。结果:POLA1基因第13内含子目标碱基(NC_000023.10:g.24744696)未见突变。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乳头层见明显淀粉样物质,刚果红染色阳性,免疫组化示CK(-)、CK5/6(-)、CK-H(+)、CK-L(-)、λ轻链(+)、κ轻链(+)。结论:除POLA1基因(NC_000023.10:g.24744696AG)突变外,XLRPD还存在其他突变位点,具有遗传异质性。XLRPD中淀粉样物质具有角蛋白属性,免疫球蛋白介导的免疫调理作用参与了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目的观察6种中医治法对豚鼠亚急性-慢性湿疹的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中医治疗湿疹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1-chlorobenzene,DNCB)诱导豚鼠耳廓亚急性-慢性湿疹模型,以祛风止痒-清热燥湿解毒法(A)、清热解毒法(B)、祛风止痒法(C)、清热燥湿法(D)、清热燥湿解毒法(E)、收敛解毒法(F)6种治法的中药制剂皮肤给药2次/d,连续2周,并与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对照。结果与NS组比A组减轻豚鼠耳廓肿胀最为明显,C组最低;A组脾脏系数和胸腺系数与NS组相比有明显降低(P0.05);各组组织切片真皮炎性细胞计数,与NS组相比均降低(P0.05),其中以E组最低,A组其次。结论祛风止痒、清热燥湿解毒法(A)能明显减轻豚鼠湿疹模型耳廓炎症肿胀、减少真皮炎细胞浸润、降低免疫器官比重系数,该治法可作为临床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的基本治法;其机制可能与抗迟发型变态反应、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查明引起暴发的病原、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某村出现的腹泻疫情进行调查。结果共搜索到病例84例,罹患率为9.32%。病例对照研究表明,用池塘水洗菜、洗餐具、洗衣服、洗抹布或拖把等暴露比例,病例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用池塘水洗抹布或拖把风险最高(OR=4.12,95%CI :2.03~8.38)。5份病例粪便标本,霍乱、菌痢、伤寒/副伤寒、诺如病毒检测均为阴性;9份周围水样的4份沟渠水标本中有3份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结论本次疫情可能为1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暴发,传染来源可能为病人粪便污染池塘水,居民在使用过程中被感染。  相似文献   
49.
<正>足部软组织较少,严重外伤易造成软组织缺损,肌腱、神经、血管、骨质外露或毁损,而且由于该部位血供较差,易形成慢性溃疡,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笔者采用湿润烧伤膏(Moist Exposed Burn Ointment,MEBO)联合益气活血解毒中药及氦氖激光治疗外伤引起的足部溃疡1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李某,男,54岁,因左足底跟部溃烂1月余于2011年9月22日就诊。患者于1个多月前因车祸导致足底受伤,在温江区某医院清创缝合治疗,1周后创面皮肤变黑坏死,拆线换药治疗后不  相似文献   
50.
指腹缺损是临床常见手部损伤,有多种修复方法,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我院对52例60指手指指腹缺损患者,分别采用3种吻合神经的微型皮瓣进行修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