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中提及"虚寒、其人啬啬恶寒、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等桂枝汤证,且用到桂枝汤及与其方中药物进行治疗。桂枝汤本为调和营卫、发散风寒的方剂,而腹满寒疝宿食等病多为脾胃受损引起,经深入探究腹满寒疝宿食病脉症与桂枝汤证的病因病机关系。脾胃虚则易致体虚,引发桂枝汤证,桂枝汤证易传变为里证。两者病因病机均与脾胃有关,且可相互影响发病,故在治疗腹满疾病与桂枝汤证时应重视脾胃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42.
目的 促进DXA骨密度测量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提高骨密度诊断的精度.方法 描述DXA骨密度仪测量技术原理和参数,阐述当前骨吸收测量技术的利与弊.结果 提出筛查处于骨折危险状态人群的检测方法.结论 展望未来骨质测量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3.
类叶升麻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国药用植物类叶升麻Actaea asiatica 根茎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IR,MS,1H-NMR,13C-NMR)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根茎的醋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O-乙酰升麻醇(1),12β-羟基升麻醇(2),23-epi-26-deoxyactein(3),27-deoxyacetylacteol(4),26-deoxycimicifugenin(5)及β-谷甾醇(6)。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丹参主要成分丹酚酸B(Sal B)对糖尿病小鼠慢性伤口创面修复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30只db/db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Sal B组(1 m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组(3.6μg/mL),每组10只;另取db/m小鼠8只为空白组。各组小鼠背部全厚皮切除术制备伤口模型,空白组和模型组外用含生理盐水的明胶海绵;bFGF组外用含bFGF的明胶海绵,Sal B组外用含Sal B的明胶海绵。外用药以一次性无菌敷料贴包扎,隔日换药1次,并拍摄创面照片计算愈合率,给药周期为14 d。实验结束后取创面皮肤,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创面局部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造模第3、7、14天,模型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0.26±0.11)%、(0.43±0.12)%、(0.66±0.12)%,低于空白组[(0.63±0.09)%、(0.81±0.97)%、(0.98±0.02)%],bFGF组创面愈合率[(0.37±0.12)%、(0.59±0.07)%、(0.79±0.04)%]与Sal B组创面愈合率[(0.40±0.05)%、(0.58±0.05)%、(0.75±0.06)%]高于模型组(均P0.05)。模型组bFGF mRNA、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9±0.05)、(0.32±0.08),低于空白组[(0.95±0.16)、(1.35±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GF组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1.31±0.33)高于模型组(P0.01),Sal B组bFGF、TGF-β1 mRNA的表达[(0.71±0.25)、(1.42±0.48)]均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bFGF、TGF-β1蛋白的表达[(0.38±0.13)、(0.26±0.12)]低于空白组[(0.58±0.05)、(0.55±0.16)](P0.05),bFGF组bFGF、TGF-β1蛋白表达[(0.64±0.12)、(0.56±0.16)]均高于模型组,Sal B组bFGF、TGF-β1蛋白表达[(0.63±0.10)、(0.68±0.07)]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Sal B可以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是升高创面生长因子的水平,促进肉芽组织生成。  相似文献   
45.
张金超  吕景晶  何秀娟  张璐  林燕  李萍 《中医学报》2019,34(7):1390-1393
中医疮疡内治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思想之上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宋以前,外治法盛行,内治法发展;宋至明代,内外并重;清代,强调内治,结合外治;现代,疮疡的治疗继承了消、托、补的内治理论,结合阴阳辨证,根据不同时期的证候特征,发展了不同阶段的具体治疗方法。中医内治法对于疮疡的治疗不可或缺。现代医家多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对疮疡的治疗采用分阶段的内外合治之法。古代医家对内治法的重视及应用对现代临床仍然具备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6.
人类皮肤细胞外基质在皮肤创面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有关细胞外基质在皮肤创伤方面的研究进展分类综述,脱细胞细胞外基质架材料研究最广,人类、动物、植物等多种来源的细胞外基质都已运用到创面修复的实验研究之中,但对于临床使用来说,细胞外基质仍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47.
从大豆异黄酮类化合物对骨形成、骨吸收以及骨髓基质细胞的成骨和成脂分化的影响3个方面,总结了近10年来用大豆异黄酮类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同时指出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究系统化培训在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病区开展的作用。方法:于2022年7月—2023年6月在康复科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培训。2022年7—12月之间设为实施前;2023年1—6月之间设为实施后。实施前52名护士按照传统管理模式开展培训。实施后55名护士则采用系统化培训模式。实施前后的培训时长、培训大纲均一致,培训结束后对护士进行考核,比较实施前后的考核成绩,并统计实施前后护士在培训结束后1个月内的岗位工作情况,评估比较实施前后的岗位胜任力,比较1个月内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率及患者评价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比较实施前后护士对培训方案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实施后护士在理论考核、实践考核方面的成绩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的中医查体辨证、中医护理方案拟定、中医特色护理干预、中医护理记录书写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在一个月内的中医护理技术应用率和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在护理理论培养、护理技能培养、独立能力培养、岗位能力培养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系统化培训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康复科护士的中医...  相似文献   
49.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医学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旨在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医疗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富含鸟嘌呤(G)核苷酸序列形成的稳定G-四链体与人类重大疾病如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已成为转化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在端粒序列,G-四链体的形成和稳定可以抑制端粒酶活性,因此研发能稳定G-四链体结构的配体对抗肿瘤药物开发具有重大意义。此外,近年来神经退行性疾病中G-四链体的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对与G-四链体相关的抗肿瘤药物研发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进行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清热除湿汤与皮炎汤治疗湿热内蕴型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清热除湿汤、皮炎汤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优势。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8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A予以清热除湿汤治疗;治疗组B予以皮炎汤治疗;对照组予以龙胆泻肝丸治疗,疗程2周,观察2组患者瘙痒程度、皮疹面积、皮疹颜色的变化。结果治疗组A与治疗组B皮肤瘙痒、皮疹面积、皮疹颜色治疗前后差值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A、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与治疗组B中医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A、B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皮肤油腻改善情况、口渴及便干情况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除湿汤、皮炎汤治疗湿热内蕴型脂溢性皮炎均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皮肤病状况以及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