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病因未明、致残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文章从中药提取物、中药复方对RA细胞凋亡的影响,RA基因表达谱差异、基因表达谱应用于RA证的研究及中药复方对RA基因表达谱影响等几方面研究进展加以综合和分析,旨在为RA的治疗及深化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蜂毒疗法因其简单、低廉、安全、有效而逐渐被中外医疗界所重视,随着治疗观念的改变,提倡绿色疗法、自然疗法理念的深入,近十年来发展较快。蜂毒疗  相似文献   
23.
24.
25.
骨与关节结核好发于儿童与青少年,这是一种继发性结核病。原发灶为肺结核或消化道结核。在我国以原发于肺结核占绝大多数。骨与关节结核可以出现在原发性结核的活动期,但大多数发生于原发灶已经静止,甚至痊愈多年的患者。现就我科2000年~2003年收治的458例骨与关节结核的诊断和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6.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抗体)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小板计数(PLT)及临床的相关性,以及未分类关节炎(痛)患者6个月后随访转归情况,探讨其在RA早期诊断及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对91例RA患者,46例未分类关节炎(痛)患者,45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抗CCP抗体、TNF—α,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RF。结果 RA组及未分类关节炎(痛)组患者外周血抗CCP抗体水平与TNF—α水平、PLT、关节肿胀度呈显著正相关(r=0.854,P=0.000;r=0.882,P=0.000;r=0.318,P=0.002;r=0.486,P=0.001;r=0.291,P=0.005;r=0.731,P=0.000),RA组及未分类关节炎(痛)组患者外周血抗CCP抗体水平分别与握力呈弱负相关(r=-0.228,P=0.030)、与ESR呈弱正相关(r=0.365,P=0.013);RA组及未分类关节炎(痛)组患者外周血抗CCP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风湿病组患者(P=0.000);其他风湿病组患者外周血抗CCP抗体水平高于正常组对照组(P=0.011)。46例未分类关节炎(痛)组患者有24例抗CCP抗体阳性,6个月后随访,有32例为早期RA,抗CCP抗体在早期RA的阳性率为72%(23/32),96%(23/24)的未分类关节炎(痛)组抗CCP抗体阳性患者为早期RA.结论 抗CCP抗体反映了RA一定的病情活动性;可用于RA早期诊断及利于早期RA的鉴别诊断;抗CCP抗体水平升高,伴有TNF—α、ESR、PLT升高及关节肿胀时,有助于RA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7.
28.
蜂疗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蜂疗是以蜂毒为主体,辅以其他蜂产品相结合来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特色疗法,属自然疗法的一种,目前深受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其涉及领域较多。笔者在此仅着重讨论蜂疗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中的作用与地位。 1 蜂疗的作用 蜂毒作用于人体有多种途径,而目前较多用的是以活蜂螫刺法和经过提炼加工制成蜂毒针肌肉注射或穴位封闭居多。蜂螫法是以针灸理论为基础,根据病情在经络皮部施以一定量的蜂螫,使局部皮肤产生红肿灼热感,改变病变部位的内环境以达到活血消肿、祛寒镇痛等作用。其蜂毒针虽不会引起红肿热感,但其内含的蜂毒多肽同样具…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分析胆管切开减压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78例,行胆管切开解压术以间接缓解胰管的压力,使胰管内被激活的胰液及坏死组织引流到体外,从而尽早中止被激活的胰液进一步破坏胰腺组织,使恶化的病情得到控制。结果本组66例诊断为“胆管相关性”急性胰腺均实施手术,术后痊愈60例,占本组约91%;转为慢性胰腺炎2例占本组约3%;死亡4例,占本组约6%,降低了该类疾病的死亡率。结论尽早行胆管切开解压术,尽快将被激活的胰酶及坏死组织引流到胰腺之外的消化道或体外是中止“胆管相关性”急性胰腺炎进一步发展并加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外周血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注射,建立CIA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TX组、温化蠲痹方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给药30天后,运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Th1/Th2细胞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明显降低(P=0.000);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A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06;P=0.009)。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外周血IFN-γ/IL-4比值明显升高(P=0.000);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外周血IFN-γ/IL-4比值明显降低(P值均为0.00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642)。结论:CIA大鼠外周血Th1/Th2细胞亚群失衡,恢复CIA大鼠外周血Th1/Th2细胞平衡可能是中药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