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1.
蜂毒疗法因具有简单、低廉、安全、有效的优势,近10年来发展较快。有学者为避免蜂毒的过敏反应而研究出提纯精制蜂毒针应用于临床,而有不少医家依旧望毒生畏。那么蜂毒的毒性究竟如何,根据本人20年来从事蜂毒疗法的临床观察实践,结合120例患者生化指标检验结果,提出我对蜂毒毒性的一些看法,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Viili多糖对肿瘤特异性抗原基因MAGEA10表达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MTT技术检测不同浓度Viili多糖刺激A549细胞24 h、48 h、72 h后对其存活率的影响,qRT-PCR法检测Viili多糖浓度为10 mg/L、25 mg/L、50 mg/L时与正常生长A549细胞相比较MAGEA10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并用Western blot检测Viili多糖10 mg/L、25 mg/L、50 mg/L刺激A549细胞后MA-GEA10表达抗原肽的情况。通过MAGEA10 mRNA表达量与抗原肽表达量分析探讨Viili多糖对MAGEA10表达的影响及其表达过程中的可能机制。结果 (1)Viili多糖作用A549细胞后,存活率下降,在0mg/L~50 mg/L范围内其浓度与细胞存活率呈负相关,且作用48 h效果最显著。(2)与未用Viili多糖刺激的空白组相比,Viili多糖浓度为50 mg/L时MAGEA10 mRNA相对表达量上升。(3)与空白组相比,Viili多糖浓度为50 mg/L时MAGEA10蛋白表达量上升。结论 Viili多糖对A549细胞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上调A549细胞中MAGEA10的转录和翻译水平,两者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但可能是相互独立的。本研究通过提高癌症的非特异性免疫来提高特异性免疫概率,为癌症辅助治疗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蜂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经验.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对60例采用蜂针疗法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随访观察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中位数5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治疗2个疗程后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愈31例,好转25例,未愈4例.结论:对接受蜂针疗法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良好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过敏反应,促进其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蜂针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RA)所致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获得随访的RA合并膝关节滑膜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蜂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MTX、SASP和美洛昔康片口服。蜂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蜂针疗法,三个月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观察Lequesne指数、VAS、HSS评分和膝周长、B超积液和滑膜厚度探查、ESR、CRP检测。结果:蜂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蜂针组治疗1月、3月后Lequesne指数、VAS评分明显降低,HSS评分明显升高(P<0.05);膝周长和积液深度均明显减少。蜂针组、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1月、3月后Lequesne指数、VAS评分明显降低,HSS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膝周长和积液深度、滑膜厚度均明显减轻(P<0.05、P<0.01)。结论:两组治疗RA所致膝滑膜炎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蜂针组见效早、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刘喜德  蔡龙  陈滢  刘风云  叶丽红  张金禄 《浙江医学》2010,32(7):995-997,1125
目的研究滑膜细胞凋亡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20只)、正常对照组(10只,简称正常组);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诱导建立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选取10只作为模型组。观察4周后,取各组滑膜标本,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评价滑膜炎性细胞浸润及增生情况,并运用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术及细胞凋亡原位检测试剂(TUNEL)法检测滑膜细胞凋亡。结果HE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的滑膜炎性细胞浸润和增生程度积分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透射电镜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可见滑膜细胞核膜皱缩,核染色质分布不均匀;模型组可见滑膜细胞呈梭形,细胞膜皱缩,细胞体积变小与邻近细胞分离,核内见染色质浓缩。流式细胞术、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率和凋亡指数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结论CIA大鼠滑膜细胞增殖、滑膜细胞凋亡减少可能是导致CIA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预防措施。方法总结分析116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116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0天。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以内,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多为小肠炎性水肿粘连所致。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应用已有10年历史。因为颈椎解剖关系复杂、椎弓根置入困难,这项技术还有待完善。1994年日本学者和瑞士学者曾分别报告应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下颈椎损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国内于1995年始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用于临床,效果满意。现就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中有关的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6例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患者,91例RA患者,45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A—CCP抗体,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RF,观察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患者6个月后转归情况。结果:A—CCP抗体对RA及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1.5%、95.6%和52.2%、95.6%;6个月后随访,46例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组患者中有32例为早期RA;A—CCP抗体在早期RA的阳性率为71.9%(23/32),95.8%(23/24)的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组A—CCP抗体阳性患者为早期RA;RA组RF诊断RA的敏感性高于A-CCP抗体(P=0.759),A-CCP抗体特异性明显高于RF(P=0.007);联合检测A—CCP抗体和RF具有较高的特异性(97.8%),较单独检测RF具有更高的阳性预测值(P=0.026)。而未肯定关节炎/关节痛组A-CCP的敏感性、特异性和PPV明显高于RF,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34、0.007,0.003)。结论:与RF比较,A-CCP抗体对早期R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利于RA早期诊断,可作为RA早期诊断新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蜂针疗法与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蜂针疗法治疗RA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对近年蜂针疗法治疗RA的临床、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以对蜂针疗法治疗RA的机理、临床疗效及副反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其促进西药减量及稳定病情的作用。方法: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蜂针疗法加西药治疗组(蜂针治疗组)50例,西药对照组50例。西药对照组口服甲氨喋呤(MTX,每周1次,每次7.5mg)、柳氮磺吡啶片(每天3次,每次0.5g)、美洛昔康片(莫比可,每天2次,每次7.5mg);蜂针治疗组在口服上述西药的同时,加用蜂针疗法,根据RA发病部位,以局部取阿是穴为主,配合辨证取穴,疗程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西药用量、不良反应和治疗后3个月病情复发情况。结果:蜂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在改善症状和体征(关节疼痛度、肿胀度、压痛度、活动度、握力、晨僵)的积分方面,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蜂针治疗组的美洛昔康及MTX的用量、病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西药对照组(P<0.05,0.01)。结论:蜂针疗法加西药治疗RA的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蜂针疗法不良反应少,具有促进西药减量、减少病情复发率和稳定病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