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艾炷灸加针刺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提高针灸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收治的62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随机抽样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用艾炷灸加针刺的方法,对照组28例用常规针刺加电针的方法。结果:治疗组的治愈与基本治愈率为58.8%,对照组的治愈与基本治愈率为32.1%,经检验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炷灸加针刺是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合谷刺"刺法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谷刺是《内经》五节刺中的刺法。《灵枢·官针》曰 :“凡刺有五 ,以应五脏……四曰合谷刺 ,合谷刺者 ,左右鸡足 ,针于分肉间 ,以取肌痹 ,此脾之应也”。全国中医药大学五版、六版统编教材《针法灸法学》就合谷刺的刺法释曰 :这种刺法是在肌肉比较丰厚处 ,当进针后 ,退至浅层又依次再向两旁斜刺 ,形如鸡爪的分叉 ,“肉之大会为谷” ,故称合谷刺。反观历代医家的论述 ,不难发现 ,合谷刺针法之谓 ,或曰一针多向刺法 ,或曰多针刺法 ,孰是孰非 ,无一定说。笔者今椐《内经》以来有关合谷刺的文献考证辨析 ,不揣简陋 ,以求正于同道。一针多向刺说…  相似文献   
13.
针刺中膂俞治疗泌尿生殖系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膂俞系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位于骶神经丛。一般用于治痢、疝、直肠脱垂、腰骶痛等。但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该穴在治疗男、女泌尿生殖系疾病中,疗效颇佳。今略举数例,谈谈临床应用体会,以作引玉之砖。取穴、针刺方法:病人俯卧位。医者先摸到髂后上棘内缘下,其与脊背正中线之间为第二骶后孔,再下为第三骶后孔。该穴在第三骶椎旁开1寸5分。我们在临床上为了便于进针,一般在第三骶椎旁2寸处取穴。选用28号3寸长针,针与皮肤成60度角,缓缓向内下方刺入,经臀大肌通过坐骨大孔时,针下有沉紧的感觉,可继续缓缓捻转进针,当出现针感向下腹及会阴部放散时,即停止捻转。一般留针时间为20~25分钟。典型病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经络学》手少阳的教学,在讲授到经别时,似乎感到经别难以与《灵枢·经脉》的叙述相吻合,其关键在于,经别别于巅,经脉的循行没有言及巅,手少阳经别何以由巅别出?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与如何理解手少阳经头部,尤其是“直上出耳上角”线段的循行路线有关。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如下,不妥之处,敬希指正。  相似文献   
15.
担截法,是临床选穴、配穴的一种特殊的方法。“担”,即挑担、双挑的意思;“截”即截止、阻拦的意思。《针灸问对》说:“截者截穴,用一穴也;担者二穴,或手足二穴,或两手足各一穴也”。担截法的特点是在四肢远端取穴,临床应用具有简单、安全、速效等特点。主要用于治疗头面、胸腹及某些全身性疾病。今就临床上常用的几种担截方法结合验案数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笔者根据面瘫的病理过程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刺法治疗108例病人,效果甚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资料 108例中,男性76例,女性32例;年龄最大者56岁,最小8岁;18~40岁者占74%;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7年,其中发病2周之内74人,2周至2月26人,2月以上者8人。  相似文献   
17.
百会穴别名“三阳五会”,首出于《针灸甲乙经》。“会”意指经络之交会,但据《甲乙经》,百会仅为督脉、足太阳之会。因此,“三阳五会”名称的实际意义又鲜为人知。笔者试从经脉、经别、经筋的有关循行内容,综合分析,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18.
19.
“泻南补北”的意义与腧穴配伍200080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张载义“泻南补北”是针刺的补泻方法之一,源于《难经·七十五难》,即“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泻南补北”的理论意义,历代诸家见仁见智,然今“东方实,西方虚”的病机,则涉猎者鲜,而“泻...  相似文献   
20.
绝骨的名称最早见之于《内经》,作为八会穴。髓会绝骨则首出于《难经·四十五难》,但《难经》没有说明绝骨穴的具体部位。《千金》明言“绝骨在外踝上三寸”,《资生》作悬钟别名,王冰谓之阳辅。孰是孰非,近年亦有所争论。笔者现拟从体表自然标志及骨度分寸两方面加以考证分析,就正于同道。一、绝骨穴有固定的体表自然标志《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咏……直下抵绝骨之端”。这里,绝骨之端似指人体部位名称。但《素问·刺腰痛篇》有“因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居其中,炥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刺肉里之脉为二痏,在太阳之外,少阳绝骨之后(“后”,《甲乙》为“端”)。以上所及,绝骨、绝骨之端,都是一个砭刺点,那么,绝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