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59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143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07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51篇
  1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严重脑外伤急性期血糖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作者测定了59例成人严重脑外伤(GCS≤8分)入院时(≤6小时)血糖含量,结合临床病情及预后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脑外伤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入院时血糖水平与GCS显著相关(P<0.001);GCS3~4分、5~6分、7~8分三组入院时的血糖含量分别平均为12.32±3.15、9.08±2.98、6.24±1.07(mmol/L)。入院时血糖水平与病人的预后亦显著相关(P<0.001);伤后1月内恢复良好、差、死亡三组病人入院时血糖含量分别平均为6.11±1.01、8.39±1.79、12.36±3.34(mmol/L)。入院时血糖含量≥10mmol/L者,死亡率明显增高(P<0.001)。结合文献,讨论了严重脑外伤急性期高血糖反应的发生机理,对预后的影响及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重型颅脑创伤(sTBI)患者颅内压(ICP)增高和脑水肿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临床sTBI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2例,2组患者均予以气管切开、亚低温治疗、标准外伤开颅去大骨瓣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脱水、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GM1钠盐注射液1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持续7 d。分别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 h、4 h、6 h、8 h、3 d和7 d的ICP值;无创脑水肿监测仪分别监测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 d、3 d、5 d和7 d脑水肿扰动系数;治疗7 d后复查头颅CT评价患者的脑水肿缓解状况并比较2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4 h后ICP较对照组下降(P<0.05),治疗3 d后脑水肿扰动系数较对照组下降(P<0.05),治疗7 d后头颅CT提示脑水肿的缓解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GCS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GM1对于早期sTBI患者有一定的降颅压、缓解脑水肿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昏迷程度。  相似文献   
103.
重型脑外伤急性期血儿茶酚胺与肺脏病理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报告48例重型脑外伤患者血儿茶酚胺(CA)测定结果及其中13例肺活检光、电镜观察所见,35例正常人血CA作对照组。结果表明:外伤组血CA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组病人伤后24小时内和第3天血CA均高于存活组(P<0.01)。肺脏病理改变主要为肺泡萎陷,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肺泡间隔及肺泡腔水肿,细胞浸润等。死亡组病变明显重于存活组,两组间尤以超微结构病理改变差别显著。结合文献讨论了重型脑外伤急性期血CA变化与肺脏病理改变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耳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女性更年期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集的心肾不交型女性更年期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针刺神门、三阴交、安眠、照海、申脉、四神聪、心俞、肾俞,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耳针治疗,取耳穴的肾、神门、交感、内分泌,均每周治疗3次,隔日1次,6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睡眠质量及效率,并于治疗前后判定中医证候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睡眠质量及睡眠效率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心悸烦躁、疲乏健忘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积分(除疲乏健忘外)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头晕耳鸣、潮热盗汗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显效率为32.1%(18/56)、总有效率为82.1%(46/56),治疗组显效率为54.5%(30/55)、总有效率为94.5%(52/55),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耳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女性更年期失眠症在症状评分、临床疗效等方面改善明显,比单用体针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基于cycleGAN建立双任务循环网络, 实现基于单角度投影的三维CT合成模型用于胸部肿瘤的自适应放疗, 并评估图像生成质量和剂量精度。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胸部肿瘤容积弧形调强放射治疗(VMAT)患者45例, 并筛选公共数据集图像991例作为预训练数据集, 使用ASTRA算法获取多角度投影图像。公共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800例、验证集160例和测试集31例, 医院患者数据划分为训练集40例、测试集5例。分别输入合成CT模型和多角度投影预测模型, 实现双任务的训练。最终测试仅使用合成CT模型获取预测CT图像进行图像生成质量[包括平均绝对误差(MAE)、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性指数(SSIM)]以及剂量学评估。结果合成CT的图像质量评估指标显示, 图像合成精度较高, MAE为0.05±0.01, PSNR为19.08±1.69, SSIM为0.75±0.04。基于合成CT计算的放疗剂量分布也与真实分布接近, 3%/3 mm标准下γ通过率平均为93.1%。结论由cycleGAN修改的双任务循环网络, 可以快速准确地从单角度投影预测三维CT, 可以应用于胸...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Runx2甲基化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管钙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MHD的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钙化(CAC)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无钙化组、轻中度钙化组、重度钙化组。应用Methprimer进行Runx2甲基化引物设计,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患者的全血Runx2甲基化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究其与血管钙化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Runx2甲基化水平对MHD患者血管钙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差异性检验发现三组间全血Runx2甲基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血管钙化程度的增加,Runx2甲基化的表达水平降低。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Runx2甲基化水平与血管钙化呈负相关(r=-0.51,P<0.01),年龄、血磷与血管钙化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Runx2甲基化水平诊断血管钙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1(P<0.001),Runx2甲基化水平与年龄、血磷三者联合诊断血管钙化的AUC及灵敏度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07.
几乎任何形式的脑外伤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细胞死亡和功能缺失,残存神经元的功能代偿和神经干细胞替代是创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两个主要方面[1].但由于在成人残存神经元发挥代偿功能的局限性和自身有限的神经干细胞数量,严重限制了脑创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2].近年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作为神经干细胞的有益补充,成为神经细胞替代的又一"种子"来源.相比较于来源于骨髓、脂肪的MSCs,脐带MSCs具有利于自体细胞培养和终身储存,无免疫排斥反应和细胞数量多等等诸多优势,成为组织再生领域新的研究热点[3].  相似文献   
108.
人脑胶质瘤基质金属蛋白酶2、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生长包括细胞粘附、细胞外基质降解和细胞运动等过程,其中关键事件是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通过与细胞粘附分子相互作用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促进肿瘤细胞向周围脑组织生长[1]。已有研究表明MMP2、9与胶质瘤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伤后急性期脑血流变化规律。方法利用激光多普勒脑血流仪(LDF)监测36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急性期的局部脑血流(rCBF)及颅内压(ICP),通过观察rCBF的变化趋势及LDF值与脑灌注压(CPP)的相关系数r,分析rCBF的变化及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结果在监测第一阶段(0-12h)16例(44%)为低灌注;在第二阶段(12-24h)9例(25%)为低灌注;在第三阶段(24h以后)6例(17%)为低灌注。随着时间的推移,局部脑血流灌注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将CPP与LDF值的相关系数r作为评价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指数,15例(42%)至少出现一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其中GCS 3~5分11例,GCS 6~8分4例。结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在伤后急性期多发生低灌注,随着时间的推移,局部脑血流量逐渐上升。患者伤后多发生暂时性的脑血管调节功能受损,特重型颅脑创伤自动调节功能受损的发生率要高于重型颅脑创伤。  相似文献   
110.
外伤性脑梗死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并发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对70例脑梗死患者积极采用尼莫通、灯盏花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静脉滴注,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梗死面积增大、占位效应明显者行开颅减压术。结果治愈42例,肢体肌力恢复至Ⅳ、Ⅴ级,生活能自理;好转24例,意识清楚、肌力Ⅰ~Ⅲ级、生命体征稳定;死亡4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是脑损伤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对有手术指征者尽早手术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