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7篇
  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目的 研究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NK细胞 )和粘附分子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区人类白细胞抗原 - DR(HL A- DR)、CD1a、CD16、CD5 7、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1)的表达。结果 银屑病进行期和静止期皮损区 HL A- DR、CD1a、CD16、CD5 7、TNF- α及 ICAM- 1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治疗后消退期皮损组织病理改善 ,各标记阳性表达明显减少甚至消失 ,经 Wilcoxon秩和检验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结论 树突状细胞、NK细胞和粘附分子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2.
SLE在临床上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雷诺现象和微循环障碍,其发病机理除了免疫学异常、血管神经调节功能障碍外,血液流变学异常也是一个重要因素[1~3].藻酸双酯钠(必索,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经动物实验研究, 有改变血液流变学、扩张血管的作用.我们首次将此药应用于SLE, 观察其对雷诺现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3.
目的 分析农村地区成年男性多性伴人群的性行为学特征,探讨影响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因素,为今后性病,尤其是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7-2019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农村地区招募男性多性伴人群,获取知情同意后对其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或电子问卷调查,同时采集5 mL静脉血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梅毒抗...  相似文献   
304.
高娜  张谊 《护理研究》2009,(10):2692-2693
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疾病,以自发性出血和迟发性出血为特征.常见承重的关节腔积血、肌肉血肿。可分为血友病甲型(Ⅷ因子缺乏)和血友病乙型(Ⅸ因子缺乏)两种。一般情况下男性显病,女性多为携带者,极少数情况下可有女性病人。血友病性关节病始发于年幼儿童的关节内出血,反复积血引发滑膜炎性反应,多种破坏性酶类、含铁血黄素和细胞因子积聚,导致关节蜕变、毁损。终末期血友病性关节病严重困扰病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05.
背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实体瘤的重要方法之一,干细胞动员与采集是决定造血重建的重要因素。目的:主要评价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新碱动员方案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采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患儿,确诊神经母细胞瘤30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5例,采用CDV化疗方案动员,观察采集干细胞效果。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化疗后第4~9天(平均6.5d)白细胞<2×109L-1,给予粒细胞刺激因子5~10mg/kg刺激造血,化疗后13~19d(平均15.5d)至白细胞>5×109L-1后开始采集。所有病例均采集到足够的单个核细胞数和CD34+细胞,总采集次数1~4次,平均2.1次,单个核细胞:(6.1±1.2)×108/kg,CD34+细胞为(5.3±0.8)×106,锥虫蓝拒染率:99.5%(99%~100%),动员并发症少,患儿均能耐受。其中25例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均获快速造血功能重建,白细胞开始回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1)时间为移植后10~20d(平均14d)血红蛋白恢复(>80g/L)的时间为移植后10~30d(平均18d),血小板恢复(>20×109L-1)时间为移植后12~35d(平均20d)。结果提示CDV方案可以安全有效地完成神经母细胞瘤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儿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和采集。  相似文献   
306.
目的 探讨皮肌炎皮损、肌细胞及浸润淋巴细胞凋亡的表达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影响。方法 对 2 2个标本用 TU NEL 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角质形成细胞、肌细胞及淋巴细胞凋亡。 10例用皮质激素者为 A组 ,12例未用者为 B组。结果  A组角质形成细胞、肌细胞及淋巴细胞有较多的凋亡 ,凋亡指数 (AI)明显大于 B组(P<0 .0 5 )。皮质类固醇激素使用时间在 2周以内者 ,凋亡细胞较少。在观察中未发现凋亡与皮肤、肌肉病理损害程度有关。结论 皮质类固醇激素可能具有诱导角质形成细胞、肌细胞及淋巴细胞凋亡的作用 ,这可能是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治疗机理之一。激素使用时间的长短似与细胞凋亡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07.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mitochondrial translocator protein(TSPO)in the apoptosis of HepG2 cells induced by tanshinone IIA(Tan II A)and the involved mechanism. Methods Following the HepG2 cells treated with Tan ⅡA at 2.5, 5 and 10 μmol·L-1, the cell viability was determined by MTT assay, and intracellular ATP content was determined by luciferin-luciferase method. Oxygen utilization was measured polarographically with a Clark oxygen electrode. Cell apoptosis was determined by Hoechst 33342 staining and flow cytometry. Th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was assessed with JC-1 staining. The intra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TSPO was examined by TSPO immunostaining, and the expressions of TSPO, Cyto C, caspase-3, caspase-9 were determined by immunoblotting analysis. Results Tan II A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HepG2 cells in a dose-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The treatment with Tan II A inhibited ATP production and oxygen utilization of mitochondria. In addition, Tan ⅡA enhanced TSPO expression and accumulation in nuclei and up-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Cyto C, caspase-3 and caspase-9. Conclusions Tan II A induces the apoptosis of HepG2 cells,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the TSPO-mediate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 2023 Publication Centre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