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9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37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8篇
  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罕见原因,临床表现类似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而常被误诊。本文就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近年来在病因、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上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42.
外伤性脾损伤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0例外伤性脾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结果  5 4例手术治疗 ,其中脾切除 4 5例 ,保脾 9例 ;非手术疗法 6例。全部治愈。结论 脾切除仍为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主要方法。治疗脾破裂应以保命为主 ,其次保脾  相似文献   
243.
目的 研究门静脉高压症犬行选择性脾胃区减断分流术(selective decongestive devascular-ization shunt of gastrosplenic region,SDDS-GSR)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用正常犬制备门静脉高压脾亢模型并进行SDDS-GSR术.制模前、成模后,分流术后30 d和术后60 d观察门静脉压力,门静脉、肝动脉、脾静脉和脾动脉的内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参数的变化,作自身对照研究.结果 SDDS-GSR术后30 d的脾胃区静脉压力显著下降(P<0.01),门静脉、脾动脉和脾静脉内径显著缩小(P<0.01),门静脉、脾动脉和脾静脉血流量参数减少(P<0.01),肝动脉内径和血流量参数显著增加(P<0.01),术后60 d上述指标改变仍保持稳定.结论 sDDS-GSR术通过减少脾动脉血流和改善脾静脉回流,有效地降低了脾胃区的静脉压力,并保持肠系膜区的相对高压,同时增加肝动脉向肝血流量,保证了门脉的向肝血流量,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较持久稳定,是一种合理而可取的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术式.  相似文献   
244.
一种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症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门静脉主干部分结扎附加3周后脾静脉缩窄及其属支结扎的方法建立犬的动物模型,观察门静脉系统变化,为该方法能否建立一种具有脾亢的门静脉高压症大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实验犬25只,随机分为A组(正常组,n=5)、B组(对照组,n=10)、C组(实验组,n=10)。A组仅予以剖腹探查,B组予以门静脉主干部分结扎建立模型,C组则通过门静脉主干部分结扎附加3周后脾静脉缩窄及其属支结扎的方法建立模型,建模后术前及术后每周动态观察两组动物血象的变化,B、C组在预定时间点(术后第5、第9周)分别随机选择5只动物开腹观测门静脉自由压、脾脏大小、门体侧支循环形成情况,并切取脾脏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此外,术前及术后预定时间点了解骨髓增生情况变化。结果两种方法建模后,门静脉自由压的增高明显,血常规示B组红细胞和血小板在术后3周明显低于正常值,4周后开始回升,而C组血红细胞和血小板的下降能够持续到术后第9周,且脾脏形态变化及术后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和骨髓增生情况证实C组较B组能够形成良好的脾功能亢进状态。结论门静脉主干部分结扎附加3周后脾静脉缩窄及其属支结扎的方法建模后门静脉系统的变化符合门静脉高压症的表现,尤其是脾亢状态合适,具有良好的科研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5.
SLE在临床上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雷诺现象和微循环障碍,其发病机理除了免疫学异常、血管神经调节功能障碍外,血液流变学异常也是一个重要因素[1~3].藻酸双酯钠(必索,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经动物实验研究, 有改变血液流变学、扩张血管的作用.我们首次将此药应用于SLE, 观察其对雷诺现象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6.
白塞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塞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认为与自身免疫有关,此外发现患者的血小板功能[1]、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异常[2],提示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有改变,为此,我们对25例白塞病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  相似文献   
247.
目的 分析我院儿科收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发病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儿科病房接受诊治的771例RB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男436人,女335人,起病中位年龄为20.0(0-153)个月。单侧眼发病542人,双眼发病222人,三侧性RB患者7人;中位发病年龄分别为24.0个月、10.5个月及6.0个月,三组患儿的平均发病年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0)。17.6%(136/771)患者存在延误诊治的情况;眼内期(703/771)、眼外期(55/771)及转移期(13/771)患儿延误的中位时间分别为5.0个月,7.0个月,12.0个月的诊治延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随着地域经济水平的下降,患者诊治延误的比例及晚期患者比例有升高的趋势。结论 RB患者5岁以下多见,单眼RB患者发病年龄高,延误诊治与晚期疾病相关。就诊患者围绕区域医疗中心放射分布,地域经济水平可能影响RB患者的就诊情况,进而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248.
头颈部是儿童恶性实体瘤最常见的原发部位之一,同时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也是儿童头颈部恶性实体瘤最常见的病死原因[1].因此,预防及控制儿童恶性实体瘤的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是提高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2,3].随着肿瘤研究的进展,免疫应答在儿童恶性实体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尤其目前免疫治疗已经成为儿童恶性实体瘤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249.
目的了解婴儿型纤维肉瘤(IFS)的临床特点、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15年12月我科病房收治的1例左颞部婴儿型纤维肉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儿进行规范化治疗后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经6周期规范化疗后,患儿原发部位稳定,无复发,远处无转移,随诊无肿瘤复发。结论婴儿型纤维肉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仅发生于婴幼儿的一类软组织肉瘤,缺乏特异性,最终需病理确诊;术后化疗可有效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250.
<正>儿童恶性肿瘤在临床上、病理组织学及生物学方面与成人恶性肿瘤不同。其潜伏期短、生长迅速、侵袭性强,罕见与环境的致癌因素有关[1]。据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北京肿瘤登记处提供的资料显示,恶性肿瘤占儿童死亡原因的第五位[2]。儿童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