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29篇
  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以首都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留学生的学习目的、预期目标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制定临床实习计划及引导策略并进行效果评估,以探讨留学生在儿科实习过程的计划制定及引导策略,从而达到儿科临床实习教育及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82.
目的通过对31例实体瘤患儿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治疗中真菌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9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31例实体瘤患儿行auto-PBSCT治疗过程中防治真菌感染的过程。结果 1.Ⅳ期进展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2例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经微生物学检查明确并肺部真菌感染,其中1例并脑、肝真菌感染;2例患儿血培养均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4例患儿行肺部CT检查,表现为密度增高、渗出炎症阴影;1例进展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明确真菌感染后应用氟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伏立康唑静脉滴注抗真菌治疗有效,体温正常,度过骨髓抑制期,原发病获得部分缓解;1例进展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因存在颅内、骨骼、脊髓、肺、肝多发转移肿瘤,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9 d后骨髓抑制期死亡。2.部分缓解期Ⅳ期神经母细胞瘤1例及进展期肝母细胞瘤1例患儿表现为发热、咳嗽、抽搐,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给予氟康唑、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治疗后好转度过骨髓抑制期,原发病获得部分缓解。3.余27例实体瘤患儿auto-PBSCT治疗中应用氟康唑预防真菌感染,临床未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1例进展期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因有多脏器转移,且有原发心脏损害,大剂量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免疫耐受差,导致多脏器衰竭死亡。余26例实体瘤患儿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病情获得缓解。结论实体瘤患儿auto-PBSCT治疗中易并真菌感染,需结合病史、血培养、G试验及CT、MRI等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经验性应用氟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等可防治真菌感染,原发病严重未缓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83.
目的总结晚期儿童肝母细胞瘤伴肺转移的诊疗经验。方法收集2006年4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例经病理确诊及分期明确的晚期肝母细胞瘤伴有肺部转移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分析经化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至2012年2月,12例患儿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4例,死亡4例,进展1例,缓解率达到58.3%(7/12),其中10例患儿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12~66月),95%平均生存可信区间是35.3~66.8月,5年生存率估计值为30.41%。结论肺是肝母细胞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起病隐匿,预后较差,应注意早期、综合、规律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4.
目的总结实体瘤患儿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实体瘤患儿于化疗过程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结果 3例实体瘤患儿均于多疗程化疗后发生肺部真菌感染,其中1例合并其他部位感染。3例患儿均有发热、中性粒细胞缺乏,曾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治疗。3例患儿血真菌培养均为阳性,其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例,白色念珠菌1例,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明显升高。3例患儿肺部CT均表现为密度增高、渗出炎症阴影。2例患儿治疗后好转存活,1例经治疗好转后,因肿瘤多发转移而死亡。结论肺部真菌感染为儿童实体瘤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常见表现形式,多发生于多次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需结合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作出诊断;可疑侵袭性真菌感染时应及时进行经验性治疗。[临床儿科杂志,2012,30(5):425-427]  相似文献   
185.
目的:儿童恶性实体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儿童恶性实体瘤化疗前后辅助治疗作用。方法:2005年9月—2011年5月收集经病理确诊的儿童晚期恶性实体瘤185例(男118例,女67例)。眼外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101例,晚期肝母细胞瘤(hephatoblastoma,Hb)35例,以及IV期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49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参芪扶正注射液+化疗)103例以及对照组(常规化疗组)82例。分析化疗期间以及化疗后骨髓抑制、不良反应以及疗效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101例RB: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对照组41例。研究组外周血白细胞恢复中位时间为(10.1±1.5)d,对照组为(13.4±2.3)d,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意义(X2=4.56,P=0.032);(2)35例HP:35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对照组15例。研究组: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恢复时间分别为(0.6±0.05)×109/L、(15±2.2)d。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恢复时间分别为(0.34±0.12)×109/L、(18±1.5)d。统计学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49例NB:49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4例。研究组: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恢复时间分别为(0.45±0.1)×109/L、(14±1.6)d;对照组: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恢复时间分别为(0.2±0.4)×109/L、(17±0.4)d。统计学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可明显缓解恶性实体瘤患儿化疗期间的骨髓抑制以及不良反应,具有较好扶正辅助治疗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6.
目的比较3种折叠式单焦球面设计人工晶状体在植入术后,其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的差异。方法将所有待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随机分成3组:A组植入一片式肝素表面处理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HQ-201HEP,Hexa Vision),B组植入三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Sensar AR40e,AMO),C组植入蓝光滤过人工晶状体(AcrySof Natural SN60AT,AL-CON);另选取一组与病例组年龄相近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每组均40例40眼。术后测量各组最佳矫正视力。使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仪测量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进行比较。结果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在各空间频率(3cpd、6cpd、12cpd、18cpd)的互相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同年龄正常组。结论白内障摘出植入单焦球面人工晶状体可部分恢复患者因白内障引起的对比敏感度降低,但尚未达到正常同龄人水平。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原理对对比敏感度的影响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7.
目的检查正常眼的结膜囊存在的细菌种类,并进行药敏分析,对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滴眼液药效进行对比。方法207例(207眼)正常眼及200例(200眼)白内障的结膜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200例白内障分4组给予林可霉素,妥布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滴眼后术前及手术后再次培养,并将所有培养为阳性的标本进行药敏分析。结果407眼的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31.45%,其中70岁以上者阳性率最高为42.05%(37/88)。革兰氏阳性球菌阳性率达到80.47%,革兰氏阴性杆菌为16.40%。4种抗生素结膜囊细菌的清除率分别为70.59%、89.47%、94.74%、100.00%;所有白内障眼术前使用抗生素后细菌阳性率为4.00%,手术后1 d拆开眼垫后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00%。结论正常眼的结膜囊可有多种细菌存在,高龄者检出率高。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多见,其次为洛菲不动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目前常用的4种抗生素滴眼液的效果强弱不同,提示在临床进行白内障等内眼手术时应根据结膜囊细菌培养的情况选用敏感抗生素,术后也应进行局部抗生素滴眼液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8.
个体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直接决定了其体质健康水平、潜能发挥、能力获得和表达、竞争力的高低、对外界刺激和信号的应答与适宜反应。早期营养状况与生活后期的健康水平(骨营养水平、激素的稳定情况、心肺功能、脑功能、运动能力等)密切相关。儿童期体格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包括饮食、喂养模式、进食方式和饮食习惯)对生活后期疾病的发生都有影响。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水平是儿童营养结局的综合体现[1]。因此儿童的生长发育及健康状  相似文献   
18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短时间内血糖下降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35例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纳入研究.受试者入院后第2天清晨即测量空腹血糖,同时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获得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后,予胰岛素注射降血糖治疗第2天清晨测量空腹血糖后,再行OCT检查获得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将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与血糖变化情况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患者治疗前血糖(168.2±31.6)mg·dL-1、黄斑中心凹厚度(237.95±24.20)μm、黄斑部体积(10.17±0.60)mm3、黄斑凹厚度(282.41±16.43)μm.降血糖治疗后患者血糖(117.0±21.2)mg·dL-1、黄斑中心区厚度(238.86±22.41)μm、黄斑部体积(10.17±0.63)mm3、黄斑区厚度(282.32±17.65)μm.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短时间内血糖变化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短期内血糖降低不会对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90.
目的:评价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治疗呼吸系统和皮肤软组织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罗红霉素为对照,进行多中心、区组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试验。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片250-500mg/次,每日2次,口服,疗程5-10d。罗红霉素片150-300mg/次,每2次,疗程5-10d。结果:试验组、对照组各病种的极效率分别为90.00%与77.27%;不同细菌感染者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9.47%与76.19%;细菌清除率分别为100%(19/19)与95.24%(20/21),试验组与对照组各对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结果显示,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可引起轻微消化道症状,及实验室肝功能的异常,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罗红霉素可引起轻微肝功能异常,无需处理可自行缓解,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两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试验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红霉素环11,12-碳酸酯作为一种新型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抗菌活性较强,使用方便,可安全有效地治疗由敏感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