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不同辐照时间对诊断超声破坏国产超声造影剂全氟显诱导HL-7702的声孔效应、细胞坏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用于诊断的超声辐照含全氟显微泡的HL-7702细胞悬液,频率2 MHz,MI为1.9,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未经超声辐照,实验组分别设置不同的辐照时间为30 s、1、5、10和20 min.辐照后观察大分子荧光物质进入细胞情况以检测声孔效应,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情况.结果 ①荧光染色结果: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 min组与5 min组间及5 min组与10 min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0 min组与20 min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细胞杀伤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 min组及20 min组细胞死亡比率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相邻组间比较,5 min组与10 min及10 min组与20 min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于诊断的超声破坏全氟显微泡可诱导HL-7702细胞悬液发生声孔效应.随着辐照时间的延长,声孔效应发生率增加.辐照时间延长至10~20 min时,可出现细胞的不可逆性损伤.应用于诊断目的时,高机械指数超声辐照下,辐照时间越短越好,不宜超过5 min;应用于基因或药物的传输时,则选择辐照时间以5 min为佳,必要是可达10 min.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结合血流定量测量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指端微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0例,其中18例患者未治疗、12例为治疗后患者,正常对照组30例,行高颅超声结合血流定量检查观察各组受试者右手中指末节指掌血管分布特征、走行、数量,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以Philips IU22定量分析软件(QLAB)获得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和血管血流指数(VFI)。结果:健康成人中指末节指掌血流信号丰富,可显示指掌侧固有动脉、甲床微动脉、指掌动脉弓及细小分支、各动脉之间细小交通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治疗后血流信号增多。健康成人中指末梢指掌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末期流速均高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治疗后患者均较未治疗者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VI、FI及VF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较未治疗者增高(P〈0.05)。结论: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定量技术可以反映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指端微血管改变,为临床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微血管病变及评价治疗效果提供一种敏感、无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肾血流灌注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分别测量20例正常对照者和20例肾疾病患者的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并进行比较分析.所有肾疾病患者均于彩色多普勒显像前后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扫描.结果 20例肾疾病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SPECT)显示血流灌注减少的32只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RI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I、FI、VFI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VI,VFI,P<0.01;FI,P<0.05).结论 肾疾病患者的肾血流灌注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可以无创性定量评价肾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肾血流灌注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分别测量20例正常对照者和20例肾疾病患者的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并进行比较分析.所有肾疾病患者均于彩色多普勒显像前后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扫描.结果 20例肾疾病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SPECT)显示血流灌注减少的32只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RI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I、FI、VFI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VI,VFI,P<0.01;FI,P<0.05).结论 肾疾病患者的肾血流灌注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可以无创性定量评价肾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制备液态氟碳(PFOB)纳米脂质微粒与全氟丙烷气体(C3F8)纳米脂质微泡,比较两者一般理化性质及体外显影效果.方法 分别制备PFOB纳米脂质微粒与C3F8纳米脂质微泡,检测2种造影剂形态、粒径、表面电位、浓度及稳定性,并进行比较.制备生物素化(外膜标记生物素)及空白(外膜未标记生物素)的PFOB脂质微粒及C3F8微泡造影剂.以高频探头观察各组造影剂加入亲和素前后的显影效果,并运用Matlab软件获得图像平均灰度值,再进行统计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同一样本多个时间点观察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不同时间点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同一样本加入亲和素前后的显影强度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1)PFOB脂质微粒与C3F8脂质微泡粒径分别为(152.30±35.99) nm和(774.59±108.59)nm,前者明显小于后者(t=-24.327,P<0.001);表面电位分别为(-40.90±6.51)mV和(-14.80±3.97)mV,前者明显大于后者(t=-15.308,P<0.001).(2)PFOB脂质微粒造影剂的浓度及粒径在整个观察期间内无明显改变[C0h:(2.28 ±0.64) ×1011/ml,C1周:(2.06 ±0.53)×1011/ml; D0 h:(152.30±35.99) nm,D1周:(178.80±63.07)nm].C3F8脂质微泡造影剂制备后放置12 h,浓度[C0h:(4.08±0.96) ×1010/ml,C12 h:(3.25±1.02)×1010/ml]尚未发生明显改变,而放置24 h、2d、4d及1周后浓度明显减低[C24h:(2.28 ±0.73)×1010/ml,C2d:(1.56±0.54)×1010/ml,C4d:(1.03±0.37) ×1010/ml,C1周:(0.74±0.24)×1010/ml;F=78.515,P<0.01];C3F8微泡造影剂放置2d内粒径[D0h:(774.59±108.59) nm,D2d:(1020.68 ±223.64) nm]未见明显变化,放置4d及1周后粒径明显增大[D4d:(1391.67 ±268.65) nm,D1周:(1532.41±326.25) nm,F=50.772,P<0.01].(3)加入亲和素前,空白及生物素化PFOB脂质微粒均未见明显显影,而空白及生物素化C3F8脂质微泡均有较高的显影强度(31.34 ±7.03与28.75±7.18);加入亲和素之后,生物素化PFOB脂质微粒造影剂显影明显增强(2.18 ±0.71和82.19±15.68,t=-15.698,P<0.001),而空白PFOB脂质微粒及2组脂质C3F8微泡显影情况无明显改变.结论 与C3F8脂质微泡造影剂相比,以PFOB为核心的纳米脂质微粒造影剂在粒径优化和稳定性方面具有更好的可控性,且具有独特的显影特性,有利于制备靶向功能的超声造影剂.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 评价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末梢循环血流灌注状态,探讨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对3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右肾近包膜下皮质区进行分析,记录各项参数,包括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及三者的达峰时间,两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VI,VFI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者的达峰时间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高血压组FI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达峰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实验室检查肾功能出现异常之前,肾脏末梢血流灌注即可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末梢血管床减少,血流灌注量减低及血流灌注时间延长.彩色多普勒感兴趣区定量技术能够准确评价高血压早期肾脏末梢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肾血流灌注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分别测量20例正常对照者和20例肾疾病患者的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并进行比较分析.所有肾疾病患者均于彩色多普勒显像前后进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扫描.结果 20例肾疾病患者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SPECT)显示血流灌注减少的32只肾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RI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I、FI、VFI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VI,VFI,P<0.01;FI,P<0.05).结论 肾疾病患者的肾血流灌注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合血流定量分析技术可以无创性定量评价肾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39.
超声造影连续灌注曲线数学模型适用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Flash-replenishment技术在不同流速下的数学模型拟合的可行性。方法建立微循环体外模型,通过蠕动泵-透析纤维系统模拟微循环血流。分别测定流速1~30mm/s的灌注曲线形态,并进行数学拟合。结果低流速(<10mm/s)时灌注曲线呈伽马"S"型曲线形态,高流速(>10mm/s)时呈典型单指数函数曲线形态。结论对于微循环血流,流速大于10mm/s适用于单指数函数进行拟合。当流速小于10mm/s时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他可行性模型。  相似文献   
40.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有的一些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的检测方法如X线血管造影、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干体层扫描、B-型超声、电子束CT、核磁共振、拉曼光谱学检查和温度测量法等,在显示血管腔狭窄、管壁增厚、斑块体积以及斑块成分等方面各有其独特价值。但是,它们或因是创伤性检查、或因为检查本身的局限性(如只能显示钙化)、或不能早期发现以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病变,因而限制了它们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利用核素标记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中间物质进行显像,可以精确、定量反映斑块成分和代谢情况,为无创伤性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带来了希望,在疾病筛选、治疗决策、疗效观察以及随访研究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