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阐述阙华发教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并发坏疽性脓皮病的临床经验。坏疽性脓皮病作为一种皮肤反复发生的、伴有剧烈疼痛的慢性、顽固性、潜行性和破坏性溃疡,多伴发如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髓瘤等免疫介导性疾病。此病病因病机比较复杂,阙华发教授认为外感湿邪、饮食劳倦、久病耗伤皆可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水液聚而为湿,日久蕴结化热,湿热与气血搏结,壅塞肠道,使肠道传导失司,肠络瘀阻,化火成毒而成;另外,肝主疏泄,若疏泄太过或不及,则犯及脾土,脾胃失运,水谷从少阳火化,变为秽浊,传入大肠,气血与之搏结,久之肠络受损。故治疗本病应以脾胃为本,从肝论治,清化湿热贯穿始终。在治疗上阙教授主张采取内外合治,标本兼治的方法,内治多以调和肝脾治其本,清化湿热调其标,外治则以提脓去腐、清创外治之法为主,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文中举验案1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仙灵骨葆胶囊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24例绝经后轻创伤性稳定型Colles骨折女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两组给予相同的闭合手法复位、腕自由位小夹板前臂固定,治疗组po仙灵骨葆胶囊3粒/次,对照组po三七片3片/次,均2次/d,连服12周。于治疗后次日和第4、8、12周抽血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治疗第6周拆除夹板拍摄X片观察骨痂生长情况,第12周观察残余肿胀、腕关节活动恢复等情况,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ALP、骨愈合X线评分和优良率、残余肿胀、腕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仙灵骨葆胶囊治疗PMOP性Colles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骨痂生长,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能较早进入功能锻炼,获得较为满意的功能恢复,可作为PMOP骨折治疗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对肝癌的相关古文献记载.了解肝癌的命名,发病机制,指导制定肝癌的治疗策略.方法 查阅相关古文献书籍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古文献研究得出肝癌的准确命名、发病机制,及制定肝癌的治疗策略.结论 结合古文献研究,对于肝癌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以及与现代医学的治疗的统一性,并可以预计将来肝癌的治疗方法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4.
牛蒡子饮片与粉末煎煮过程中牛蒡苷含量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牛蒡子饮片与粉末在煎煮过程中牛蒡苷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牛蒡子饮片和粉末在不同煎煮时间煎液中牛蒡苷含量.结果:从2~60 min煎煮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牛蒡子粉末煎液中的牛蒡苷含量及煎出率均高于牛蒡子饮片煎液,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从化学成分层次,验证了中药煮散省材省时之优点,为中药传统饮片应用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5.
目的:建立美洲大蠊提取物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美洲大蠊提取物进行薄层鉴别,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氨基酸的含量,用水分测定法对提取物的水分进行测定.结果:在TLC色谱中均能显现出与对照药材相同的5个斑点;氨基酸含量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8 ~ 0.022 mg· mL-1 (r2=0.998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RSD=2.46%).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美洲大蠊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评价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对大鼠急性脑梗死Bcl-2、Caspase-3的影响。方法 将264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通脑活络针刺组(针刺组)72只、溶栓组72只、体针组72只、缺血对照组24只、假手术组24只,其中针刺组、溶栓组、体针组、缺血对照组均选用造模成功大鼠。针刺、溶栓、体针3组又分别按发病时间不同分为≤1.5 h、1.5+~2 h、 2+~3 h 3个亚组。治疗后6、 24、72 h分别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并在24、72 h时点运用免疫组化法测脑组织Caspase-3、Bcl-2凋亡相关蛋白。结果 在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方面: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发病<2 h内,针刺组和溶栓组治疗后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2+~3 h内,针刺组和溶栓组治疗后24、72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在3 h内,针刺组在治疗后24、72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在降低Caspase-3、提高Bcl-2蛋白表达方面:发病在2+~3 h内,针刺组和溶栓组治疗72 h后Bcl-2蛋白及Caspase-3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结论 通脑活络针刺疗法在降低大鼠急性脑梗死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Caspase-3、提高Bcl-2蛋白表达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分析肠系膜脂膜炎的MSCT特点,提高C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肠系膜脂膜炎的临床及MSCT表现.5例CT平扫,7例CT平扫加双期增强检查,12例均按照CT诊断标准诊断为肠系膜脂膜炎(1例手术证实).结果 12例表现为围绕肠系膜根部及走形区域边界清楚的脂肪肿块,呈云雾状密度增高影.7例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病变与腹腔内脂肪和腹膜后脂肪分界清晰.9例可见“假包膜”征,6例见“脂肪环”征.6例病变对邻近肠袢有推移征象,其中1例导致小肠梗阻,1例病变伴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部分栓塞.3例病变内及后腹膜见小结节.12例病变肿块内均无囊性变及钙化灶.结论 肠系膜脂膜炎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SCT是诊断肠系膜脂膜炎非常有效的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构建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糖蛋白gD、gB、gC和早期表达蛋白ICP27的多表位复合DNA疫苗,探讨其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能力.方法 将HSV-2野生株经PCR鉴定后,利用PCR技术从其基因组扩增出HSV-2 ICP27 377-459、gD146-179、gD223-306、gB529-606、gC247-282和gD1-77等6个基因片段.采用多基冈片段一步酶切连接法获得构建的6个片段的复合DNA疫苗(HV)融合基冈片段,经pGEMT载体克隆后,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载体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HV-pcDNA3.1,并对其进行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10只C57/BL6小鼠均分为脂质体包裹pcDNA3.1空载体质粒对照组和脂质体包裹HV-pcDNA3.1质粒免疫组.ELISA检测小鼠血清HSV-2特异性IgG、IL-2和IFN-γ,乳酸脱氢酶法检测CTL功能.数据行t检验.结果 酶切重组质粒HV-pcDNA3.1,电泳可见两条带,分别为融合基因HV(1.3 kb)和线性质粒pcDNA3.1(5.4 kb).测序结果表明,克隆基因插入方向正确,与基因库HSV-2相关序列同源性达99.9%.与pcDNA3.1空载体质粒组相比,HV-pcDNA3.1免疫组小鼠血清中HSV-2特异性IgG(0.29±0.14比0.11±0.04,P<0.05)、IL-2(1 246.8±157.0比685.2±104.2,P<0.05)和IFN-γ(1 340.3±108.5比547.7±189.3,P<0.05)表达明显增加,CTL活性增强(31.82±10.12比8.30±2.91,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HSV-2糖蛋白gD、gB、gC和早期表达蛋白ICP27的多表位复合DNA疫苗,能有效引起小鼠机体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不同免疫方式对HSV-2多表位复合DNA疫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影响,探索新型HSV-2DNA疫苗的有效免疫方式。方法利用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HSV-2糖蛋白gD,gB,gC和早期表达蛋白ICP 27的多表位复合DNA疫苗HV-pcDNA3.1。C57/BL6小鼠分为脂质体包裹pcDNA3.1空载体质粒对照组、脂质体包裹HV-pcDNA3.1质粒和裸质粒HV-pcDNA3.1肌肉注射免疫三组。ELISA检测小鼠血清HSV-2特异性IgG,IL-2和IFN-γ,乳酸脱氢酶法检测杀伤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与裸质粒免疫组相比,脂质体包裹HV-pcDNA3.1免疫组小鼠血清中HSV-2特异性IgG和IFN-γ表达明显增加,CTL活性增强。结论脂质体包裹质粒比裸质粒肌肉注射方式免疫小鼠能显著提高HSV-2多表位复合DNA疫苗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80.
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拜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次/d.治疗组用醒脑静注射液20 ml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用刺五加注射液20 ml加至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7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进行Hcy水平测定,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cy水平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Hcy治疗前为(12.5±6.7)μmol/L,治疗后为(7.2±2.9)μmol/L;对照组患者的Hcy治疗前为(12.1±4.3)μmol/L,治疗后为(9.5±3.3)μmol/L,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cy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P=0.834),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18).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