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疾病的昼夜节律及脉冲给药系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综述常见疾病的昼节夜律特点及其在药物制剂学中的应用进展。方法:结合国内外文献,阐明几种常见疾病的昼夜节律特点及其治疗药物昼夜节律择时释放药物的制剂学原理。结果:根据疾病昼夜节律特点制成的制剂具有较高的疗效和较小的不良反应。结论:应改变传统缓控释制剂长时间维平稳血药浓度的设计思路,而是根据具体疾病特有的昼夜节律,设计每一种治疗药物的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62.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由巨噬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在IBD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发现,在IBD患者的肠道炎性反应中,巨噬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加,并且可释放白细胞介素-1(IL-1)、IL-6、IL-18、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IB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了解巨噬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和化学介质在IBD中的关键作用,可以为治疗IBD开拓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3.
64.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治疗骨关节炎终末期的最有效方式,但是由于手术过程中需要广泛软组织暴露、大量的滑膜切除,并且需要大面积的截骨,所以术后常伴有剧烈的疼痛及失血,对术后康复及功能锻炼都有严重的影响。“鸡尾酒”(Cocktail)疗法主要是通过几种药物的联合(配方药物)注射关节周围,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术后疼痛的目的,且随着“鸡尾酒”配方的改进,其对控制围术期出血也不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而疼痛及出血的控制会使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进一步获得改善,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现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鸡尾酒”疗法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疗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和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0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膝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治疗,分析术后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12个月的回访,根据Lkeuchi评分标准疗效优良率为93.3%(28/30).患者术后疼痛与性别、体质指数无关(P>0.05);与年龄、负重时间、关节软骨损伤和冷敷有关(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近期疗效显著,临床上应注意与术后疼痛相关的年龄、负重时间、关节软骨损伤和冷敷等因素.  相似文献   
66.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指导临床预判DVT发生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8月—2021年9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共384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血栓,分为DVT组和非DVT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得出下肢DVT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对模型效能进行评定。[结果] 384例患者中,围术期共发生下肢DVT 67例(17.5%)。单项因素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构成、骨折类型、骨折侧别、ASA分级、受伤至入院时间、是否口服抗凝、抗栓药物、合并内科疾病、手术方式、麻醉方式以及入院时Hb、HCT、WBC、PLT、Alb、纤维蛋白原、D-D、PT、P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DVT组相比,DVT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更长、合并症数量≥3种、输血比例及合并骨折占比更高、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APTT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围术期输血(OR=2.565,P<0.001)、合并症数量≥3种(OR=1.88...  相似文献   
67.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以过度的Fb增殖和ECM沉积为主要特征.研究表明,表皮细胞、Fb、血管内皮细胞以及炎性细胞等的功能、增殖或凋亡异常,促纤维化与抗纤维化信号的表达失控,ECM的沉积与降解失衡等,均与细胞通讯异常有关[1-2].  相似文献   
68.
目的:综述抗病理性瘢痕药物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方法:查阅近3年的国内、外文献。结果:从形成病理性瘢痕的细胞增殖或凋亡异常、细胞间信息传导和调控失衡、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等3个作用环节,归纳相应药物。结论:抗细胞增殖剂目前临床常用,而细胞信息调控剂、细胞外基质调节剂将成为抗病理性瘢痕药物研发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9.
多途径置金属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16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多途径置金属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为临床上选择更适当的方法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62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途径(n=129)、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途径(n=25)、联合ERCP和PTCD途径(n=8)置入金属支架治疗的情况。通过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变化,评价3种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术后1周复查血清生化指标,TBIL、DBIL、IBIL、ALT、AST均显著下降(P〈0.01)。并发症发生主要是感染、出血、胰腺炎,经治疗后缓解,没有操作相关的死亡发生。3种方法均显著降低了肝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在ERCP与PTC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PTCD因例数少,未见有并发症。结论多途径置金属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确切,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途径解除患者的黄疸、改善肝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应用经内镜置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该科2003年6月~2011年6月292例经内镜置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对其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操作成功率96.23%(281/292),术后1周复查血清生化指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均下降明显(P<0.05).并发症主要是感染、出血、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7.88%(23/292),经治疗后症状消失,没有操作相关的死亡发生,全组生存期为(7.21±4.6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7.3个月.结论 经内镜置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