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12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20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18篇 |
中国医学 | 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31.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扩散加权成像(DWI)评估肝细胞癌(HCC)射频消融术(RFA)后短期内侵袭性分段复发(AIR)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6月浙江大学丽水医院HCC行RFA治疗后3个月内影像学随访出现AIR的患者作为AIR组,1262例经RFA治疗的HCC患者中纳入30例AIR患者。任意选取35例同期经RFA治疗未发生AIR的HCC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在术前行动态增强MRI(DCE-MRI)及DWI扫描。观察病灶形态、病灶动脉早期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率,并测定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AIR组和对照组间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评价AIR与功能MRI参数的相关性。结果AIR组肿瘤在Ⅰ段和Ⅳ段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肝段的病灶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R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病灶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病灶动脉早期强化方式、动脉早期强化率和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IR组患者多为不均匀强化,动脉早期强化率和ADC值均低于对照组。AIR与病灶动脉早期强化方式、动脉早期强化率、ADC值、病灶位于肝段Ⅰ、病灶位于肝段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5、0.633、0.518、0.375和0.287,P均<0.05。结论HCC患者行RFA后短期内的AIR与病灶功能成像参数(动脉早期强化方式、动脉早期强化率、ADC值)及其所在肝段(Ⅰ、Ⅳ段)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骨转移的诊断方法的综合运用和骨转移综合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肝癌骨转移的诊治方法及疗效。结果将ECT、MRI、CT多种检查联合应用全部患者骨转移得到确诊。采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骨转移灶供血动脉灌注及栓塞、双磷酸盐类药物及止痛等综合治疗后,患者疼痛均不同程度缓解,1年生存率55.6%(25/45),2年生存率28.9%(13/45),3年生存率13.3%(6/45),中位生存期13.4个月。结论肝癌合并骨转移采用多种检查手段可以提高诊断阳性率,介入、药物等综合治疗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评价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支气管扩张伴致命性咯血的效果,并分析影响止血成功与否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支气管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支气管扩张伴致命性咯血患者30例,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止咳、吸痰、镇静、引流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和药物治疗,同时进行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咳血量、咯血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并对止血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后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咯血量为(215.16±29.48)ml,咳血消失时间为(5.41±0.81)d。发生血压下降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术后6个月内复发1例,术后1年内复发2例,总复发率为10.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血管支数、介入栓塞物和支气管扩张分级与介入术后止血成功与否有关(均P<0.05);病变血管支数和支气管扩张分级是介入术后止血成功与否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 <0.05)。结论 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支气管扩张伴致命性咯血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咳血症状,降低术后...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与伴发精神障碍的相关性,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颅脑损伤患者342例,统计和分析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满意度),并进行头部CT扫描检查和智商、记忆商测试以及SCID一1/P、PDQC、SCICP评估。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及颅脑损伤性质、程度、部位与发生精神障碍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42例颅脑损伤患者伴发精神障碍249例,发生率为72.8%。其中抑郁症117例(47.0%),焦虑障碍95例(38.2%),躁狂症27例(10.8%),智能和记忆障碍69例(27.7%)。经相关分析显示颅脑损伤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家庭满意度及颅脑损伤性质、程度、部位均与伤后伴发精神障碍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0刚直>1.04)、颅脑损伤程度(OR值>1.28)和颅脑损伤部位(OR值>1.31)为颅脑损伤患者伴发精神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颅脑损伤伴精神障碍发生率较高,患者年龄、颅脑损伤程度和部位是伴发精神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5.
本文报告用骶管封闭、腰椎牵伸旋转复位或配合轻重量持续性腰椎牵引法治疗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的体会。临床观察表明,骶管封闭可使根性水肿逐渐减轻或消失,腰椎牵伸旋转或持续性腰椎牵引可改变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缓解肌肉痉挛.用本法治疗36例病人,近期疗效满意。本组18例随访1~2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36.
自身给药模型在物质成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药物成瘾的发生是一个迅速的跃迁过程:从很少的、偶尔的用药行为跳跃到长期的、稳定的成瘾状态.这个过程的发展有多快?有多少比例的用药者会成瘾?成瘾所涉及的脑机制是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动物模型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很显然,不能在人体上进行用药的试验,同样也很难在人体上进行相关的脑机制研究.自身给药(self-administration)模型利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动物在做出程序所设定的动作后,即可获得一定量的药物.由于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人类的用药行为,故在成瘾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7.
应希慧纪建松涂建飞张登科施倩 《中国乡村医药》2014,(2):13-14
<正>1病历资料患者女性,61岁,因"发热1周"于2013年5月29日入院。30年前因"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有"左右肝内胆管结石"病史10年。入院时体温40.0℃,畏寒,寒战。乙肝三系:乙肝表面抗原(H B s A b)、核心抗原(HBcAb)阳性。甲肝抗体、丙肝抗体、丙肝抗原阴性。肿瘤标志物CA199(稀释):2793.0U/ml。降钙素6.35ng/ml。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海洛因成瘾者停止用药后静息状态下脑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对海洛因成瘾者在停止使用海洛因3天(10人),1个月(10人)以及2个月(14人)时分别在静息状态下进行功能磁共振检测。并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成瘾者停用海洛因3天时出现额叶内侧,扣带回。颞上回等异常,停用1个月,额叶脑功能异常加重,海马功能出现异常,停用2个月,脑功能逐步恢复。结论:脑区的变化可能反映出海洛因成瘾者停药后渴求和复发可能性先增加。再下降的变化过程。额叶和海马发生变化时有时间上的关联性。本研究结果一方面为成瘾的动机假说提供了新的支持,另一方面提出海洛因依赖者在停药1个月左右复发的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39.
40.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mb.)Makin,又称甘茶蔓、五叶参,1976年至1987年约10年间,日本学者从此植物中分离鉴定了82种皂甙,其中绞股蓝皂甙Ⅲ、Ⅳ、Ⅶ、Ⅻ(Gypenoside-Ⅲ、Ⅳ、Ⅵ、Ⅻ),文献报道分别与人参皂甙Rb_1、Rb_3、Rd、F_2结构相同,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掀起了开发绞股蓝产品的热潮。随之关于绞股蓝的质量分析也陆续见有报道。由于绞股蓝皂甙分离提纯较为困难,多数文献在进行薄层色谱鉴别时,均以日本文献报道为依据,以人参皂甙Rb_1或以绞股蓝总皂甙作为对照品,同时含量测定也多以人参皂甙Rb_1作为对照测定和计算总皂甙的含量。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