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10篇 |
免费 | 291篇 |
国内免费 | 19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3篇 |
儿科学 | 98篇 |
妇产科学 | 81篇 |
基础医学 | 271篇 |
口腔科学 | 66篇 |
临床医学 | 1233篇 |
内科学 | 347篇 |
皮肤病学 | 180篇 |
神经病学 | 100篇 |
特种医学 | 17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374篇 |
综合类 | 1993篇 |
预防医学 | 1065篇 |
眼科学 | 75篇 |
药学 | 662篇 |
18篇 | |
中国医学 | 865篇 |
肿瘤学 | 1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7篇 |
2023年 | 183篇 |
2022年 | 193篇 |
2021年 | 232篇 |
2020年 | 165篇 |
2019年 | 190篇 |
2018年 | 175篇 |
2017年 | 110篇 |
2016年 | 133篇 |
2015年 | 140篇 |
2014年 | 294篇 |
2013年 | 311篇 |
2012年 | 337篇 |
2011年 | 311篇 |
2010年 | 331篇 |
2009年 | 313篇 |
2008年 | 310篇 |
2007年 | 274篇 |
2006年 | 293篇 |
2005年 | 286篇 |
2004年 | 275篇 |
2003年 | 208篇 |
2002年 | 185篇 |
2001年 | 253篇 |
2000年 | 222篇 |
1999年 | 187篇 |
1998年 | 144篇 |
1997年 | 156篇 |
1996年 | 158篇 |
1995年 | 176篇 |
1994年 | 164篇 |
1993年 | 101篇 |
1992年 | 94篇 |
1991年 | 126篇 |
1990年 | 107篇 |
1989年 | 109篇 |
1988年 | 74篇 |
1987年 | 55篇 |
1986年 | 56篇 |
1985年 | 33篇 |
1984年 | 50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42篇 |
1981年 | 38篇 |
1980年 | 29篇 |
1979年 | 23篇 |
1978年 | 13篇 |
1965年 | 8篇 |
1959年 | 6篇 |
195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2.
103.
传统经鼻入路(transnasal approach,TA)仅可通过切除部分鞍底骨质展开操作,显露范围小,很难处理一些体积较大或者向蝶鞍周围明显扩展的病变。因此,近年来“扩大经鼻入路(extended transnasal approach,ETA)”应运而生,以“扩大”的手术视野及操作空间处理“扩大”的颅底病变。ETA向前方可到达前颅底后部,向侧方可进入海绵窦内,向后方可达到中上斜坡区,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分析疼痛护理对直肠癌癌痛患者不良情绪及爆发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直肠癌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使用常规临床护理模式,观察组使用疼痛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癌痛程度、不良情绪及爆发性疼痛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模式后,SF-MPQ评分相较于护理前出现了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下降(P<0.05),但护理前2组比较并无差异(P>0.05);2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模式后,功能维度评分和总体健康评分相较于护理前出现了上升(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得分升高(P<0.05),2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模式后,症状维度评分相较于护理前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评分下降(P<0.05);服药依从率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94.12%)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61.76%),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爆发性疼痛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8.82%)低于对照组(47.06%),组间比较有差异(P<0....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与患者个性特征和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 对40例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和40例正常人进行防御方式问卷(DS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艾森格人格问卷(EPQ)调查.比较2组防御机制的不同,以及防御机制与个性特征和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 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均分[分别为(5.17±1.25)分和(5.56±1.52)分]高于正常对照组[(3.54±1.07)分和(3.04±1.01)分],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均分[(4.31±1.09)分]低于对照组[(5.56±1.10)分],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回避、隔离、投射、被动攻击、躯体化等防御机制因子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AN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惩罚、拒绝和过度保护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EPQ结果:AN患者神经质标准分(sN)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向标准分(sE)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结果:AN患者父母拒绝、否定和过度保护教养方式以及神经质个性特征与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的使用显著相关.结论 AN患者更多使用回避、投射、被动攻击、躯体化等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并与个性缺陷和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可能是AN患者症状产生的病理心理基础,也是心理治疗中应该注意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 1986年 - 1996年 ,我国致病真菌菌群的变化情况。方法 1986年 1月 1日 - 12月 31日和 1996年 1月 1日 - 12月 31日在全国 2 5个省、市、自治区 4 0多个有代表性的单位对临床或现场确定的致病菌进行了动态研究 ,就病原菌变迁、各区动态情况和具体疾病等作了详细分析。结果 发现 10年间较易治疗的皮肤癣菌比例下降 ,而较难治疗的酵母菌和霉菌比例升高。结论 10年间致病真菌菌群的变化较大 ,我们应根据变化情况进行相应的研究及制定出相应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7.
西替利嗪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3月应用盐酸西替利嗪 (比特力 )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 32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 6 3例门诊确诊的慢性荨麻疹患者 ,剔除治疗前 3d服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抗组胺药物、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 32例 ,其中男 19例 ,女 13例 ;年龄 16~ 6 3岁 ,平均37岁 ,病程 3个月至 17年 ,平均 2 6年。对照组 31例 ,其中男 17例 ,女 14例 ;年龄 17~ 6 0岁 ,平均 34岁 ,病程 2个月至15年 ,平均 2 3年。两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108.
我科自 1983年 2月~ 2 0 0 0年 10月收治脑膜瘤 4 4例 ,均行手术治疗。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男性 19例 ,女性 2 5例。年龄 2 3~ 66岁 ,其中 60岁以上 4例 ,占 13 %。病程 2周~ 9年 ,平均 2年 3个月。临床表现 :症状 :头晕头痛 3 3例 ,恶心呕吐 17例 ,视物不清 16例 ,癫痫发作 12例 ,肢体无力 10例 ,嗅觉障碍 6例 ,意识障碍 1例 ,间断发热 1例 ,耳鸣 2例。体征 :视乳头水肿 2 6例 ,苍白 3例 ,颅骨包块 3例。其他检查 :脑血管造影 2 0例 ,CT扫描 4 0例 ,MRI6例。肿瘤部位 :大脑凸面 10例 ,矢状窦旁 11…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构建含有l-Caldesmo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方法 以含有l-Caldesmon全长编码序列的pCGN-CaD为模板,PCR扩增l-Caldesmon, T-A克隆,酶切亚克隆到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在BJ5183菌内和pAdeasy同源重组,筛选阳性克隆,酶切鉴定,线性化后脂质体法转染HEK293细胞进行包装、扩增,得到含有l-Caldesmo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根据报告基因GFP测定病毒滴度.将收集的病毒液感染ECV304细胞,Western blot检测l-Caldesmon蛋白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有l-Caldesmo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病毒滴度可达1×10 9U /ml.重组病毒感染后可使ECV304细胞l-Caldesmon表达较对照组增加5倍.结论 该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为研究l-Caldesmon蛋白在内皮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一定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10.
生脉注射液对大鼠烧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大鼠烧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SD(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成单纯烫伤组(B组,n=36)和烫伤并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组(S组,n=36),制成30%TBSA Ⅲ度烫伤模型,伤后B组按Parkland公式补液,S组在B组的基础上伤后即刻按4 ml/kg给予生脉注射液,并相应减少补液量,两组均于不同时相点,取左室心肌组织切片,做病理形态学观察,并采用DNA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双指标联合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病理切片显示S组较B组心肌组织损伤有所减轻;两组心肌细胞TUNEL显示烫伤后6 h呈阳性,伤后12 h达高峰;caspase-3活性变化早于凋亡形态学变化,于伤后3、6 h达峰值;S组较B组在伤后6、12、24 h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1),左心室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在伤后3、6、12 h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 烧伤后早期心肌细胞凋亡参与了烧伤病理损伤过程.早期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进而减轻心肌的损伤,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