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2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江西、湖北、湖南、贵州、云南等不同产区栀子中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的含量.方法:采用ZORBAXS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醋酸水(6:4),流速0.8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440nm.结果:藏红花素在0.025~0.250mg/mL范围内、藏红花酸在0.002~0.020mg/mL,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的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0.43%和99.69%,RSD%分别为1.73和1.78.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不同产区栀子药材的另一种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脂必妥片中洛伐他汀、莫纳可林L和脱水洛伐他汀3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Zorbax SB-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05%磷酸(78:22)为流动相,流速:1.0 mL.m in-1,柱温:35℃,检测波长:238 nm。结果:洛伐他汀、莫纳可林L和脱水洛伐他汀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18~20.88μg.mL-1(r=0.9998)、0.50~3.96μg.mL-1(r=0.9999)和1.30~6.50μg.mL-1(r=0.9999);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99.8%,99.5%,100.4%。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脂必妥片中洛伐他汀、莫纳可林L和脱水洛伐他汀3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3.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研究姜黄素的碱稳定性及其碱降解产物,制定姜黄清脂片中碱溶工艺的参数以制备质量稳定的姜黄清脂片。【方法】以乙腈—体积分数4%冰醋酸(体积比48∶52)为流动相,430 nm为检测波长,测定姜黄素在碱液中的稳定性;HPLC-MS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和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100~2 000 m/z内扫描研究其碱降解产物。【结果】姜黄素在碱液中温度越高降解越快,当温度低于20℃时,降解缓慢,温度为80℃时,2 h降解完全,推测可能的降解产物为对羟基苯甲醛、香草醛、对香豆酸、阿魏酸等。【结论】姜黄素类化合物在碱液中不稳定,应控制碱溶工艺的温度在20℃以下,制备得到的姜黄清脂片含量高,降解产物少。  相似文献   
24.
丫蕊花Ypsilandra thibetica是百合科丫蕊花属植物,以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结等功效,主治瘰疬,小便不利等症,在民间应用较广泛。化学研究显示,甾体皂苷是丫蕊花的主要成分和有效成分。据作者统计,到目前为止从丫蕊花中共报道了51个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包括螺甾烷和呋甾烷2种主要类型;药理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丫蕊花具有抗肿瘤、缩宫止血及抗菌作用,尤其对多种妇科出血症的治疗有显著疗效。该文对国内外有关丫蕊花的植物学研究、品种鉴定、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等方面进展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并分析了丫蕊花作为中药重楼资源替代品的优势,同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方向,以期为该药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为今后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考察影响阿奇霉素缓释微丸体外释药的各种因素,为阿奇霉素缓释制剂的研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微晶纤维素为空白丸芯,将阿奇霉素制成缓释微丸,通过测定体外释放度,考察EC粘度及增重、致孔剂用量、释放介质pH值对阿奇霉素缓释微丸体外释药速率的影响。结果 EC粘度、包衣增重、致孔剂用量、释放介质pH值对释药速率有显著影响。结论选用适宜包衣材料及致孔剂,调节包衣增重,可制备具有理想释药行为的阿奇霉素缓释微丸。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水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Ellis f.logicarpa)果实中化学成分。方法利用不同的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琥珀酸(succinic acid)(Ⅰ)、芥子酸(sinapinic acid)(Ⅱ)、莽草酸(shikimic acid)(Ⅲ)及D-甘露醇(D-mannitol)(Ⅳ)。结论化合物Ⅰ~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7.
甘木通总黄酮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甘木通总黄酮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取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模型组、甘木通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8,16,32 mg·kg-1)和复方丹参片组(250 mg·kg-1),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ig给药,观察甘木通总黄酮对大鼠心电图ST段位移、血清心肌酶活力及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甘木通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12,24,48 mg·kg-1)和复方丹参片组(360 mg·kg-1),采用小鼠密闭缺氧实验,观察甘木通总黄酮对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心电图ST段即刻出现显著性抬高(P<0.01),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活力均显著升高(P<0.01),心肌梗死范围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甘木通总黄酮各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不同时间点心电图ST段抬高值(P<0.05),降低血清AST,LDH,CK含量(P<0.05,P<0.01),降低心肌梗死率(P<0.01),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还可显著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P<0.05)。与复方丹参片组比较均无差异。结论:甘木通总黄酮对心肌缺血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考察不同色谱条件下注射用氧化型谷胱甘肽二钠有关物质的色谱行为,建立注射用氧化型谷胱甘肽二钠有关物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固定相为ZorbaxX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0.006M辛烷磺酸钠溶液-甲醇(95:5);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30℃。结果:注射用氧化型谷胱甘肽二钠的线性范围为0.5-10μg,r=0.9999,总有关物质含量小于1%。结论:此法简单,分离度良好,结果准确,可以用于注射用氧化型谷胱甘肽二钠的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29.
水栀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水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var.radican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NMR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中3个为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分别为京尼平苷(1)、去乙酰车叶草苷酸甲酯(2)、6′-O-sinapoylgeniposide(3);4个为二萜类化合物,分别为西红花苷-1(4)、西红花酸(5)、西红花苷-2(6)、西红花苷-3(7);4个为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芦丁(8)、5,7,3′,5′-四羟基-6,4′-二甲氧基黄酮(9)、5-羟基-7,3′,4′,5′-四甲氧基黄酮(10)、麦黄酮(11);1个三萜类化合物为熊果酸(12)。结论化合物2、3、5~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和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考察影响阿奇霉素缓释微丸体外释药的各种因素,为阿奇霉素缓释制剂的研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用微晶纤维素为空白丸芯,将阿奇霉素制成缓释微丸,通过测定体外释放度,考察EC粘度及增重、致孔剂用量、释放介质pH值对阿奇霉素缓释微丸体外释药速率的影响。结果 EC粘度、包衣增重、致孔剂用量、释放介质pH值对释药速率有显著影响。结论 选用适宜包衣材料及致孔剂,调节包衣增重,可制备具有理想释药行为的阿奇霉素缓释微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