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3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9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张玉顺  代政学  贾国良  张军  李寰  王小燕 《医学争鸣》2001,22(21):1921-1923
目的依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值选择Amplatzer封堵器研究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全组74(男26,女48)例,年龄7~64(31.6±16.4)岁.按照选择封堵器的最终依据不同,分为球囊测量组41例,术中用球囊充盈测量ASD伸展径,根据ASD伸展径选择封堵器;非球囊测量组33例,术中TEE测量ASD大小直接选择封堵器.结果两组一般情况、超声心动图测量值和封堵器直径等均无显著性差异.球囊测量组手术时间(78.1±16.8)min和透视时间(15.4±6.1)min均明显长于非球囊测量组的(56.6±12.5)min和(10.1±4.3)min(P<0.01).两组技术成功率为100%,完全闭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球囊组食道超声所测房缺大小和球囊伸展径均与所用封堵器大小相关良好,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62和0.973(P<0.01).结论直接依据TEE测量值选择Amplatzer封堵器对部分ASD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对于房缺周缘较长、较硬者;及边缘为硬缘和极软缘组成,而剔除极软缘者,TEE可直接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型号的选择.对于房缺缘较软者,应结合球囊测量房缺伸展径选择封堵器.  相似文献   
72.
醛固酮及其拮抗剂--螺内酯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能完全阻断醛固酮的产生 ,因此在已进行的有关心力衰竭几个大型试验中 ,螺内酯的使用并非常见。然而 ,近来发现 ,使用 ACEI或血管紧张素 (angiotensin ,Ang )受体阻断剂的心力衰竭患者 ,醛固酮的水平仍高 ,ACEI并不能完全阻断醛固酮的产生 ,即所谓“醛固酮逃逸”现象。醛固酮除具有水钠潴留 ,促钾排泄作用外 ,还能通过其它途径对心力衰竭患者产生许多有害影响。这样 ,阻断醛固酮产生 ,在心力衰竭治疗中被提到了重要位置。本文就醛固酮在…  相似文献   
73.
超声心动图在嵴内型室间隔缺损封堵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军  李军  石晶  李利  张玉顺  左健 《心脏杂志》2005,17(3):275-278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在嵴内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中的作用,并与X线左室造影结果比较。方法:入选病例包括嵴内型VSD患者13例。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于胸骨旁左室长轴、大血管短轴及心尖五腔观测量缺损大小及其距主动脉右冠瓣、肺动脉瓣及三尖瓣的距离;术中行X线左室造影观测缺损口大小、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封堵器释放后测量其腰部的直径。结果:二维超声心动图与彩色多普勒血流图除2例部分切面难以判断缺损口大小外,其余病例均显示缺损口大小及距各瓣的距离,大部分病例超声术前测量的缺损口大小与释放后封堵器的腰径相似。X线左室造影5例因造影角度不佳无法显示分流口大小,仅显示右室内存在分流;显示分流口的病例中部分明显小于释放后封堵器腰径。本组病例中1例封堵后出现少量主动脉瓣返流,1例术后出现封堵器移位,并出现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嵴内型VSD封堵的术前选择优于X线左室造影。适合于嵴内型VSD封堵的患者缺损口不宜大于8mm,并无主动脉瓣脱垂。如缺损口过大可能出现术后主动脉瓣返流或封堵器移位。  相似文献   
74.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内畸形之一,既往外科修补是唯一治疗方法,近年经导管介入治疗室间隔缺损发展迅速,现从适应证、禁忌证、封堵器的选择、治疗效果及如何减少并发症等角度,提出应根据左室造影形态结合超声检查选择封堵器.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介入封堵治疗,说明室间隔介入封堵治疗安全有效,可作为具有适应证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 :分析房间隔缺损 (ASD)直径的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测量的最大径与球囊导管测量的 ASD伸展直径 (BSD)的关系 ,探讨在 ASD介入治疗中用超声心动图测量 ASD最大值替代 BSD的可能性。方法 :全组共 5 4例 ,年龄 7.0~ 6 5 (30士 19)岁。按照 ASD边缘状况的不同分为硬缘组 (A组 ) :38例 ,超声显示房缺周缘较长、较硬者或 (和 )边缘为硬缘和极软缘组成 ,而剔除极软缘者 ;软缘组 (B组 ) :16例 ,超声显示房缺缘较软或甚软但较长者。结果 :1TTE和 TEE测量 ASD的最大径之间无显著差异 ,但均明显小于 ASD的BSD(P<0 .0 1) ;2 TTE和 TEE测量 ASD的最大径与 BSD显著相关 (r=0 .86 ,0 .83,P<0 .0 1)。 3A组 TTE和TEE测量 ASD的最大径与 BSD非常接近 ,相关程度更好 ;4B组超声房缺测值往往明显小于 BSD,相关较低。结论 :ASD直径的球囊测量值仍应作为选择封堵器的“金标准”。对于房缺周缘为硬缘者 ,TTE能较准确地独立估测ASD直径并可代替球囊测量 ;对于房缺周缘为软缘者 ,则仍需应用球囊测量。  相似文献   
76.
4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 40岁以上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 ASD)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全组 45例 ,年龄 40~ 65 ( 4 9土 7)岁。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 ASD最大直径 8~ 3 8( 2 7土 7) mm。并发高血压 13例 ,糖尿病 2例 ,三尖瓣关闭不全 2 9例 ,二尖瓣关闭不全 8例 ,心房纤颤 4例 ,频发房性早搏 9例。所有病例均经导管置入 Amplatzer ASD封堵器。 1例大小紧邻的两个 ASD,采用一个封堵器关闭两个缺损。 1例两个 ASD相距较远 ,用两个封堵器分别关闭。术后 48h,1~ 3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 ( TTE)、心电图及 X线检查。结果 :44例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 10~ 40 ( 3 1土 7)m m。 1例双孔 ASD(分别 8m m和 16mm) ,分别采用 12 mm和 2 0 mm两个封堵器。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 ,技术成功率为 10 0 % ,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 ,无急诊手术病例。术后即刻 ,TTE显示 3例 ( 7% )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48h TTE显示 2例 ( 4 .4% )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3月无 1例残余分流。术后右心房、室缩小 ,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适合于 40岁以上继发孔型 ASD的介入治疗 ,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技术成功率高及封堵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7.
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后高度房室阻滞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兹对室间隔缺损(VSD)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后发生高度房室阻滞(AVB)的特点及其诊断处理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78.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多孔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多孔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全组患者 6(男 2 ,女 4)例 ,年龄 4~ 5 0岁 ,经 TTE或 TEE检查诊断为多孔房间隔缺损。均在 X线和 TTE或 TEE监测下经导管行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术后重复 TTE或 TEE、ECG及 X线平片检查以评价疗效。结果 :全组 6例患者 Amplatzer封堵器置入均获成功 ,术中无重要并发症发生。其中置入 1个封堵器的患者 5例 ,置入 2个封堵器的患者 1例。术后即刻TTE或 TEE检查 5例无残余分流 ,1例小缺损孔有少量残余分流 ,随访 1年中少量残余分流仍存在。1例肺动脉压中度增高患者 ,术后 3 0 min测量肺动脉压下降 >2 0 mm Hg。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封堵器位置形态良好 ,未发现封堵器的变形 ,移位以及金属结构断裂等改变 ;右房 ,右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 ,X线平片显示肺血有不同程度减少 ;术后ECG检查均未见心律失常发生。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多孔房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对于相隔距离较近的多孔房间隔缺损 ,可采用单个封堵器封堵 ;而相隔距离较远的缺损 ,可采用同时置入两个封堵器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功能恢复的时间进程。方法30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检查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室壁节段运动指数(WMSI)和LVEF的变化。结果 心功能改善组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个月即出现WMSI和LVEF的改善,至术后3个月继续改善;在心功能改善组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1个月上述指标即有明显改善,而陈旧性心梗(OMI)于术后3个月方有明显改善。结论 有大量存活心肌的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功能恢复呈进行性经过;心肌梗死患者尽早行冠状动脉介入术能使患者心功能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卵圆孔未闭(PFO)结构特征对介入治疗封堵器选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拟进行PFO封堵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按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结果分为简单PFO组和复杂PFO组,比较两组患者封堵器的选择及疗效。结果 PFO患者98(男41,女57)例,年龄8~74(41±14)岁。92例封堵成功,6例未成功,其中导丝无法到达左房4例,肺动静脉瘘1例,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1例。手术总成功率为94%。简单PFO组42例,复杂PFO组56例,简单PFO以18/25 mm PFO封堵器为主,复杂PFO以30/30 mm和25/35 mm PFO封堵器为主,两组间封堵器的选择有显著差异(P<0.01)。术后半年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完全堵闭65例(71%),Valsalva动作后有右向左分流(RLS)27例(29%),其中少量20例(22%),中量4例(4%),大量3例(3%)。大量RLS均发生在复杂PFO组应用30/30 mm和25/35 mmPFO封堵器的患者。复杂PFO组有1例新发阵发性心房纤颤。结论 封堵器选择与PFO特征有关,简单PFO以18/25 mm PFO封堵器为主,复杂PFO以30/30 mm和25/35 mm PFO封堵器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