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80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5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58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4篇
  2篇
中国医学   104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并存糖尿病的腹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经实验室检查确诊腹部肿瘤疾病并存糖尿病的患者67例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术前均应用短效胰岛素控制血糖.结果 67例患者中,术后酮症酸中毒昏迷1例经治疗恢复.泌尿系统感染4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盆腔感染1例,切口裂开2例,无胃肠道吻合口瘘,其余患者均康复顺利,并发症发生率为16.4%.结论 围手术期合理应用短效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并存糖尿病的腹部肿瘤患者的血糖,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2.
吴茱萸次碱对5种黄连生物碱大鼠体外肝代谢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吴茱萸主要成分吴茱萸次碱对黄连中5种生物碱肝代谢的抑制作用,为深入研究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体外肝微粒体温孵法,考察吴茱萸次碱对黄连中5种生物碱(黄连碱、表小檗碱、小檗碱、巴马汀和药根碱)肝代谢的抑制作用。结果 吴茱萸次碱对黄连碱、表小檗碱、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均存在体外肝代谢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大于50 μmol/L,表现为体外弱抑制作用;抑制常数(Ki)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作用强弱程度顺序为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表小檗碱>黄连碱。结论 为了解吴茱萸对黄连生物碱主要作用环节和揭示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3.
为明确黄芪甲苷(AST)在生物样品中的稳定性和在大鼠体外肠菌代谢转化产物及代谢途径。本实验采用体外的方法对AST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及大鼠肝匀浆中的稳定性以及大鼠离体肠道菌群中的代谢产物进行探讨。采用HPLC法测定AST在生物样本中的含量,计算AST在生物样本中的剩余百分率。采用TLC,HPLC和LC-MS/MS相结合的分析手段,鉴定代谢产物。结果发现,AST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及肝脏中均较稳定,不易代谢;AST肠道菌群的代谢是通过脱糖基逐级进行的。首先,失去3位木糖基转化成次生代谢产物环黄芪醇-6-O-β-D-吡喃葡萄糖苷(CMG)。然后,失去6位葡萄糖基得到极性更小的皂苷元环黄芪醇(CAG)。研究结果表明AST在体内主要在肠道代谢,发生糖基水解作用。即肠道菌群的水解作用是AST代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4.
目的 体外制备SHIV1157ipd3N4病毒中国恒河猴细胞适应株,在细胞水平和中国恒河猴体内评价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用SHIV1157ipd3N4病毒阴道感染中国恒河猴,在血浆病毒载量高峰期采血分离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PBMCs),与正常中国恒河猴PBMCs共培养.定期测定培养液中的P24抗原水平.当病毒复制达高峰期时收集培养上清,分装并冻存.测定病毒RNA载量、P24抗原浓度和TCID50.静脉感染中国恒河猴,研究该批次SHIV1157ipd3N4在体内的病毒学、免疫学指标变化及变异情况,分析其基本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本研究共制备了243 mL SHIV1157ipd3N4病毒原液,gp120序列分析表明病毒未发生变异,CCR5的嗜性也未发生改变.病毒载量为1.586×108 copies/mL,P24抗原水平为1.16×103 pg/mL,TZM-bl细胞测定病毒的TCID50为3.16×103/mL.1 mL SHIV1157ipd3N4静脉成功感染中国恒河猴G1004V,高峰期病毒载量达到1.0×106 copies/mL以上.结论 此次制备的SHIV1157ipd3N4细胞适应株生物学特性稳定,适合作为毒种库构建SHIV1157ipd3N4/中国恒河猴模型.  相似文献   
85.
张玉杰 《大家健康》2014,(8):262-262
脑梗塞偏瘫康复期疗法有很多,综合分析采用中药辅佐配合科学康复训练疗效最佳。中药辅佐使药力直达病灶,芳香开窍活血化瘀,快速缓解病症;有效的康复训练调节患者脑血管收缩与扩张,对受伤的脑血管起到抗氧化、抗衰老,又抑制了脑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时做好预防措施,心脑血管疾病复发率高,一旦犯病马上就诊,争取最短时间内用上融栓药;制定完善的急性期治疗与护理计划,尽力挽救再次受伤的脑组织,对患者的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6.
<正>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女性不孕症的发病率为7%~10%。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的原因很多,妇科疾病就是最常见的原因,而且不同的妇科疾病可以同时存在。因此,如果女性在准备怀孕时患有这些影响生育的妇科疾病,备孕的首要任务就是治疗这些妇科疾病。女性下生殖道常见影响其生育能力的疾病阴道炎外阴及阴道炎症是妇科最常见疾病。生育期妇女性活动较频繁,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总结探讨急性肺栓塞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以及诊治方法,以提高对急性肺栓塞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45例临床诊断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转归。 结果 临床诊断急性肺栓塞45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34~88岁,平均年龄(69.00±12.79)岁,其中内科患者36例,占80%,外科患者9例,占20%。临床表现为胸闷38例,气促20例,休克12例,咳嗽10例,呼吸困难10例,胸痛7例,心悸8例,咯血2例,晕厥1例,30例以上同时有2个以上上述症状。危险因素依次为下肢静脉血栓或下肢静脉曲张、心脑血管疾病、骨折或骨折手术、吸烟、卧床超过3 d、糖尿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史。本组患者中,通过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39例,均为肺血栓栓塞症,心脏彩超确诊1例,通过手术取栓确诊1例,病情危重通过临床综合分析讨论诊断4例。D-二聚体阳性率达93%,心电图、心脏彩超、下肢静脉彩超及血气分析均有一定特异性改变。6例因抢救无效死亡,1例取栓术后昏迷不醒家属放弃治疗,其余进行了溶栓或抗凝治疗,临床症状都有了明显改善。 结论 急性肺栓塞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发病率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溶栓与抗凝治疗可提高急性肺栓塞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HLA-DRB1、DQB1位点基因与银屑病的相关性,探讨HLA-DRB1、DQB1位点基因在山东籍汉族银屑病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36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进行了HLA-DRB1、DQB1等位基因的分型,并分析了上述基因在各组中的分布。结果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组DR7、DQB1*0201、DQB1*0603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寻常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与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在发病机制方面存在共同的遗传易感基因,而后两者又有其特殊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89.
考察芫花氯仿萃取物对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s)及UGT1A1活性的影响,为预测芫花致肝损伤可能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采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模型,分别以4-硝基酚和β-雌二醇为底物检测UGTs及UGT1A1活性;利用UV和HPLC测定底物或代谢物含量。结果表明,HPLC测得氯仿萃取物中3种黄酮类成分芹菜素、羟基芫花素和芫花素质量分数分别为1.00%,6.40%,18.38%;UV法测得总二萜质量分数为37.39%。与空白组相比,在大鼠肝微粒体(RLM)孵育体系,氯仿萃取物能显著抑制UGTs活性,而在人肝微粒体(HLM)孵育体系,抑制作用不明显;对UGT1A1,在RLM和HLM孵育体系中,氯仿萃取物均表现为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以芫花素计,IC50=8.76,10.36μmol·L-1);抑制类型分别为非竞争性抑制和反竞争性抑制。综上,氯仿萃取物对UGTs及UGT1A1活性均可产生抑制作用且存在种属差异性,推测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芫花致肝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中药漱口水联合含氟涂料防治儿童牙龋病的效果及对口腔Hp感染的影响.结果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8月石家庄市中心城辖区6所幼儿园共420名儿童,按防治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0例,对照组接受局部含氟涂料预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漱口水,涂氟后第2天开始口含中药漱口水.比较2组儿童患龋率、乳牙龋面均(DMFS)、显著性龋均指数(SIC)及防治前后口腔Hp变化情况.结果 防治前2组患龋率、DMFS、SIC和口腔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防治后1年和2年,2组患龋率、DMFS、SIC和口腔Hp感染率较防治前上升,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防治后SI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漱口水联合含氟涂料防治儿童牙龋病的效果及对口腔Hp感染的改善要优于单独使用含氟涂料,含氟涂料最佳防龋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