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9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60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108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象皮属象科动物亚洲象Elephas maximus Lin-naeus.的皮,具有止血敛疮、祛腐生肌作用。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氨基酸及微量元素[1]。以象皮为君药的生肌象皮膏可以促进表皮细胞的增生、分化,对巨噬细胞膜Fc及C3b受体有明显的增强作用,还可以使伤口的pH值变化过程加快,促进伤口愈合[2]。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已将大象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寻找替代品,本实验选择与象皮具有相似药效作用的黄牛皮和水牛皮作为比较对象,将3种样品提取液中蛋白质的量及组成进行对比分析。1仪器与材料日本日立U—3310分光光度计,DYY-型电泳…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性量化方法对补虚药功效归类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中药药性依其重要性进行更深层次的多值量化分析,将比定性的文字表述和简单的二值量化表示更有意义.方法以补虚药为研究对象,药性为基本特征,在对其进行二值量化和多值量化的基础上,采用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等数据库知识发现技术,进行对补虚药功效归类判别结果的影响研究.结论结果表明药性的不同量化方法对补虚药的功效归类预测有一定影响,多值量化比二值量化具有更为理想的判别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 (humanpapillomavirus ,HPV)与宫颈癌前病变 (cervi 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 ,CIN)和宫颈癌的关系以及与它们的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第 2代杂交捕获试验法检测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 994例随访手术治疗患者 99例 ,随访患者同时行宫颈细胞学、阴道镜检查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按宫颈病变严重程度比较高危型HPV的检出率 ,以及比较术前术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感染高危型HPV变化情况。结果 :以HPVDNA≥ 1 0pg/mL为阳性标准 ,慢性宫颈炎、CIN各组及宫颈癌分别为 46 92 % ( 2 0 6/4 3 9)、65 71% ( 2 3 /3 5 )、81 82 % ( 3 6/4 4)、 98 41%( 62 /63 )、82 3 2 % ( 3 40 /4 13 )。随访患者细胞学 ,阴道镜检查除 1例CIN3患者为阳性 ,其余均为阴性 ,术后HPV持续阳性率为 2 1 18% ,其中 1例诊断为宫颈原位癌。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有明显相关性 ;宫颈锥切术后HPV持续阳性患者为复发的高危人群 ,应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祛风通络散中次乌头碱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HPLC方法测定祛风通络散中次乌头碱的含量.色谱柱为Nucleodur C18 Gravity, 5 μm,4.6×250 mm;流动相为0.2%冰醋酸(用三乙胺调pH 6.25)-乙腈(65∶ 35);流速:1.0 ml/min;柱温:室温.线性范围:次乌头碱在0.07 μg~1.184 μg,r=0.9997,加样回收率为97.95%,RSD为1.43%.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32个小分子化学成分和9个天然产物化学成分为训练集,利用Dragon软件计算分子描述符,应用WEKA软件中CfsSubsetEval评价方法和BestFirst-D1-N5搜索方法进一步筛选描述符,利用Linear Regression方法建立了分子结构与其血清蛋白结合常数值logK的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模型(相关系数为0.9557)。应用该模型对10个绿原酸类化合物的logK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绿原酸的logK预测值为4.51,与文献报道的logK值在4~7范围内基本相符。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绿原酸与血清蛋白的结合情况提供指导,为研究药物与血清蛋白的结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药五味理论及味效发生机制一直是中药药性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该文利用基于药效团的虚拟筛选技术,通过研究中药成分对TRPV1离子通道的调节作用探讨TRPV1与中药辛味药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TRPV1激动剂药效团模型与中药化学成分之间的匹配关系揭示了辛味中药的药效成分。因此,提出TRPV1离子通道是辛味药性发挥药效的潜在靶点之一。中药辛味药性是由其化学成分决定的,且在不同层次上符合继承性和加和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从整体层面阐释黄精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TCMD)和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收集黄精化学成分并利用PharmaDB、Swiss TargetPrediction预测其作用靶点集,借助OMIM、DisGeNET及NCBI基因数据库检索AS相关靶点集。取两靶点集交集获取黄精治疗AS的潜在作用靶点,基于STRING平台构建交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并在Cytoscape中进行可视化分析。根据拓扑参数筛选黄精治疗AS的关键靶点,采用Clue GO对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Discovery Studio 4.0对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获得45个黄精活性成分和51个黄精治疗AS的潜在作用靶点,拓扑分析结果包含的5个关键靶点为血清白蛋白、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GO富集分析得到131个GO条目,主要涉及类固醇激素受体的活性、细胞对类固醇激素刺激的反应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等生命过程。KEG...  相似文献   
8.
目的:根据药性组合模式,研究托吡酯的新功能,将中药药性理论用于老药新用途的发现。方法:根据《中药新家族——化学中药》找出托吡酯的药性,再根据糖尿病、高血压、癫痫、肺癌4种疾病的治则治法,依据功效与药性组合关系及总结其对应的药性组合模式将托吡酯的药性组合与各疾病所对应的药性组合进行比较,预测托吡酯的新功能。结果:经过比较,发现所对应的药性组合与托吡酯的药性组合相符,并有相应文献佐证,而其他几种则没有。结论:该文基于药性组合模式,通过中医临床经验,进行托吡酯新功能的筛选,发现托吡酯除对癫痫有治疗作用外,对糖尿病、高血压、肺癌亦有作用,根据药性组合模式探究药物新功能,可大大缩短新药研发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论中药质量源于设计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药品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形成于生产过程,优化提高于生命周期。该文在回顾制药QbD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围绕质量设计、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详细解读了制药QbD实施方略。在分析中药研发和生产应用QbD难点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中药QbD的"四全"模式,即全局设计、全息分析、全面控制和全程优化,体现了中药质量设计的系统观和整体观。在全局设计中,构建以临床疗效为导向和以多学科理论知识为基础的中药质量问题空间和解决方案空间。全息分析中重视"析"的方法和技术,具备更高层次的中药质量理解和设计整合功能。提出综合应用检验质量控制、统计质量控制、预测质量控制和智能质量控制实现中药产品质量一致性和工艺系统可靠性。全程优化致力于生命周期内的中药质量和过程能力改进。实施QbD有利于化解中药研发和制造生态系统内在矛盾,为中药质量和产业效益的提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剂、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CoAR)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受体拮抗剂三维药效团为辨识模型,以三维数据库柔性搜索技术为辨识算法,发现了18首活血化瘀方剂及其所合20味中药可能具有的ACE、AngⅡ、PAF和HMG—CoAR受体活性的物质基础。结果表明,中药有效成分族的研究将为从分子层次上揭示方剂物质基础提供方法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