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5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对高血压患者卧位和立位的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值(ARR)进行分析,探讨同一患者2种不同体位时ARR值的差异。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测定120例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和醛固酮(ALD),分别在卧位和立位采血测定血浆PRA和ALD,计算ARR值后进行分析。结果120例患者的卧位ARR值为(153.14±33.25),立位ARR值为(78.80±27.42)。样本ARR值经对数转换后符合正态分布。按α=0.05进行配对t检验,t=7.218,P0.05,认为卧位和立位ARR对数值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RR值在立位和卧位时存在差异,应制定适用于不同体位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比较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移行带抗原密度(PSAD-TZ)、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比值(FPSA/TPSA)、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55例BPH和23例PCa病人,PSA为4~20ng/ml,比较PSA、PSAD、FPSA/TPSA、PSAD-TZ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BPH和PCa两组PSA平均值分别为(9.41±3.25)ng/ml和(11.29±2.50)ng/ml,两组比较P>0.05。两组PSAD平均值分别为(0.14±0.09)和(0.23±0.11),两组比较P<0.05。两组FPSA/TPSA平均值分别为(0.61±0.23)和(0.25±0.14),两组比较P<0.05。两组PSAD-TZ平均值分别为(0.25±0.19)和(0.52±0.25),两组比较P<0.01。结论PSAD、FPSA/TPSA、PSAD-TZ对PSA<20ng/ml的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具有鉴别作用,其中尤以PSAD-TZ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评价一种适用于胆道子镜的新型取石网篮在无射线内镜胆总管结石取石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1年2—10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无射线胆道镜下胆总管结石取石术的78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新型网篮取石组(35例)及普通网篮取石组(43例),分析并比较2组之间胆道镜探查次数、网篮取石次数、术中注水量、取石及胆道镜探查时间、总体内镜操作时间以及术后不良事件。结果 与普通网篮取石组比较,新型网篮取石组胆道镜探查次数较少[(1.08±0.28)次比(2.30±0.51)次,t=-12.535,P<0.001],术中注水量较少[(46.14±11.89)mL比(78.62±10.09)mL,t=-13.052,P<0.001],取石及胆道镜探查时间较短[(9.69±2.97)min比(12.67±2.51)min,t=-4.815,P<0.001],总体内镜操作时间也较短[(30.17±7.19)min比(33.44±6.69)min,t=-2.076,P=0.041]。2组之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2/35)比11.6%(5/43),χ2=0.826,P=0.363]。结论 新型取石网篮胆总管取石操作时间短,胆道镜探查次数少,术中注水量少,能够方便胆道镜直视下的无射线取石。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高能磷酸钛氧钾晶体(KTP)激光膀胱颈汽化术治疗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2至12月对17例有梗阻症状的女性膀胱出口梗阻患者应用功率为80W的KTP激光行女性膀胱颈部汽化术治疗。患者年龄24~82岁。术前留置导尿管5例,余12例患者平均最大尿流率为8.3ml/s。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0~20min,平均13min。术后1d拔除导尿管,所有患者排尿通畅。术后随访2~10个月,平均4.8个月;出院时最大尿流率平均为18.7ml/s,随访时为23.4ml/s。结论KTP激光膀胱颈部汽化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微侵袭性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钙通道阻滞剂尼卡地平在嗜铬细胞瘤摘除术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10/2002-7收治嗜铬细胞瘤患者10例。术前口服尼卡地平(40~80mg,2次)10~14d作为手术前控制血压的药物,术中控制收缩压在16.0-21.3kPa之间,调节尼卡地平静脉注射浓度[(1-μg/kg.min)],在结扎肿瘤的引流静脉前停药。结果2例在术中分离肿瘤时出现高血压危象(收缩压>26.7kPa),但被尼卡地平有效地控制住。另4例术中血压波动不大。所有患者术后均无须使用升压药。结论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尼卡地平是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的药物,可以替代常规的α-受体阻滞剂作为嗜铬细胞瘤手术前、术中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印制板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方法运用职业卫生调查表及现场检测方法,对某公司一印制板生产工艺线进行毒物、噪声、粉尘等危害因素的调查分析及检测。结果通过检测,除热风整平车间入板操作位硫酸浓度(CSTEL=3.6mg/m^3、CTWA=1.6mg/m^3)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外,其他检测点化学有害物质浓度均未超标;测定粉尘为环氧树脂尘,所有工作岗位粉尘浓度均未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外形组锯床、冲床、铣床和下料间剪板A、B工作岗位噪声强度(Leq)分别为85.4、85.4、88.9、93.4、94.3dB(A),超过职业卫生接触限值,其余工作岗位噪声强度均未超标。结论印制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且存在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的交叉影响,必须加强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比较尿道球部损伤腔内会师术和开放性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00-2005年6月对尿道球部损伤患者中采用膀胱镜下尿道会师术10例,开放性手术12例,对两种急诊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腔内会师组9例置管成功,1例因尿道球部完全断裂改行开放性手术。开放手术组13例中11例手术成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尿流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膀胱镜下尿道会师术与开放性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疗效相似的特点,尤其适合于尿道球部部分断裂者;而对于腔内会师术失败或尿道球部完全断裂者仍可采用开放性手术。  相似文献   
108.
结肠粘膜重建尿道的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结肠粘膜代尿道治疗复杂性前尿道长段狭窄或闭锁的可行性。 方法  6条雌性杂种成年狗在全麻下切开尿道 ,剥离全段尿道粘膜 ,取相等长度的结肠粘膜替代尿道粘膜 ,12周后将狗处死 ,取尿道组织作病理检查。采用结肠粘膜替代尿道一期尿道成形术治疗 1例复杂性前尿道长段狭窄患者 ,术后 3个月分别行逆行尿道造影 ,尿道镜和尿流率检查。 结果  6条狗移植于尿道的结肠粘膜全部成活 ,部分腺上皮转变为移行上皮细胞。采用结肠粘膜替代尿道的患者术后排尿通畅 ,移植段尿道无狭窄 ,最大尿流率 30ml/s。 结论 结肠粘膜代尿道是治疗复杂性前尿道长段狭窄或闭锁的一种有效方法 ,可用于不适合应用包皮或膀胱粘膜及颊粘膜时的尿道重建  相似文献   
109.
我们将输尿管与代膀胱再吻合时常用的膀胱内粘膜沟固定法作为可控膀胱的控制机制的一种新方法 ,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雌性杂种成年犬 8条 ,重 13~ 2 3kg ,平均 17.6kg。全麻下 ,取末段回肠 7cm左右 ,并以 14F号导管为基点缩窄后作为输出管。在膀胱侧壁切一小口 ,分离并剪开粘膜长 2cm ,将缩窄回肠的一端套入膀胱 ,并放在无粘膜的沟内 ,长 2cm ,其内口的下半部分与膀胱粘膜作间断吻合 ,已分离的膀胱粘膜与输出管的两侧壁作间断缝合 ,另一端作腹壁防狭窄造口。术后 10周作尿动力学和X线检查 :先排空膀胱 ,注入 2 0ml生理…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颅底沟通性肿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与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沟通性肿瘤42例,术前行MR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和/或CT扫描。结果 42例中按肿瘤沟通部位分类:颅眶沟通性肿瘤17例,颅鼻沟通性肿瘤18例,颅鼻眶沟通性肿瘤7例;按肿瘤原发部位分类:来源于鼻眶部肿瘤26例,来源于颅内肿瘤9例,来源于颅底的骨性、膜性及神经性结构的肿瘤7例。38例行手术切除,其中34例CT及MRI所见病灶范围与术中所见一致;另4例因肿瘤广泛累及鼻腔鼻窦、眼眶及颅内,只行活检未做手术切除。结论 CT和MRI能较准确地显示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沟通路径及病变特征,有助于提高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水平,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