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HPLC-ESI-Q-TOF-MS/MS)对紫花地丁水提取物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方法:采用Welc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5 m L·min~(-1),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运行时间为30 min。结果:通过二级高分辨质谱分析结合对照品数据及相关文献,共鉴定32个化合物,包含香豆素、黄酮及有机酸类成分。结论:该研究利用UHPLC的高效分离能力和MS的高灵敏度检测优势,建立的分析方法,为控制紫花地丁药材质量、临床疗效及阐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白花檵木药材止血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小鼠凝血/出血时间为指标,对白花檵木药材的水,30%乙醇,60%乙醇,80%乙醇,95%乙醇提取物进行止血活性筛选,并经ODS,Sephadex LH-20,硅胶等材料柱色谱分离、提纯,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白花檵木药材的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经小鼠凝血/出血实验,结果显示60%醇提组的凝血时间缩短率和止血时间缩短率相对其他提取物最高,并从中分离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银椴苷(1),3-O-香豆酰奎宁酸(2),山柰酚-3-O-β-D-半乳糖-(1→6)-β-D-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半乳糖苷(4),3-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5),5-O-香豆酰奎宁酸(6),3,5-二咖啡酰奎宁酸(7),4,5-二咖啡酰奎宁酸(8),3,4-二咖啡酰奎宁酸(9),除化合物1和4,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白花檵木药材60%乙醇提取物止血活性较好,而且其中主要是酚酸类成分。  相似文献   
33.
目的:基于体外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清除体系和H2O2诱导HepG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探讨勒哲多糖粗提物(LZC)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和机制。方法:测定LZC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DPPH自由基、亚硝酸根离子的清除作用;试剂盒检测H2O2诱导HepG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中细胞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水平,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2’,7’-dichlorofluorescein diacetate, DCFH2-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和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heme oxygenase 1,Nrf2/HO-1)、肿瘤蛋白53(p53)、Bcl...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藓生马先蒿Pedicularis muscicola Maxi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HPLC-Q-TOF-MS)对藓生马先蒿的茎、叶部位的甲醇与水的提取物进行分析与鉴定,采用Welch Ultimate^(■)UHPLC XB-C18(100 mm×2.1 mm,1.8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扫描采集数据。对藓生马先蒿不同部位的提取物图谱通过PeakView软件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果:从藓生马先蒿中总共鉴定出56个化合物。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14个,苯丙素苷类化合物9个,黄酮类化合物1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6个,木脂素类化合物8个,其他类化合物8个。结论:藓生马先蒿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具有差异,其中茎的醇提部位与叶的水提部位活性化合物数量较多,茎的水提部位较少。  相似文献   
35.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MS)对藏药宽筋藤Tinospora sinensis藤茎中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方法 采用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使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测定宽筋藤生物碱对脂多糖诱导小鼠巨噬RAW264.7细胞释放一氧化氮的抑制能力,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 通过二级高分辨质谱分析结合对照品数据及相关文献,共鉴定出73个生物碱,包括12个原小檗碱型生物碱、23个四氢原小檗碱型生物碱、20个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9个阿朴啡类生物碱、9个其他类生物碱。抗炎活性检测表明,宽筋藤生物碱对脂多糖刺激的RAW264.7细胞的一氧化氮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对藏药宽筋藤生物碱类成分进行较...  相似文献   
36.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UA)排泄异常引发的以尿酸升高为特征的一种代谢类疾病,目前以西药治疗为主,但不良反应较大。中医药抗痛风安全有效,故取得了长足发展。探讨中医药在抗痛风方面的策略,为中医药在抗痛风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该文以中药、中医、中医药和痛风为检索关键词,对在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检索筛选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结论:中医药可以针对痰、瘀、湿、虚4个病理病机论治痛风,实现痛风的虚实共治。其中根据湿热蕴结、瘀热阻滞、痰浊阻滞、肝肾阴虚4个证型的病理特点,分别用清热利湿法、活血化瘀法、化痰降浊法、补肝益肾法进行治疗,针对性强,有效性高。其主要作用机制有抑炎[调控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IL-8等趋化因子及核转录因子(NF)-κB、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等炎症通路]、降尿酸[调节尿酸转运体和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活化]、抗氧化应激(抑制活性氧,调控一氧化氮、丙二醛等水平)及调节免疫系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