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放射性肺损伤(RILI)的治疗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5只健康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Model组、BMSCs组。Model组和BMSCs组单次胸部照射剂量为20 Gy,正常对照组不接受X线照射,照射后6 h内,BMSCs组以1×106个B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小鼠体内。第5周取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巨噬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肺部巨噬细胞极化的变化;免疫蛋白印迹检测肺组织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上皮钙黏着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着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 辐射后,Model组肺组织血管扩张充血,肺间隔明显增厚,炎细胞浸润,BMSCs组小鼠肺组织的上述病变明显减轻;Model组明显增高的在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在BMSCs组均明显下调(P <0.01,P <0.05);BMSCs的治疗显著增加肺部巨噬...  相似文献   
22.
目的比较口腔溃疡防护剂与双花百合片在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防治中的作用,以探求更好的防护方案。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中心和陆军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肿瘤科经病理确诊的75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国2008年分期Ⅲ~Ⅳa期),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口腔溃疡防护剂组)、B组(双花百合片组)和C组(口腔溃疡防护剂+双花百合片组),每组各25例。所有患者采用调强放疗联合顺铂同步化疗。三组患者均从放疗当天开始观察口腔黏膜炎和口咽部疼痛情况。结果C组从放疗开始到出现口腔黏膜炎及口腔疼痛的时间较B组和A组明显延迟,而A组较B组亦有明显延迟(P<0.05);C组从放疗开始7周内口腔黏膜炎和口腔疼痛的平均分级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而A组口腔黏膜炎和口腔疼痛的平均分级均显著低于B组(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三组患者口腔黏膜炎具体发生时间及分级,三组间口腔黏膜炎等级在初始1、2周,C组较B组、A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B组与A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157)。在第3周、第4周、第5周,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分析表明,第5周时,A组发生Ⅲ级口腔黏膜炎的人数较B组明显减少(P=0.025),C组与A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1.00)。在第6周、第7周,三组间口腔黏膜炎发生时间及分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第6周时A组Ⅲ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较B组明显降低(P=0.046),而C组与A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714);且B组出现1例Ⅳ级口腔黏膜炎,而C组和A组均未发生Ⅳ级口腔黏膜炎。在第7周时C组Ⅲ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较A组明显降低(P=0.042),A组较B组降低(P=0.048)。三组患者口腔疼痛等级在第1周、第2周、第3周差异均有显著性,C组疼痛较B组、A组轻微;两组间分析表明,在第1周、第2周时C组疼痛分级较B组明显降低(P<0.05),而B组与A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但在第3周时A组明显低于B组(P=0.034)。在第4、第5周,三组间口腔疼痛差异无显著性。随着时间推移,在第6、第7周时,三组间疼痛分级差异有显著性,C组口腔疼痛分级较B组和A组明显降低,且在第7周时,A组口腔疼痛分级较B组低(P<0.05)。结论对于接受调强放疗初治鼻咽癌患者,给予口腔溃疡防护剂联合双花百合片防治,其放射性口腔黏膜炎较单药具有显著优势,而口腔溃疡防护剂比双花百合片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微小RNA-6833-3p(miR-6833-3p)通过靶向调控脂蛋白1(lipin 1,LPIN1)的表达影响肺癌细胞周期和增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miR-6833-3p在肺癌细胞(HCC827、A549、H1650、H1299)和永生化正常肺泡上皮细胞(HPAEpiC)中...  相似文献   
24.
 肿瘤干细胞(CSC)在肿瘤血管生成中有重要作用,血管生成因子、乏氧等介导了这一过程。CSC能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并且参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这可能是肿瘤启动和进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深入研究CSC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对肿瘤的靶向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5.
目的  了解2014-2019年青岛市人群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 IAV)流行病学和遗传特征。 方法  提取9 807份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的病毒RNA, 采用多重实时反转录PCR方法鉴定分型; 采用一步法反转录PCR扩增IAV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 NA)基因, 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基因分析。 结果  2014-2019年青岛市流感病毒流行具有北半球典型季节性流感特征。夏季小量流行主要是H3N2。青岛市IAV中H1N1pdm09和H3N2分别占57.6%和42.4%, 并呈现交替流行。基因群分属于6B和3C。两者HA和NA基因进化都处在净化选择下, 但抗原进化可能具有不同的进化模式。与2009年毒株相比, 2019年青岛市H1N1pdm09和H3N2的HA分别已发生21个和30个氨基酸替换, 均主要发生在头部, 分别包含5个和18个抗原位点。H1N1pdm09检测到两株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性突变, 1株为H275Y突变, 另1株为S247N突变; H3N2中未发现NAI抗性突变。 结论  H1N1pdm09和H3N2是2014-2019年青岛市季节性IAV中的主要组分, 进化迅速。加强流感监测和研究十分必要, 流感疫苗株需要及时更新。  相似文献   
26.
目的:基于产妇血清中CK、AFP及β-hCG水平,探讨预测胎盘植入的价值.方法:以承德市中心医院产科为例,选择其2017年到2019年经产后病理诊断为胎盘植入的50名产妇作为实验组.随机选择非胎盘植入产妇52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对各组产妇血清CK、AFP及β-hCG水平进行测定,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孕妇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中的诊断预测效能.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在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妇产科进行产检并剖宫产分娩的前置胎盘孕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孕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云南松松针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提取12个不同产地的云南松松针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成分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利用SPSS 20.0软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从12个不同产地的云南松松针挥发油成分中共分离鉴定出137种化合物,其中1号样品鉴别出57种,2号样品鉴别出57种,3号样品鉴别出54种,4号样品鉴别出48种,5号样品鉴别出58种,6号样品鉴别出60种,7号样品鉴别出53种,8号样品鉴别出55种,9号样品鉴别出56种,10号样品鉴别出58种,11号样品鉴别出54种,12号样品鉴别出50种,挥发油成分由烃、酸、醇、酯、醛、酮、酚、醚8类化合物组成,其中共有成分有11种,包括α-蒎烯,β-蒎烯,β-石竹烯,7,10,13-十六碳三烯酸,棕榈油酸甲酯,棕榈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植物醇,硬脂酸,山嵛酸,木焦油酸。结论:该研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SFE-CO2)法提取不同产地的云南松松针挥发油,发现云南松松针挥发油成分主要是烃类、酸类、酯类、醇类化合物,不同产地的云南松松针挥发油成分的含量及种类相差较大。为云南松松针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9.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全球恶性肿瘤首位。放疗是肺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然而,放射性肺损伤(RILI)作为胸部肿瘤放疗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和剂量限制因素,其发生率达5%~20%,一旦发生通常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RILI的危险因素涉及临床因素、治疗模式、遗传因素及功能肺的受照剂量等,本文将针对这些相关危险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张晓月  刘芳  秦虹 《肿瘤学杂志》2019,25(9):830-835
摘 要: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重排的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一种特定的分子亚型。克唑替尼耐药后疾病进展主要以寡进展为主,脑转移最常见。继续使用克唑替尼或联合局部治疗能够带来获益。全文将从临床研究和真实世界的研究介绍克唑替尼耐药后的疾病进展的特征和克唑替尼继续使用的疗效,并分析联合局部治疗的应用价值以及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