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4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08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61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71.
目的 通过分析眶上外侧入路或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4年11月~2017年5月我科118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采用眶上外侧入路61例,采用翼点入路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出院时GO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头颅CTA检查证实动脉瘤均被完全夹闭。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切口长度(11.2±1.1)cm、骨瓣大小(2.8±0.2)cm2、手术时间(184±38)min、手术出血量(170±147)ml低于翼点入路手术切口长度(16.4±2.1)cm、骨瓣大小(5.1±0.4)cm2、手术时间(258±50)min、手术出血量(221±101)ml;眶上外侧入路颅内感染率9.80%。及头皮愈合不良率0低于眶上外侧入路颅内感染率24.50%及头皮愈合不良率7.00%,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眶上外侧入路动脉瘤破裂率6.50%、术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4.90%及出院时预后良好率91.80%与翼点入路术中动脉瘤破裂率3.50%、术后慢性脑积水发生率5.20%及出院时预后良好率85.90%比较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均能安全、有效夹闭前交通动脉瘤,但眶上外侧入路具有高效、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372.
目的探讨床突旁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和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20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夹闭术、瘤颈夹闭术及载瘤动脉塑形术。术后复查头颅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动脉瘤夹闭情况,出院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临床疗效。对所有患者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为GOS,评估患者预后。 结果20例患者的动脉瘤均获得满意夹闭。术后CTA或DSA检查发现,所有患者均无动脉瘤复发及再出血,仅1例瘤颈存在少量残留。术后1例巨大动脉瘤患者出现严重脑水肿并发脑积水,6例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3例发生脑梗死,1例发生脑脊液鼻漏,3例新发视力、视野损害,经治疗均改善或恢复正常。围手术期无死亡。出院时GOS评级,Ⅴ级13例,Ⅳ级6例,Ⅲ级1例。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8个月,平均(10±6)个月。GOS评级,Ⅴ级16例,Ⅳ级4例。 结论对床突旁动脉瘤行显微外科夹闭术安全可行,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73.
目的:克隆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基因并分析其基因多态性。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从光果甘草主根中扩增得到CHS c DNA序列,测序并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克隆得到19条长度为1 175 bp的光果甘草CHS c DNA序列,测序结果显示其一致性99.10%,存在81个变异位点,可分为17种单倍型;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这19条c DNA序列共编码14种氨基酸序列类型,一致性99.34%,存在25个变异位点。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光果甘草CHS c DNA序列编码蛋白为稳定性亲水蛋白,平均相对分子质量42.6 k Da,等电点5.75~6.21,不含信号肽,无跨膜区,保守结构域包含1个查尔酮合酶超家族结构域,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同源性分析显示,光果甘草CHS c DNA序列与乌拉尔甘草G.uralensis以及胀果甘草G.inflata在进化关系上最近,与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在进化关系上最远。结论:成功克隆并得到了光果甘草CHS c DNA序列,且这些序列编码区具有丰富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374.
目的观察氟康唑片和伊曲康唑胶囊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并检测口腔黏膜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体外敏感性,了解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126例确诊为口腔黏膜念珠菌病患者给予氟康唑片口服治疗,对32例患者给予伊曲康唑胶囊口服治疗。采用Etest法检测30株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最小抑菌浓度(M IC)。结果氟康唑片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有效率为94.44%,真菌清除率为94.44%;伊曲康唑胶囊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有效率93.75%,真菌清除率93.75%。采用Etest法检测30株念珠菌对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M IC值,范围分别为0.0160~4μg/m l和0.250~2μg/m l。结论氟康唑片和伊曲康唑胶囊对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疗效好,副作用小。Etest法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方法在临床实验室使用。  相似文献   
375.
目的:探讨磁流体高温热疗对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作用。方法:接种B16F10黑色素瘤细胞悬液于C57/BL6小鼠的背部皮下,当肿瘤长至直径为(0.8±0.1)cm时,将20mg磁流体直接注射到肿瘤内部,24h后在交变磁场下加温(50℃,10min),间隔24h,连续治疗3次,观察磁流体热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瘤体的病理变化、对肿瘤生长及小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加温治疗后,部分(4/7)小鼠的瘤体完全消失,实验组肿瘤没有消失的小鼠平均生存(20.333±7.881)d,瘤体消失的小鼠生存>70d;组织学检查肿瘤细胞呈凋亡、坏死样改变。结论:磁流体热疗能有效的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为其成为皮肤黑色素瘤的有效治疗手段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76.
十几年前,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让全国人记住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希望工程”。现在,当年的“大眼睛”、安徽女孩苏明娟已经读完了大学。自1989年10月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青基会)实施的“希望工程”也走过了17个年头,先后援建希望小学12559所,资助贫困家庭学生280多万名。希望工程成为一个享誉国内外的名公益品牌。  相似文献   
377.
目的:研究人参皂甙Rg1,Re对β-淀粉样蛋白(β-AP)诱导原代培养海马及皮质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测定神经元细胞培养上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度来检测细胞的受损程度.结果:经终浓度为0.4 μmol/L的β-AP诱导损伤12 h, 神经元细胞培养上清中的LDH释放度明显升高;人参皂甙Rg1,Re在10,20 μmol/L浓度时均能使LDH的释放度显著减少.结论:两种人参皂甙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能对抗β-AP诱导的神经元损伤,表现出对神经元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78.
目的:观察鼻炎合剂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法,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法观察鼻渊合剂对急、慢性炎症的作用,醋酸所致扭体法观察鼻渊合剂的镇痛作用。结果:鼻渊合剂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爪肿胀,对醋酸引起的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具有显著性的拮抗作用,并可显著性抑制棉球肉芽组织增生。高剂量还有一定的缓解疼痛作用。结论:鼻渊合剂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79.
我军新型单兵及战位卫生装备日前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研制成功。该成果的面世,将大大提高单兵及战位自救互救能力,显著减少战斗减员,从而有效保障部队战斗力。 这套装备包括单兵卫生装备和战位卫生装备两大类。单兵卫生装备总重量为 209克,外形尺寸为 100毫米× 60毫米× 25毫米,由单兵急救盒、功能三角巾和自动注射针组成,主要用于火线伤员包扎、止血、止痛、通气,战时可根据需要增加化学和核武器损伤急救器材。战位卫生装备总重量为 5千克,外形尺寸为 310毫米× 240毫米× 110毫米,用铝合金板制成,箱内急救药材和急…  相似文献   
380.
64层3D-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及临床评估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比较64层3D-CTA与DSA在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及其评估外科治疗的优缺点,评价64层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6年12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9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3D-CTA检查,分析CTA检查结果并与DSA检查结果比较。结果99例SAH患者经3D-CTA检查发现动脉瘤70例,其中41例同时接受DSA检查,除1例外,全部证实DSA的发现, DSA所漏诊的1例经手术证实为微小动脉瘤。结论64层螺旋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且能够清楚显示解剖结构,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难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