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5 毫秒
41.
目的报告一种作者自行设计制作的螺纹异体皮质骨椎间融合支架(allograft in terbody fusion cage,AIFC)椎间融合治疗下腰椎不稳的临床初步疗效.方法本组共27例,其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20~72岁,平均48.5岁.Ⅰ°~Ⅱ°滑脱17例,Ⅱ°~Ⅲ°滑脱7例,退行性腰椎不稳3例.前路手术3例,后路手术24例,其中15例同时行Steffee钢板和RF或FJ内固定,手术共植入AIFC39个,其中一个间隙植入2个9例,植入1个15例,同时2个间隙各植入1个3例.结果平均随访13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优21例,良5例,可1例.X线动态观察术后3~4月手术撑开的椎间隙有1~2 mm的回落丢失,1例AIFC破裂,全部获骨性愈合.结论AIFC具有足够支撑、维护椎间隙高度功能,抗滑稳定性好,椎间融合率高,可避免取髂骨和金属椎间融合器记永久植入的一些并发症,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治疗下腰椎失稳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螺纹异体骨椎间融合器(AIFC)加经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腰椎滑脱患者实施后路椎板减压、AIFC椎间融合及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其中Ⅰ~Ⅱ度滑脱10例,Ⅱ~Ⅲ度滑脱7例.手术共植入AIFC 27个,其中1个间隙植入2个8例、植入1个7例,同时2个间隙各植入1个2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临床疗效:优14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16/17.X线动态观察:术后3~4个月手术撑开的椎间隙高度有1~2 mm的丢失,椎间隙感染和断钉各1例,AIFC无移位、成角畸形,全部骨性愈合.结论 AIFC具有足够支撑、抗滑移能力,椎间融合率高;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可进一步增加椎体即时稳定,二者结合治疗腰椎滑脱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3.
腰椎间螺纹异体皮质骨融合支架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螺纹异体骨椎间融合支架 (allograftinterbodyfusioncage ,AIFC)腰椎间融合的生物力学特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 用 4具新鲜尸体的尺骨、桡骨和腓骨自行研制成AIFC ,同时用环钻切取带双面皮质的髂骨行压缩试验 ,并模拟临床切除L2~ 3,L4~ 5椎间盘后分别植入髂骨和AIFC ,行拔出试验。将AIFC用于 10例腰椎滑脱和腰椎不稳病人 ,观察其临床效果及手术并发症 ,并做X线征评价。结果 ①最大抗压负荷AIFC组为 82 6 8± 490 3N ,髂骨组为 1385± 2 2 3N ,AIFC组为髂骨组的 6倍 (P <0 0 1) ,②最大拔出力AIFC组为 489± 2 0 6N ,髂骨组为 89± 45N ,AIFC组为髂骨组的 5 5倍 (P <0 0 1) ,③手术治疗 10例 ,平均随访 12个月 ,临床效果满意 ,无神经并发症发生。AIFC无移位及骨折。术后 3个月动态摄X线片均获骨性融合。手术椎间隙无高度丢失和畸形。结论 AIFC具有足够的支撑、维持或增加椎间隙高度功能 ,抗滑、稳定性好 ,椎间融合率高 ,其设计独特合理 ,符合腰椎生物力学和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44.
本文能过对11例病15条屈肌腱断裂伤后行Ⅱ期修复术(伤后不同时间)的观察,发现屈肌腱断裂6个月以后,发生明显变性,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15~18岁。手屈肌腱断裂伤(至术前)2~11个月不等,其中8例病史2~5个月,3例6~11个月。断裂部位(掌测):腕部4例7条肌腱,掌指交界处5例5条,指部2例3条。术前均有2~6月功能锻炼史。  相似文献   
45.
手背倒蒂复合皮瓣翻转修复指掌侧创面张春浩,史振满临床上应用各种皮瓣修复手指组织缺损报道较多。我们采用手背倒蒂复合皮瓣翻转修复中指掌侧皮肤、屈肌腱缺损1例。此方法操作简单,效果较好。病例男,38岁,工人。因左手中指电刨伤后2小时于1992年11月2日入...  相似文献   
46.
张春浩  李兴 《新疆医学》2006,36(5):111-111
骨折外固定后并发的骨质疏松、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临床上称之为骨折病,可引起患肢局部的肿胀、疼痛及关节活动受限,伤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伤肢不能完全恢复功能,或恢复较慢。这在临床上较为普遍,却往往被疏忽,使病人得不到有效治疗。本文通过一组骨折病的治疗经过,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经髂骨后入路高位骶骨肿瘤切除重建的方法.方法 利用经髂骨后入路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高位骶骨肿瘤3例.切除椎板,保护骶部神经,切除侵入椎管肿瘤;切取髂骨瓣向近侧掀开,借助髂骨瓣开孔直视骶骨侧块部肿瘤切除;继而,侧前方显露骶前间隙剥离,切除椎体肿瘤.骶1、2椎体植骨与髂骨瓣螺丝钉固定;最后双侧腰5椎弓根、髂骨瓣和髂骨钢板螺丝钉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3~6年,肿瘤无复发;内固定牢靠,植骨愈合良好.大小便及双下肢功能正常.结论 经髂骨后入路高位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后椎体内骨水泥分布形态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3年12月行 PVP 和 PKP 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440例591节椎体,根据术后 X 线片骨水泥椎体内分布形态分为致密型组370例,弥散型组7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骨水泥量、住院天数、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 Oswse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s 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比、骨折部位和手术方法、骨水泥漏及新发椎体骨折发生率。结果平均随访36个月,弥散型组手术时间长于致密型组,骨水泥渗漏率高于致密型组(P <0.01),其他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各发生手术椎体再骨折1例,均给予相应治疗。结论椎体内骨水泥呈弥散型分布易发生骨水泥漏,术中透视应多加注意,以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