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9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33篇 |
内科学 | 15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39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评估下颈椎多节段椎管狭窄合并创伤性颈椎不稳的手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螺旋CT(multi-spir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MSCT)三维重建技术评估下颈椎多节段椎管狭窄合并创伤性颈椎不稳(multilevel degenerative stenosis with traumatic instability,MDSTI)的手术效果。方法2006年9月-2007年8月,本院应用颈椎椎弓根钉固定及同种异体骨植骨双开门椎管戚形术治疗9例MDSTI患者,结合MSCT三维重建技术量化评估螺钉穿破情况、术后椎管矢状径及横切面积增加情况。结果9例置入椎弓根钉44枚,1级穿破72.7%(32/44),2级穿破27.3%(12/44),无3级穿破及置钉不当需重新置钉病例。42个节段行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术后椎管矢状径及横切面积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术后6个月,76.2%(32/42)的患者植骨块完全融合,23.8%(10/42)的患者植骨块部分吸收,所有节段双侧开槽区域均达到坚强融合。结论应用MSCT三维重建技术可量化评估颈椎椎弓根钉固定的准确性和双开门椎管成形术的扩大比例。 相似文献
62.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pir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 image three-dimensional ( 3D )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associat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rad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evere talar neck fracture. Methods: Using the multi-slice spiral CT image 3D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we analysed Ⅱ cases of talar neck fracture. The fractures were reduced and fixed through a minimal inci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titanium cannulated lag screws. Results. In the Ⅱ cases, the results of CT image 3D reconstruction were in concordance with plain radiograph in 6 case of Hawkins type Ⅱ. And the remaining 5 cases of Hawkins types Ⅲ and Ⅳ could not be classified exactly only by radiographs, one of whom was misdiagnosed. After using the CT image 3D reconstruction, the 5 cases were classified exactly before osteosynthesis. The classifications of these Ⅱ cases were confirmed finally by surgical findings. The duration of operation were 45-Ⅰ40 min, averaging 8Ⅰ min (including the duration of C-arm fluoroscopy). X-ray exposure time was 6-58 seconds, averaging 22 seconds. The blood loss was less than Ⅰ00 ml. The fracture union was achieved in 3 months. No nonunion, talus avascular necrosis or joint surface collapse occurred. Postoperative follow-up was from Ⅰ to 25 months. According to Hawkins score, excellent result was found in 6 type Ⅱ cases and Ⅰ type Ⅲ case; good result in I type Ⅲ case with both medial and lateral malleolar fracture, Ⅰ type Ⅲ with medial malleolus fractures and Ⅰ open type Ⅲ; fair result in Ⅰ open type Ⅳ with lateral malleolus fracture. Conclusions : By using the multl-slice spiral CT image 3D reconstruction associated with radiography to diagnose and treat severe talar neck fractures,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can be improved obviously. Based on this technique, more consummate operational plan can be designed and performed so as to achieve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相似文献
63.
64.
创伤能量与大鼠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击打能量致骨折和非骨折以及仅固定肢体大鼠建立的隐大静脉血栓动物模型不同时相点的血栓发生率.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3在昆明医学院外科总论实验室完成.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以不同打击能量对大鼠双侧大腿近端外侧造成创伤建立创伤模型两组.①骨折固定组:瞬间击打能量为4.2 J,经骨擦感证实股骨骨折后,双侧均行髋人字石膏固定.②创伤固定组:瞬间击打能量为2.4 J,不造成股骨骨折,双侧均行髋人字石膏固定.③单纯固定组:仅行双侧髋人字石膏固定.造模后3,5,7,9 d(每个时间点10只大鼠,20侧)对大鼠双侧隐大静脉进行组织学及血栓发生率观察,并对创伤能量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大鼠120只,实验过程死亡3只,进入结果分析117只.各组隐大静脉血栓发生率7 d达高峰,骨折固定组最高(85%),创伤固定组次之(55%),单纯固定组最低(20%);7 d时骨折固定组血栓形成数明显多于创伤组(32,18),创伤能量大的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数多,相关系数=0.71,P<0.01.结论:大鼠隐大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创伤能量大小呈正相关,并与肢体固定后局部静脉血流速度成减慢有关,血栓发生率高峰时间在伤后第7天.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P)对脊髓损伤(SCI)早期线粒体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6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每组3只),行L4椎板切除后采用Allen法建立SCI模型。药物组于造模后2h按人-兔等效剂量给予MP冲击治疗。造模后8h处死分别获取损伤区长约8mm的脊髓组织Trizol法提取总RNA,经质检合格后采用Agilent兔子表达谱芯片进行检测。采用GeneSpring11.0软件,绘制箱线图和火山图;以P<0.05且FC≥2为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条件,本文针对线粒体凋亡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建立SCI的动物模型。抽提的6个RNA样品的2100 RIN>7.0并且28S/18S>0.7;重复探针点信号CV值<15%。在线粒体凋亡相关基因中VDAC5P、SLC25A5药物组和模型组比较呈现显著的差异性表达。VDAC5P和SLC25A5构成线粒体膜转化孔(PTP)的主要成分,二者构象的改变可引起线粒体转化孔的高通透状态。结论:MP能对线粒体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调节,可能是其发挥神经保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6.
67.
大鼠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光镜在大鼠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对血栓及血管内膜、内皮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进行观察.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骨折组、创伤组和对照组,骨折组和创伤组分别用自制的打击装置造成不同程度损伤,3组均行髋人字石膏固定,光镜观察不同时相点鼠隐大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血管内膜、内皮细胞变化.结果:骨折组7d时血栓发生率85%,骨折组、创伤组可见静脉内膜损伤,内皮细胞剥脱,内皮下层裸露,血管壁炎性细胞浸润,隐动脉内未见血栓,9d时部分血栓纤维化、部分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形成迷路状可互相沟通的管道,血管再通.对照组内膜和内皮细胞基本正常,仅见少数静脉内有不完全血栓存在.结论:大鼠创伤性隐大静脉血栓形成与静脉内膜及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8.
封闭吸引结合腓肠神经皮瓣治疗小腿中下段开放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结合腓肠神经逆行皮瓣在小腿中下段GustiloⅢA、B型开放性骨折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1例小腿中下段GustiloⅢA、B型开放性骨折的患者,经清创后采用单次或多次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7—28d(平均10.3d),待创面条件改善后二期行腓肠神经逆行皮瓣转移覆盖剩余创面.结果21例清创前细菌培养阳性,经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肉芽组织丰富、新鲜和出血活跃,渗出液细菌培养阴性,二期行腓肠神经逆行皮瓣覆盖创面后,创面均痊愈,无1例发生创面深部感染或创伤性骨髓炎.结论通过封闭负压吸引技术结合腓肠神经逆行皮瓣移植治疗小腿中下段GustiloⅢA、B型骨折,可以简便、有效的提高腓肠神经逆行皮瓣移植的手术效果,缩短患者的病程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不同击打能量致骨折和非骨折以及仅固定肢体大鼠建立的隐大静脉血栓动物模型不同时相点的血栓发生率。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3在昆明医学院外科总论实验室完成。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以不同打击能量对大鼠双侧大腿近端外侧造成创伤建立创伤模型两组。①骨折固定组:瞬间击打能量为4.2J,经骨擦感证实股骨骨折后,双侧均行髋人字石膏固定。②创伤固定组:瞬间击打能量为2.4J,不造成股骨骨折,双侧均行髋人字石膏固定。③单纯固定组:仅行双侧髋人字石膏固定。造模后3,5,7,9d(每个时间点10只大鼠,20侧)对大鼠双侧隐大静脉进行组织学及血栓发生率观察,并对创伤能量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纳入大鼠120只,实验过程死亡3只,进入结果分析117只。各组隐大静脉血栓发生率7d达高峰,骨折固定组最高(85%),创伤固定组次之(55%),单纯固定组最低(20%);7d时骨折固定组血栓形成数明显多于创伤组(32,18),创伤能量大的组深静脉血栓形成数多,相关系数=0.71,P<0.01。结论:大鼠隐大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创伤能量大小呈正相关,并与肢体固定后局部静脉血流速度成减慢有关,血栓发生率高峰时间在伤后第7天。 相似文献
70.
目的:通过建立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细胞变化及炎症反应的关系,为肢体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防和康复干预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10在昆明医学院外科总教研室完成。随机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骨折固定组、创伤固定组、无创伤固定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30只。用不同能量击打兔左下肢近端外侧,建立兔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造模后第5,7,9天抽取兔耳缘静脉血1mL,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结果:骨折固定组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均低于其余3组(P<0.01),白细胞高于其余3组(P<0.01);骨折固定组、创伤固定组中性粒细胞高于无创伤固定组、空白对照组(P<0.05);骨折固定组、创伤固定组股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无创伤固定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动物模型中,应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能准确、快速对血细胞进行检查;兔创伤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细胞变化有关;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可观察到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