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目的:探讨蒙药治疗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通过内服蒙药十二味漏芦花丸和胡日查-6治疗,未使用西药治疗急慢性鼻窦炎。结果:本组治愈31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达81%,治愈最快的20天,最慢的50天,用药期间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蒙药治疗鼻窦炎效果好,且服用方便,,无明显的毒副作用,经西医治疗无效的同样有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背景: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效果,但因其椎弓根容积小、个体差异大,与脊髓、椎动脉及神经根等组织毗邻等原因使这一内固定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寰枢椎椎弓根置入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的:探索自主研制的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进行寰枢椎椎弓根双置入的原理,以建立一种精度更高、更为安全且简便易行的新方法。 方法:置入前在头尾侧等分椎弓根的寰枢椎CT剖面图像上,于正中矢状线两侧、椎骨后部弧形骨线上各选取一点,其联线构成一条横线;位于该横线与切过寰枢椎后部最远点的水平线间的正中矢状线构成一条竖线,这样就在寰枢椎椎骨上即体内设置了一条长度已知且相互垂直的横线与竖线。术中在双置入机器手两定位杆尖端间和线配准器上各设定一条相互垂直的横线和竖线,即体外横线和竖线,其长度分别与体内横线和竖线相等。通过X射线侧位透视,将体内和体外的横线与竖线配准,并使两定位杆的尖端紧压寰椎后弓骨面,从而确定寰枢椎椎骨的正中矢状面、冠状面及水平面。设定双置入机器手两导针中心轴线间的距离与左右两置入点间的距离相等,且其中心轴线与正中面的夹角与术前测量的椎弓根中心轴线与正中矢状线的夹角相等,实时动态监测下,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沿椎弓根中心轴线准确双侧置入。 结果与结论:应用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行寰枢椎椎弓根双置入,当体内、外的横线及竖线配准及双置入机器手两定位杆的尖端紧密接触弧形骨面时,两导针的尖端只能落在左右椎弓根的置入点上。实时动态监测下,可保证沿寰枢椎左右椎弓根中心轴线准确双置入。  相似文献   
43.
目的:介绍使用蒙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予口服蒙药乌优·乌日勒和壮西-21治疗,对照组3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给予口服西药奥美拉唑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临床主症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溃疡症状复发率治疗组复发8例,19.5%;对照组复发11例,28.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蒙药治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较西药奥美拉唑疗效好.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基于敏感风险指标评估的预警干预在预防老年骨折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in thromboembolism,VTE)发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骨折住院患者根据随机抛硬币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n=34).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敏感风险指标评估的预警干预,评估患者干预前、后凝血指标水平及干预4 w后VTE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明显低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TE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敏感风险指标评估的预警干预可减少术后VTE发生,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45.
蒙医震脑术是蒙古族古老而神奇的一种治疗脑震荡的外治疗法。结合相关文献,简要阐述了蒙医震脑术的来源、操作方法,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46.
无框架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腰椎弓根标准轴位引导置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具有很好的生物力学效果,是目前脊柱外科常用的技术。各种各样的经椎弓根引导置入方法,包括计算机辅助导航等,均存在一定的失误率,误置会导致严重后果。 目的:采用自主研发的无框架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在椎弓根标准轴位透视引导下置入导针,以期为临床探索一种精准度更高、操作更为简便的经椎弓根穿刺或置入方法。 方法:取6具干燥腰椎体标本(L1~L5),置针前用CT扫描并三维重建后,测量椎弓根中心轴线与椎体自身矢状面的夹角α,以及它与椎体上终板前后缘连线所在平面的夹角β。术中C臂机透视确定腰椎骨标准正位像后,依据α与β角度将其向目标侧椎弓根旋转,进行椎弓根标准轴位投照,遥操作机器人,令导针沿椎弓根近圆环状投影的中心置入。置针后摄椎体侧位像、轴位像观察导针的位置,并行CT扫描测量针道α及β角。 结果与结论:60个椎弓根均成功置入导针,置针后椎体X射线侧位像、轴位像及CT扫描横断面图像显示导针位于椎弓根中心,均未见导针接触或穿破椎弓根骨皮质。提示椎弓根标准轴位投照引导下无框架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置针,是一种精准度高、可靠安全的新方法,操作简便,并能减少或避免射线暴露。  相似文献   
47.
[目的]比较单侧囊壁穿刺与囊内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治疗I、II期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1年2月行PVP治疗的56例I、II期Kümme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30例采用经囊壁穿刺治疗(囊壁组),26例采用囊内穿刺治疗(囊内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穿刺成功率、骨水泥渗漏率、下地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壁组术中透视次数[(12.4±1.6)次vs (9.2±1.7)次, P<0.05]和骨水泥注入量[(4.7±0.2) ml vs (4.3±0.2)ml, P<0.05]均显著多于囊内组。随访时间平均(17.4±2.4)个月。术后随时间推移,两组VAS、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和中线高度...  相似文献   
48.
[目的]介绍骨水泥强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Ⅲ期Kümmell病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采用上述技术治疗Ⅲ期Kümmell病患者20例。透视定位病椎,并做体表标记,于病椎上下各经皮置入1对,病椎一侧1枚空心骨水泥椎弓钉。首先于上下邻椎注入骨水泥,侍固化后,经皮穿入双侧连接棒,撑开复位病椎,保留病椎非置钉侧棒,维持复位。于病椎未置入椎弓钉一侧置入穿刺针,经病椎空心椎弓钉和穿刺针注入骨水泥,在病椎椎体内形成完全相融的骨水泥块,待病椎椎体内水泥凝固后,撤出穿刺针,连接棒并锁紧尾塞;缝合5个小切口。[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36个月。末次随访,VAS和ODI评分显著减少(P<0.05),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显著改善。影像方面,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显著增加、手术节段Cobb角及伤椎楔形角显著减少(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Ⅲ期Kümmell病能有效恢复伤椎椎体高度,矫正后凸,防止病变椎体再次塌陷,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