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对侧控制型电刺激(CCNMES)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40例初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侧控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内科治疗与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直立床训练、关节活动训练、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等。对侧控制组在患侧腕背伸肌、患侧胫前肌给予CCNMES。对照组接受患侧腕背伸肌群、患侧胫前肌常规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运动力指数(MI)、患侧腕部背伸主动活动度(AROM)、患侧踝部背伸AROM对患者的功能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各项功能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对侧控制组患者NIHSS[(11.24±6.36)分]、FMA[(41.14±13.45)分]、MI[(32.14±9.36)分]、患侧腕部背伸AROM[(15.68±4.51)°]、患侧踝部背伸AROM[(11.57±5.61)°]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NIHSS[(13.34±4.43)分]、FMA[(37.84±14.13)分]、MI[(27.76±11.63)分]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对侧控制组患侧腕部及踝部的背伸AROM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CCNMES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在腕部及踝部AROM方面的治疗效果优于NMES。 相似文献
22.
目的:评价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术过程中,在正位透视下进行椎弓根穿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诊治的55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正侧位透视下椎弓根穿刺(传统组,n=29),以及术前根据三维CT结果规划穿刺方案,术中在正位透视下完成椎弓根穿刺(正位组,n=26)。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术前病椎高度、注入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率、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术前病椎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位组患者平均骨水泥注入量[(5.08±0.70)mL vs(5.77±0.79) mL]、手术时间[(32.69±5.03)min vs(44.93±6.16) min]、中位透视次数(25次vs 32次)均少于传统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率、术前后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C臂机单一正位透视下双侧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与常规透视下手术缓解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所用时间更短、透视更少。 相似文献
23.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嵌压性疾病[1],总发病率约为2.7%~5.8%,在特殊人群(如2型糖尿病患者等)中发病率高达14.5%[2]。CTS早期多表现为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若不及时治疗后期可出现手部感觉减退或拇指运动功能障碍。目前认为,腕管内压力升高压迫正中神经是CTS的主要原因,同时年龄、肥胖、吸烟、糖尿病等也与CTS发病密切相关[3]。临床治疗CTS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轻、中度CTS患者治疗首选非手术方案,包括药物、物理因子治疗、手部练习等。超声是一种常见的物理因子治疗,利用超声波产生的机械效应、热效应及空化效应,可用来治疗周围神经损伤、骨折、肌腱病等。有研究证实,超声在治疗CTS时较激光疗法有更好的疗效[4]。近年来有荟萃分析认为,与安慰剂或其他非手术疗法比较,超声治疗效果相对显著,但证据仍十分有限,主要是缺乏客观量化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4.
CT三维重建在特发性脊柱侧弯椎弓根个体化置钉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指导特发性脊柱侧弯胸腰椎椎弓根个体化置钉的新方法。方法:徒手置钉组和重建指导组各20例患者,重建指导组术前CT扫描及三维重建得出置钉点以及该点的进钉角度参数,术中用所得重建点以及自行研制的外展角导向器指导置钉;徒手置钉组用Lenke所提出的徒手技术置钉。术后用CT平扫比较两种方法置钉的准确率。结果:两组共分别置入椎弓根钉330枚和333枚,准确率分别为86.4%和94.3%,重建指导组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徒手置钉组(P=0.01)。结论:术前对脊柱的CT扫描和三维重建,能够为每一个椎体椎弓根提供精确置钉点及置钉方向,显著提高脊柱侧凸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一次性颅内血肿微创粉碎穿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结果: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恢复至有正常生活工作能力者18例(45.0%),生活能部分自理或能下地活动者12例(30.0%),卧床者4例(10.0%),6例(15.0%)死亡。结论:此项技术具有损伤小、操作简便、不需特殊麻醉,特别适用于高龄、危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26.
上颌窦非何杰金氏淋巴瘤1例程美华,张文通,潘子民患者男,51岁,因左面部隆起2个月,左限溢泪1个月,干1991年11月27日入院,检查:左鼻背及面颊部隆起,表面皮肤色正常,无压痛,张口无受限,左眼球向前上移,活动无受限,眶下缘骨质破坏未触及眶下缘,左...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前路,后路手术治疗脊柱爆裂性骨折的疗效并作出对比,评出其优越性。方法总结2005年至2008年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共38例,其中采用后路减压,植骨与内固定手术治疗20例。采用前路减压,植骨与内固定手术治疗18例,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病椎高度变化,脊柱后突角度改变,内固定有无松脱,折断及椎管狭窄程度改变。结果全部患者均接受6~36个月的随访,平均18月,X线复查示:前路手术组病椎植骨均骨性愈合,高度未见明显丧失。后路手术组有9例高度明显丢失,后突畸形明显,3例出现断钉、脱钉.后路组有明显椎管狭窄。结论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前路手术优于后路手术。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及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1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NIHSS、FMA及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能促进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