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1.
 目的:建立胰岛素瘤的动物模型并分析其特性,为胰岛素瘤的深入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首先检测体外培养的大鼠胰岛素瘤细胞株INS-1的激素释放能力,然后将INS-1细胞移植到裸鼠左肾包膜下,或在移植后18 d或在移植前3 d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破坏动物自身胰岛。尾静脉采血检测血糖,当血糖<2.8 mmol/L认为胰岛素瘤模型建立。对各种条件建立的模型,观察给予不同刺激物对血糖的影响以及动物血清中胰岛素含量;并对动物胰腺组织和移植细胞的肾脏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结果:胰岛素瘤细胞既表达胰岛素,同时也表达胰高血糖素。裸鼠接种INS-1细胞后3~4周血糖<2.8 mmol/L;移植肾脏明显增大,形成明显肿瘤,直径≥1 cm。细胞移植后腹腔注射STZ的动物,血糖短暂回升,超过正常血糖水平,之后又逐渐下降,约2周后血糖<2.8 mmol/L。正常裸鼠给予STZ后血糖明显升高,移植INS-1细胞后动物血糖逐渐下降,约4周后血糖降至2.8 mmol/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种方法建立的胰岛素瘤模型给予高糖后,动物血糖峰值低。高糖加精氨酸或乙酰胆碱刺激后,正常动物血糖峰值较单纯高糖刺激降低,并较快降至正常水平,但3种胰岛素瘤模型组血糖升高均明显超过单纯高糖刺激者。高糖加去甲肾上腺素刺激后,正常动物血糖达到峰值时间延迟,血糖水平下降缓慢,3种胰岛素瘤模型组血糖较单纯高糖刺激组有所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种胰岛素瘤模型血浆基础胰岛素的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通过给裸鼠肾包膜下移植INS-1细胞,可建立胰岛素瘤动物模型,且瘤细胞同时表达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不易被STZ破坏。该模型为进一步探讨胰岛素瘤的发病机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2.
尿检异常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临床征之一,肾组织活检是最直接的诊断手段,对无症状尿检异常患者做肾组织活检的临床价也日渐明确[1].本文成人无症状尿检异常多在健康体检或其他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肾损害的早期指标)尿检时被发现,无肾脏疾病的阳性体征.通过对本组病例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和肾穿分析无症状尿检异常的可能原因,进一步探讨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微量)的临床意义,为基层医疗尤其健康体检的进一步筛查提供参考.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8-01-2010-07在我院健康体检、门诊及住院的无症状尿检异常患者59例,男24例,女35例,年龄16~59(平均32.5)岁.尿检提示单纯持续性镜下或(和)血尿22例;持续性镜下血尿伴蛋白尿(微量)8例;单纯持续性蛋白尿(微量)19例.经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均为肾性血尿且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33.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对患者健康和生命威胁严重,但目前治疗手段匮乏。GLP-1类药物是近年研发的治疗糖尿病新药,它可促进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临床用于辅助降糖药物。研究显示除胰岛外,GLP-1受也表达在肾脏,动物实验显示GLP-1对糖尿病肾脏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并且这种保护作用与其控制血糖、血压及体重无关,是GLP-1直接作用于肾小球和肾小管起到保护作用。本文针对GLP-1类药物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4.
游嘉  张文健  娄晋宁 《医学研究杂志》2015,44(7):174-176,179
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和凋亡是糖尿病病程中持续高糖的主要原因。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s)作为糖毒性的重要作用机制与胰岛β细胞的损伤关系密切。今年来研究指出AGEs通过氧化应激反应可引起胰岛β细胞胰岛素合成功能障碍,胰岛素释放功能障碍,并促使胰岛β细胞凋亡;除此之外, AGEs还可抑制胰岛β细胞发生自噬作用从而促胰岛β细胞凋亡。因此,明确AGEs对胰岛β细胞损伤机制对于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起着重要作用,并将对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清对培养的人视网膜内皮细胞凝血纤溶活性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分离人胚胎视网膜组织内皮细胞(HREC),用糖尿病患者血清或正常人血清分别培养48h,应用ELISA法检测HREC释放的凝血纤溶因子;应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应用化学显色法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水平及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和抑制剂对其影响。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使HREC组织因子增多、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降低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增加,与正常血清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与正常人血清组相比,糖尿病患者血清使HREC内ROS生成增多,XOD水平升高,并且这种作用可被PKC激动剂促进,被PKC抑制剂降低。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诱导视网膜内皮细胞出现高凝血、低纤溶和氧化应激的功能改变,并且PKC的激活在氧化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
探讨单细胞克隆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LCSCs)向间充质样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得单个细胞来源的LCSC克隆,采用RT-PCR法鉴定干细胞标志物;将该单细胞克隆分别用成骨、软骨和脂肪诱导分化培养基培养3周后,采用Real-time PCR及特殊染色技术比较诱导前后LCSC表达成骨、软骨及脂肪细胞特异标志物的差异。结果:单细胞克隆的LCSC表达多种干细胞标志物、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巢蛋白(nestin)、CD34、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G member 2,ABCG2)、CD133。分化诱导培养3周后,成骨方向诱导的细胞茜素红染色呈现橘红色钙结节形成,软骨方向诱导的细胞阿尔新蓝染色显示蓝色蛋白多糖沉积,脂肪方向诱导的细胞油红O染色显示大量脂滴形成。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诱导后成骨细胞特异标志物骨钙素和Ⅰ型胶原、软骨细胞特异标志物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脂肪细胞特异标志物脂联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上调(Ⅰ型及Ⅱ型胶原间为P<0.05,其他指标间均为P<0.01)。结论:LCSC具有可塑性,在特定的微环境下具有向间充质样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37.
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糖尿病患者由于产生胰岛素障碍或胰岛素不能完全发挥生理作用引起糖代谢紊乱,导致血管病变、肢体坏死、失明和肾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的并发症.虽然胰岛素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的糖代谢紊乱,但并不能有效地防止或逆转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38.
目的:进一步探讨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肾活检的指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对71例无症状尿检异常患者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结果:71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44例,年龄16~59岁,平均32.5岁。根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71例患者可分为3组,Ⅰ组:单纯持续性镜下血尿或/和同断性肉眼血尿52例;Ⅱ组:持续性镜下血尿伴蛋白尿5例;Ⅲ组:单纯持续性蛋白尿14例。这些病人经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均为肾性血尿,且肾功能正常。肾组织活检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1例,肾小球病变轻微12例,未见明显病变2例,IgA肾病17例,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8例,毛细血管内增生1例。结论:随着人们预防保健意识增强,肾脏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肾脏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肾脏疾病预后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9.
虚拟牙颌面演示分析系统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斌  王林  张文健  朱鹏  鲍旭东 《口腔医学》2007,27(3):116-118
目的研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三维立体牙颌面影像演示分析系统。方法采用Microsoft Visual C++7.0和OpenGL2.0作为图形开发工具,在个人电脑平台下进行虚拟牙颌面演示分析系统的研制。结果该系统基于个体化牙颌面软硬组织影像学资料所形成的三维立体影像清晰、逼真、立体感强且具有良好的实时交互性,较传统的二维图像或平面三维图像能更清楚、精确地显示和分析牙颌面内外部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结论本系统可提高牙颌面畸形诊断的准确性,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0.
计算机辅助正畸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下的正畸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激光扫描仪获取石膏牙颌模型的数字化信息,利用工程软件绘制真实大小的直丝弓托槽,在虚拟模型上实现托槽的定位,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出用于托槽定位的个体托盘,并利用快速成型技术进行加工。结果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快速成型技术可以实现正畸托槽的间接粘接。结论计算机辅助正畸托槽的间接粘接,能够保证托槽的精确位置,同时节约椅旁占用时间,减少实验室操作步骤,可作为托槽间接粘接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