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1.
目的:建立胰岛素瘤的动物模型并分析其特性,为胰岛素瘤的深入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首先检测体外培养的大鼠胰岛素瘤细胞株INS-1的激素释放能力,然后将INS-1细胞移植到裸鼠左肾包膜下,或在移植后18 d或在移植前3 d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破坏动物自身胰岛。尾静脉采血检测血糖,当血糖<2.8 mmol/L认为胰岛素瘤模型建立。对各种条件建立的模型,观察给予不同刺激物对血糖的影响以及动物血清中胰岛素含量;并对动物胰腺组织和移植细胞的肾脏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结果:胰岛素瘤细胞既表达胰岛素,同时也表达胰高血糖素。裸鼠接种INS-1细胞后3~4周血糖<2.8 mmol/L;移植肾脏明显增大,形成明显肿瘤,直径≥1 cm。细胞移植后腹腔注射STZ的动物,血糖短暂回升,超过正常血糖水平,之后又逐渐下降,约2周后血糖<2.8 mmol/L。正常裸鼠给予STZ后血糖明显升高,移植INS-1细胞后动物血糖逐渐下降,约4周后血糖降至2.8 mmol/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种方法建立的胰岛素瘤模型给予高糖后,动物血糖峰值低。高糖加精氨酸或乙酰胆碱刺激后,正常动物血糖峰值较单纯高糖刺激降低,并较快降至正常水平,但3种胰岛素瘤模型组血糖升高均明显超过单纯高糖刺激者。高糖加去甲肾上腺素刺激后,正常动物血糖达到峰值时间延迟,血糖水平下降缓慢,3种胰岛素瘤模型组血糖较单纯高糖刺激组有所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种胰岛素瘤模型血浆基础胰岛素的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通过给裸鼠肾包膜下移植INS-1细胞,可建立胰岛素瘤动物模型,且瘤细胞同时表达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不易被STZ破坏。该模型为进一步探讨胰岛素瘤的发病机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2.
尿检异常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临床征之一,肾组织活检是最直接的诊断手段,对无症状尿检异常患者做肾组织活检的临床价也日渐明确[1].本文成人无症状尿检异常多在健康体检或其他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肾损害的早期指标)尿检时被发现,无肾脏疾病的阳性体征.通过对本组病例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和肾穿分析无症状尿检异常的可能原因,进一步探讨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微量)的临床意义,为基层医疗尤其健康体检的进一步筛查提供参考.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8-01-2010-07在我院健康体检、门诊及住院的无症状尿检异常患者59例,男24例,女35例,年龄16~59(平均32.5)岁.尿检提示单纯持续性镜下或(和)血尿22例;持续性镜下血尿伴蛋白尿(微量)8例;单纯持续性蛋白尿(微量)19例.经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均为肾性血尿且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33.
34.
35.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血清对培养的人视网膜内皮细胞凝血纤溶活性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分离人胚胎视网膜组织内皮细胞(HREC),用糖尿病患者血清或正常人血清分别培养48h,应用ELISA法检测HREC释放的凝血纤溶因子;应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应用化学显色法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水平及蛋白激酶C(PKC)激动剂和抑制剂对其影响。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使HREC组织因子增多、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降低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增加,与正常血清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与正常人血清组相比,糖尿病患者血清使HREC内ROS生成增多,XOD水平升高,并且这种作用可被PKC激动剂促进,被PKC抑制剂降低。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诱导视网膜内皮细胞出现高凝血、低纤溶和氧化应激的功能改变,并且PKC的激活在氧化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6.
探讨单细胞克隆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LCSCs)向间充质样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通过有限稀释法获得单个细胞来源的LCSC克隆,采用RT-PCR法鉴定干细胞标志物;将该单细胞克隆分别用成骨、软骨和脂肪诱导分化培养基培养3周后,采用Real-time PCR及特殊染色技术比较诱导前后LCSC表达成骨、软骨及脂肪细胞特异标志物的差异。结果:单细胞克隆的LCSC表达多种干细胞标志物、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干细胞因子受体、C-kit、巢蛋白(nestin)、CD34、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G member 2,ABCG2)、CD133。分化诱导培养3周后,成骨方向诱导的细胞茜素红染色呈现橘红色钙结节形成,软骨方向诱导的细胞阿尔新蓝染色显示蓝色蛋白多糖沉积,脂肪方向诱导的细胞油红O染色显示大量脂滴形成。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诱导后成骨细胞特异标志物骨钙素和Ⅰ型胶原、软骨细胞特异标志物蛋白聚糖和Ⅱ型胶原、脂肪细胞特异标志物脂联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上调(Ⅰ型及Ⅱ型胶原间为P<0.05,其他指标间均为P<0.01)。结论:LCSC具有可塑性,在特定的微环境下具有向间充质样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进一步探讨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肾活检的指征和临床意义。方法:对71例无症状尿检异常患者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结果:71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44例,年龄16~59岁,平均32.5岁。根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71例患者可分为3组,Ⅰ组:单纯持续性镜下血尿或/和同断性肉眼血尿52例;Ⅱ组:持续性镜下血尿伴蛋白尿5例;Ⅲ组:单纯持续性蛋白尿14例。这些病人经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均为肾性血尿,且肾功能正常。肾组织活检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1例,肾小球病变轻微12例,未见明显病变2例,IgA肾病17例,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8例,毛细血管内增生1例。结论:随着人们预防保健意识增强,肾脏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肾脏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肾脏疾病预后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9.
虚拟牙颌面演示分析系统的初步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三维立体牙颌面影像演示分析系统。方法采用Microsoft Visual C++7.0和OpenGL2.0作为图形开发工具,在个人电脑平台下进行虚拟牙颌面演示分析系统的研制。结果该系统基于个体化牙颌面软硬组织影像学资料所形成的三维立体影像清晰、逼真、立体感强且具有良好的实时交互性,较传统的二维图像或平面三维图像能更清楚、精确地显示和分析牙颌面内外部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结论本系统可提高牙颌面畸形诊断的准确性,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0.
计算机辅助正畸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下的正畸托槽间接粘接技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激光扫描仪获取石膏牙颌模型的数字化信息,利用工程软件绘制真实大小的直丝弓托槽,在虚拟模型上实现托槽的定位,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出用于托槽定位的个体托盘,并利用快速成型技术进行加工。结果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快速成型技术可以实现正畸托槽的间接粘接。结论计算机辅助正畸托槽的间接粘接,能够保证托槽的精确位置,同时节约椅旁占用时间,减少实验室操作步骤,可作为托槽间接粘接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