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6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吕建炜  张承忠 《中成药》2011,33(1):182-183
目的:对菊科植物金沙绢毛菊Soroseris gillii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95%乙醇提取后分别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金沙绢毛菊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8α-二羟基-11αH-愈创木烷-4(15),10(14)-二烯-12,6α-内酯(1)、伞形花内酯(2)、豆甾醇(3)、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4)、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5)、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甲酯(6)、胡萝卜苷(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绢毛苣属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泄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泄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中成药补脾益肠丸治疗。结果治疗组临总有效率、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泄泻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3.
4—苯基丁酮—2系烈香杜鹃(Rhodo-dendronanthopogonoides Maxim)止咳,祛痰,平喘有效成分之一,为该植物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其含量约占挥发油总量的40%,过去曾用亚硫酸氢钠加成法制备分离应用于临床,疗效较好。为检查其纯度,我们试  相似文献   
54.
鲜卑花酯的分离和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Rehd.)Hand.-Mazz.为蔷薇科植物,分布于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等省.生长在海拔3000~4000米的灌丛中或砂石滩上。甘肃民间用其枝叶治疗消化不良,胃痛等疾病,称之为柳茶。我们从其枝叶中已分离鉴定了六个三萜类化合物。本文继续报道从窄叶鲜卑花枝叶中分离鉴定的两个化合物,其中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鲜卑花酯(sibirate,Ⅰ)另一个是阿魏酸(ferulic acid,Ⅱ)。  相似文献   
55.
甘肃产馬尾連系毛莨科S植物貝加尔唐松草(Thaliclrum baicalensis Turez的根茎及根,分布于甘南,临夏,河西一带,資源丰富。目前,有些地方已代替黄連药用,但成分和含量两者是否相同,有待进一步研究。我們利用高速液体色譜对黃連、馬尾連以及目前已作为黄連代用品的黃柏进行了成分检查及含量测定,力求对上述問題寻找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6.
拟豪猪刺(Berberis soulieana schneid)系小檗科小檗属植物,分布于甘、陕、川、鄂等省。民间有用根及茎皮作黄连代用品,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中药志》仅用薄层色谱定性分析检查出小檗碱,巴马亭和小檗胺。本文从其根的酸水提取部分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得B_3,B_4和B_5三个季铵生物碱。小檗碱:R_1R_2=—CH_2—巴马亭:R_1=R_2=—CH_3 药根碱:R_1=—H,R_2=—CH_3 三个化合物具有相似的紫外吸收,λ_(max)~(MeOH) 224,263,247和430nm、λ_(min)~(MeOH) 246,300和377nm,为2、3、9、10—四氧基取代的原小檗碱型骨架特  相似文献   
57.
黑参中的酚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冲  张承忠  刘美 《中草药》1998,29(1):11-13
从黑参中提取分离出3种酚甙化合物,经化学试验和光谱鉴定它们的结构为β-(3′,4′-di-hydroxyphenyl)ethyl-O-α-L-rhamn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ide(Ⅰ),acteosideisomer(Ⅱ),plantainosideC(Ⅲ)。  相似文献   
58.
鹅绒藤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鹅绒藤化学成分。方法:层析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甲醇重结晶,MS,NMR及DEPT脉冲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果:分离得到3个黄酮甙类化合物,为7-O-α-鼠李吡喃糖基山奈酚3-O-α--鼠李糖甙,7-O-α-鼠李吡喃糖基山奈酚-3-O-β--葡萄糖甙,7-O-α--鼠李吡喃糖基山奈酚-3-O-β--葡萄吡喃糖基(1→2)-β--葡萄糖甙。结论: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59.
单脉大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承忠  宋龙  李冲  魏玉辉  陶保全 《中草药》2005,36(5):660-662
蓼科大黄属植物单脉大黄Rheum un iverveM ax im.分布于我国宁夏、内蒙古、青海、甘肃等省区[1]。据文献[2]报道在内蒙古民间将其根作土大黄入药,但其他几省区并未见药用。试图通过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来探讨其是否有药用价值。笔者对采自甘肃兰州的单脉大黄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应用硅胶柱色谱、重结晶、M S、1H-NMR、13C-NMR、DEPT等技术,先前从该植物中已分得4个化合物[3](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现又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大黄素(em od in,Ⅰ)、芦荟大黄素(aloe-e…  相似文献   
60.
透骨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透骨草化学成分。方法 :柱色谱分离 ,MS ,IR ,H ,13C NMR等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全草中分离得到 2个化合物 ,鉴定为 18 hydroxy(- ) manool和 β 谷甾醇。结论 :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